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起来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21-194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56-197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2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2021-2035-2050-······)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进程
第一课知识体系
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进程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特点
社会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特点
国家出现
社会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两个基本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
生产关系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特征
生产关系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
主要表现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阶级关系
地位
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
理论基石
标志
历史条件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21世纪焕发生命力
十月革命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标志
实践
理论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想到现实、制度
从一国到多国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战后出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科学
社会
主义
本框知识体系
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一现状会加剧什么的对立?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背景: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对立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思想(特点)
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莫尔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思考探究
《乌托邦》
莫尔
《告捷克人民书》
闵采尔
《太阳城》
康帕内拉
《自然法典》
摩莱里
《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马布利
倡导采取说服的方法建立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实业制度。”
圣西门
寄希望于富翁出资,建立“和谐制度”。
傅立叶
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欧文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18世纪
19世纪初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4)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A.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B.表达对未来思想社会的诉求
C.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未能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B.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想法天真,路还不对)
C.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思考探究
结合视频,说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1)标志: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3)意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
名称 时间 斗争目的 斗争形式 结果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 提高工资 经济、政治斗争 失败
英国第二次宪章运动 1842 获得选举权 政治斗争 失败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 反抗资本家的过度剥削 经济、政治斗争 失败
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结合教材P12~P13相关链接,思考:
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思想理论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相关链接
形式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 斗争
目的
方式
地位、作用
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捣毁机器、经济罢工、游行示威
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
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思想
用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运动进行指导
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的地位
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额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基本形式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思考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叙述,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过程如何凸显出了其科学性?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1)唯物史观
①创立过程: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发现)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过程: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意义和影响: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原料房租
100元
工人工资
100元
生产出的商品
卖了400元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400-100-100=200
知识拓展 剩余价值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恩格斯
谈谈这两大发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
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相关链接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1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历史前提
诞生标志
21
31
41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知识总结』 区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
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措施: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2)结局:仅仅存在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3)意义和价值: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当日,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 ,于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法令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资源国有化。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1.5亿公顷土地 。
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探究与分享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时间:
领导力量:
结果:
1917年10月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思考探究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2.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945年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年建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
1947年建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48年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49年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链接: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一夜之间使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遭到重大挫折。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人对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有人认为:
诞生于19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再适合现代的发展了,而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现实也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
5.社会主义运动终将走向光明
(1)原因: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的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诞生标志: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实践
内容和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
理论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严重曲折
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动摇
课堂小结
【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未体现
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B
【2024·全国·高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此主张
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
C
(2024·山东·高考真题)挺膺担当、逐梦未来。
◆一代代奋进为中华。
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场伟大的革命,将真理的力量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的旗帜,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真理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中国道路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
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用时5分钟进行书写,展示1-2名同学答案)
真理之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真理
真理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思想)→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丰富真理)
中国道路→什么路?
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道路自信、坚定道路
理想之光是什么?→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初心
高举真理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取得成就→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指导实践)
是什么→真理之光指什么?理想之光指什么?交相辉映指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能相互辉映?→真理指导,理想的实现丰富真理
怎么办→如何对待真理、理想→坚持真理,坚定信念
【展示】
百余年来,真理的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在真理之光的照耀下,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从革命年代到新时代,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照亮了中国道路,让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创造辉煌。我们应坚定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