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中图版七上地理 考点梳理+分层精练第3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梳理+基础过关+能力提升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名校讲坛人口众多的利弊。利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 给国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因素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 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 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 能够养活的人口多 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社会经济条 件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 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少开发历史 开发较早 开发较晚1.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__________。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有利于我国______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给我国的_______、______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迅速增长经济资源环境(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__________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人口________速度加快。____________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下降老龄化人口老龄化2.我国在2021年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_____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有利于______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强社会整体活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人口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大致以黑龙江省______—云南省______一线为界。三个减缓黑河腾冲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大国(综合思维)(宜昌中考)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 1953—1964年 B. 1964—1982年C. 1982—1990年 D. 1990—2000年B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B. 经历过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后,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实行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D.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D知识点二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石家庄中考)我国人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读我国近十年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3~4题。3.我国人口总数减少出现在( )A. 2022年 B. 2020年C. 2018年 D. 2016年A4.应对以上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A. 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国家生育政策B. 继续保持少生、优生国家生育政策C. 适当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三孩D.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实行强制生育C知识点三 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称为“胡焕庸线”。读图,完成5~7题。5.“胡焕庸线”的西北部( )A. 人口数量始终未变B. 人口密度均大于100人/千米C. 人口密度持续减小D. 人口比东南部稀疏D6.多年来,“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 )BA. 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 B.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C. 东、西部经济水平一致 D. 东、西部之间无人口流动7.图中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密度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DA. 东部应向西部大规模移民 B. 西部计划生育落实较好C. 西部向东部迁移了大量人口 D. 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广东中考)人口性别比反映男女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定义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面为我国南方某市常住人口数量与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8.该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A. 社会经济发展B. 教育水平提高C. 交通条件改善D. 生活成本降低9.该市人口从“女多男少”转为“男多女少”的时间段是( )CA. 1982—1990年B. 1990—2000年C. 2000—2010年D. 2010—2020年10.1982—2020年,该市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A. 产业结构改变B. 医疗保健水平提高C. 城市规模扩大D.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11.(综合思维)【活动探究:人民幸福,和谐发展谋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相关图文资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请和兴趣小组一起完成过程化探究。图1探究一 我国人口数量(1)读图1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填“快”或“慢”),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A.2016年 B.2020年C.2021年 D.2022年慢C图2探究二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是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2)读图2,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和____(填简称)。西藏自治区粤图3探究三 我国人口发展“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图3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4)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____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期结束后,我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2010人口老龄化图42014年开始,黑龙江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其中,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图4为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长情况图。(5)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流失最严重,分析目前该省出现的人口问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一条即可)[答案]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探究四 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6)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资源、环境/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中图新版地理考点梳理+分层精练】3.2 众多的人口知识梳理+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地理素养考点梳理人口众多的利弊。利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 给国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因素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 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 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 能够养活的人口多 多沙漠、草原、山地,气 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 活的人口少社会经济条 件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 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 后,城镇少,城镇人口少开发历史 开发较早 开发较晚1.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 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_迅速增长_。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有利于我国_经济_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给我国的 资源__、_环境_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_计划生育_政策,人口自然增长 率_下降_,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 高,人口_老龄化_速度加快。_人口老龄化_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我国在2021年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三个_子女的 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有利于_减缓_我国人口老龄化 进程,增强社会整体活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人口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大致以黑龙江省_黑河_— 云南省_腾冲_一线为界。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大国(综合思维)(宜昌中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图,完成1~2题。1. 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B )A. 1953—1964年 B. 1964—1982年C. 1982—1990年 D. 1990—2000年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一直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B. 经历过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后,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实行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D.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知识点二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石家庄中考)我国人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读我国近十年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3~4题。3.我国人口总数减少出现在( A )A. 2022年 B. 2020年C. 2018年 D. 2016年4.应对以上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 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国家生育政策B. 继续保持少生、优生国家生育政策C. 适当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三孩D.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实行强制生育知识点三 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称为“胡焕庸线” 。读图,完成5~7题。5.“胡焕庸线”的西北部( D )A. 人口数量始终未变B. 人口密度均大于100人/千米2C. 人口密度持续减小D. 人口比东南部稀疏6.多年来,“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 B )A. 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 B.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C. 东、西部经济水平一致 D. 东、西部之间无人口流动7. 图中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密度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D )A. 东部应向西部大规模移民 B. 西部计划生育落实较好C. 西部向东部迁移了大量人口 D. 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广东中考)人口性别比反映男女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定义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面为我国南方某市常住人口数量与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8.该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 )A. 社会经济发展B. 教育水平提高C. 交通条件改善D. 生活成本降低9.该市人口从“女多男少”转为“男多女少”的时间段是( C )A. 1982—1990年B. 1990—2000年C. 2000—2010年D. 2010—2020年10.1982—2020年,该市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A. 产业结构改变B. 医疗保健水平提高C. 城市规模扩大D.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11.(综合思维)【活动探究:人民幸福,和谐发展谋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相关图文资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请和兴趣小组一起完成过程化探究。探究一 我国人口数量图1(1)读图1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慢_(填“快”或“慢”),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C )A.2016年 B.2020年C.2021年 D.2022年探究二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是依据第七次人口普 查数据绘制的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2)读图2 ,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图2[答案]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_西藏 自治区_。人口数量超 过1亿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和_粤_(填简称)。探究三 我国人口发展“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 动年龄(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 人口条件。图3为我国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图。图3(4)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2010 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期结束 后,我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人口老龄化_。2014年开始,黑龙江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其中,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图4为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长情况图。图4(5)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流失最严重,分析目前该省出现的人口问题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一条即可)[答案]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探究四 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 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6)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口的增长与_资源、_环境_相 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中图新版地理考点梳理+分层精练】3.2 众多的人口知识梳理+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地理素养考点梳理人口众多的利弊。利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 给国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因素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 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 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 能够养活的人口多 多沙漠、草原、山地,气 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 活的人口少社会经济条 件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 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 后,城镇少,城镇人口少开发历史 开发较早 开发较晚1.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 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_迅速增长_。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有利于我国_经济_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给我国的 资源__、_环境_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_计划生育_政策,人口自然增长 率_下降_,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 高,人口_老龄化_速度加快。_人口老龄化_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我国在2021年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三个_子女的 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有利于_减缓_我国人口老龄化 进程,增强社会整体活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人口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大致以黑龙江省_黑河_— 云南省_腾冲_一线为界。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大国(综合思维)(宜昌中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图,完成1~2题。1. 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B )A. 1953—1964年 B. 1964—1982年C. 1982—1990年 D. 1990—2000年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一直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B. 经历过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后,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实行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D.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知识点二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石家庄中考)我国人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读我国近十年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3~4题。3.我国人口总数减少出现在( A )A. 2022年 B. 2020年C. 2018年 D. 2016年4.应对以上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 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国家生育政策B. 继续保持少生、优生国家生育政策C. 适当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三孩D.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实行强制生育知识点三 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称为“胡焕庸线” 。读图,完成5~7题。5.“胡焕庸线”的西北部( D )A. 人口数量始终未变B. 人口密度均大于100人/千米2C. 人口密度持续减小D. 人口比东南部稀疏6.多年来,“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 B )A. 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 B.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C. 东、西部经济水平一致 D. 东、西部之间无人口流动7. 图中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密度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D )A. 东部应向西部大规模移民 B. 西部计划生育落实较好C. 西部向东部迁移了大量人口 D. 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广东中考)人口性别比反映男女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定义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面为我国南方某市常住人口数量与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8.该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 )A. 社会经济发展B. 教育水平提高C. 交通条件改善D. 生活成本降低9.该市人口从“女多男少”转为“男多女少”的时间段是( C )A. 1982—1990年B. 1990—2000年C. 2000—2010年D. 2010—2020年10.1982—2020年,该市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A. 产业结构改变B. 医疗保健水平提高C. 城市规模扩大D.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11.(综合思维)【活动探究:人民幸福,和谐发展谋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相关图文资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做研究学习,请和兴趣小组一起完成过程化探究。探究一 我国人口数量图1(1)读图1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慢_(填“快”或“慢”),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C )A.2016年 B.2020年C.2021年 D.2022年探究二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文明程度)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分布密度呈现地区差异。图2是依据第七次人口普 查数据绘制的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2)读图2 ,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图2[答案]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_西藏 自治区_。人口数量超 过1亿的省级行政区是山东和_粤_(填简称)。探究三 我国人口发展“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 动年龄(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 人口条件。图3为我国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图。图3(4)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2010 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期结束 后,我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人口老龄化_。2014年开始,黑龙江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其中,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图4为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长情况图。图4(5)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流失最严重,分析目前该省出现的人口问题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一条即可)[答案]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探究四 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15年12月的“全面二孩”政 策到2021年5月的“三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6)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口的增长与_资源、_环境_相 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新版地理考点梳理+分层精练】3.2众多的人口.pptx 【中图新版地理考点梳理+分层精练】3_2众多的人口(原卷版).docx 【中图新版地理考点梳理+分层精练】3_2众多的人口(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