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教材知识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探索过程→历史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1978)
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历史必然性
中共八大: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曲折
正确评价
思想准备: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开端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革命道路、革命征程、三大法宝、革命性质、革命特点
中国革命两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标志:三大改造胜利
意义
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
一个理论:毛泽东思想
一个肯定: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
1.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指明方向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
本框思维导图
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
议学情境1
议学任务:
建国初期,我们为什么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在“改”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思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主义呢?
时间: 1949年-1956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性质: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薄弱基础,百废待兴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3)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各是什么?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改造后性质
改造前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手工业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思考: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何历史必然性呢?
议题讨论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P26第2段)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依靠力量和重要物质基础)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
3+4=为什么改?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①(社会性质)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P26
②(社会制度)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P27
③(群众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政治上)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P27专家点评)
1949 新中国成立
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01
02
拓展延伸
区分两个“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议学任务: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党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经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崭新的历史课题
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
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
苏联经验教训
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为什么探索】
【2.怎样探索——结合国情】
3.怎样探索——党的八大(1956年9.15-27)——强国序曲
①最重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
一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理论
一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4.意义/评价】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
历史必然性
时间
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方式
实质
意义
确立后的探索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八大的贡献
主要成就
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4·黑吉辽高考真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②入选。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内容,排除③④。
A
(2024·江苏·高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学习与分享”活动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论述,分享自己的理解。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几位同学的分享,最符合论述内容的是 ( )
①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
②坚持“两个结合”的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
③“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
④坚持“第二个结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解析】
①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说明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而不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④排除。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都很重要,不能理解为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②错误。
③: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说明“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③正确。
故本题选A。
(2024·湖南·高考真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①:“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歌开了新的一页”,从国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约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①正确。
③:从国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正确。
②:我们党团结管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②不符合题意。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