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课前回顾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开始标志
领导阶级
发展历程
革命道路
性质
胜利标志
五四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新中国成立(意义)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无产阶阶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主要矛盾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革命(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思考: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1956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
(1950-1952年底)“镇反”“三反” “五反”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一五”计划
中国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年-1956年
思考: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思考: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适应中国的现状
旧中国手工业:侵略者大肆掠夺,惨遭毁灭性打击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P26做笔记
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之逐步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
经过“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对工商业者进行了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和实行民主改革。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P26做笔记
分散、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不把农民组织起来,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原料等条件,只有农业集体化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P26做笔记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对华提供了3亿美元贷款和一批工业援助项目,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P26做笔记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01
02
04
03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内因
外因
总结: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又被称为“一体两翼”
①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三改: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
P26
农业
个体农业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
个体工商业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 合营
改造前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性质
“三改”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P26-27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交革。
5.知识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区别 社会背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根本任务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联系 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又将如何行动?
1.艰辛探索:
(1)原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坚持原则:
二、在 艰 辛 探 索 中 前 进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
苏联的经验教训
+
中国具体实际
2.中共八大
(2) 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 艰 辛 探 索 中 前 进
(1)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现实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理想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矛盾
矛盾
主要矛盾
如何解决
中共八大(1956) 地位
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点拨】:主要矛盾对比
近代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 1840-1949
过渡时期 的主要矛盾 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 1956-1978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红旗”牌高级轿车
沈阳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
第一架飞机
①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在 艰 辛 探 索 中 前 进
小黑麦推广全国
杂交水稻发明
②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黄浦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建成通车
改造后的建筑和街道
③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④科教文卫方面
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949年——死亡率为20%
1979年——死亡率为7.25%
在校小学生从2436万人到1.5亿人
在校中学生从103万人到5036万人
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1.6万人到56.6万人
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①工业方面
③基础设施方面
②农业方面
④科教文卫方面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议学问题: 在艰辛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失误及挫折我们应如何看待?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曲折....
议学情境三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运动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造成十年内乱,所以那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4.评析观点“那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没有意义”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
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倒退与十年文革内乱有关,但文革不是唯一因素。文革是历史问题,不能因为它就全盘否定那个阶段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总之,我们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5.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个结论】
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肯定】
虽经历严重曲折,
③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6、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意义:
①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P2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P29
②意义:
P29①-②
课堂小结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过渡时期
历史必然性
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
历史意义
在艰辛探索
中前进
(1956—1978)
新的历史课题、坚持的原则
中共八大的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显著成就
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标志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191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1978年
改革开放
.
.
社会主义建设
.
民主革命(近代中国)
(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
.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3.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帝制)
4.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 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6.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
7.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
×
×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分析: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
×
×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 间的矛盾。
×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 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易错点拨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
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易错易混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纠正: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易错易混
纠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纠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易混易错】
解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4.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析: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是一个过渡时期。下列选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的是( )
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③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与题意不符。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④与题意不符。
B
【典题研磨】
【典例】(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班学生以“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丁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故乙错误。
丙: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故丙错误。故本题选C。
C
典型例题
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关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答案】D
【解析】D: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标志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错误。ABC:三项说法正确,ABC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典型例题
2.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发展阶段的是
A.1949—1952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1953年12月,党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C.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C
【解析】A:1953年12月,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故A错误。B:1949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故B错误。C: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C正确。D: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C。
典型例题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④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1953年我国的社会的性质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②③:从1953年起, 中国人了解到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这一时期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 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②③符合题意。④:1953年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④错误。故本题选C。
模板总结
运用所学知识分时期佐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