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机械运动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0分)(2024·深圳期中)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为某中学生为传承传统工艺,用麦秆做的千里江山图,请你估测该作品的长度约为
(   )
A.5 cm B.20 mm C.20 cm D.100 cm
2.(10分)(2024·广州增城区期末)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   )
A.测量范围:30 cm,分度值:0.1 cm
B.测量范围:30 cm,分度值:1 cm
C.测量范围:15 cm,分度值:0.1 cm
D.测量范围:15 cm,分度值:1 cm
3.(10分)(2024·广州荔湾区期末)小宇利用分度值为0.1 cm的刻度尺对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记录了如下数据:①26.00 cm;②25.98 cm;③26.02 cm;④26.0 cm,则
(   )
A.记录的数据中③④是错误的
B.数据①④说明测量存在误差
C.用更精确的刻度尺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小宇剔除错误数据后,得出物理书的长度是26.00 cm
4.(50分)(2024·湛江期中改编)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A的长度为 cm;换用如图乙所示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读数会 (选填“更精确”或“更不精确”),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误差;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5.(20分)(2024·佛山三模改编)(1)如图甲所示,硬币的直径为 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20分)(2024·深圳期中)下列几项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春天,百花齐放,万物生长
B.夏夜,深南大道旁霓虹灯闪烁
C.秋天,校园里桂花香气袭人
D.冬天,枯黄的树叶落向地面
2.(20分)(2024·惠州期中)如图所示,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矗立在广场上,见证了一中百年辉煌的历史.相对大榕树静止的是
(   )
第2题图
A.飞行的客机 B.南湖中戏水的鸭子
C.两边的教学楼 D.操场上跑步的同学
3.(20分)(2024·青海中考)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朱自清的文学作品《荷塘月色》,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飞天”兴趣小组依照张九龄的诗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幅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是
(   )
第3题图
A.升起的明月 B.海边的礁石
C.站立的诗人 D.海边的房屋
4.(20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他们是相对运动的
B.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
C.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运动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5.(20分)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连拍的两张照片.则以大客车为参照物
(   )
A.小汽车向东运动 B.小汽车向西运动
C.树向西运动 D.树是静止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1.(20分)(2024·广州海珠区期中)下列关于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2.(20分)校运会男子径赛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小林跑得最快,是指
(   )
A.相同的时间,小林跑的路程最短
B.比赛中,跑相同的路程,小林的时间一定是最短的
C.跑完相同的比赛路程,小林的时间一定最短
D.比赛中,相同的时间内,小林的路程一定最大
3.(20分)(2024·广州海珠区期末)以下速度最快的是
(   )
A.打喷嚏时气流速度约180 km/h
B.台风苏拉的瞬时风速为60 m/s
C.猎豹每分钟跑1 800 m
D.地震时纵波速度为6 km/s
4.(40分)轿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行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速度已达100 km/h,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多少小时?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1.(10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
A.2∶9 B.2∶1 C.9∶2 D.1∶2
2.(10分)一辆车通过某300 m的平直公路,前半段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 s,后半段以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5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7.5 m/s B.8 m/s C.15 m/s D.16 m/s
3.(20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4.(30分)(2024·惠州期中)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做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照片上B与A的时间间隔是 s,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是0.6 m,则苹果在BA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5.(30分)(2024·广州增城区期中)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在下落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运动员在前50 s内下落了2 100 m,这段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在第20~30 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3)从开始下落到第30 s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1.(15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
A.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1 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6 m/s
C.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0.8 m/s
D.假设斜面足够长,t=2 s时E点离A点1.4 m
2.(50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小球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s,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3.(35分)(2024·广州荔湾区期中)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方框里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测量原理是 .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从A点滑到C点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测量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车沿斜面下滑做 (选填“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你的判断依据是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0分)(2024·深圳期中)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为某中学生为传承传统工艺,用麦秆做的千里江山图,请你估测该作品的长度约为
( C )
A.5 cm B.20 mm C.20 cm D.100 cm
2.(10分)(2024·广州增城区期末)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 A )
A.测量范围:30 cm,分度值:0.1 cm
B.测量范围:30 cm,分度值:1 cm
C.测量范围:15 cm,分度值:0.1 cm
D.测量范围:15 cm,分度值:1 cm
3.(10分)(2024·广州荔湾区期末)小宇利用分度值为0.1 cm的刻度尺对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记录了如下数据:①26.00 cm;②25.98 cm;③26.02 cm;④26.0 cm,则
( D )
A.记录的数据中③④是错误的
B.数据①④说明测量存在误差
C.用更精确的刻度尺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小宇剔除错误数据后,得出物理书的长度是26.00 cm
4.(50分)(2024·湛江期中改编)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cm ,物体A的长度为 2.3(2.2~2.4) cm;换用如图乙所示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读数会 更精确 (选填“更精确”或“更不精确”),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误差;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5.(20分)(2024·佛山三模改编)(1)如图甲所示,硬币的直径为 2.50 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5 s.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20分)(2024·深圳期中)下列几项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D )
A.春天,百花齐放,万物生长
B.夏夜,深南大道旁霓虹灯闪烁
C.秋天,校园里桂花香气袭人
D.冬天,枯黄的树叶落向地面
2.(20分)(2024·惠州期中)如图所示,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矗立在广场上,见证了一中百年辉煌的历史.相对大榕树静止的是
( C )
第2题图
A.飞行的客机 B.南湖中戏水的鸭子
C.两边的教学楼 D.操场上跑步的同学
3.(20分)(2024·青海中考)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朱自清的文学作品《荷塘月色》,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飞天”兴趣小组依照张九龄的诗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幅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是
( A )
第3题图
A.升起的明月 B.海边的礁石
C.站立的诗人 D.海边的房屋
4.(20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他们是相对运动的
B.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
C.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运动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5.(20分)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连拍的两张照片.则以大客车为参照物
( A )
A.小汽车向东运动 B.小汽车向西运动
C.树向西运动 D.树是静止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1.(20分)(2024·广州海珠区期中)下列关于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2.(20分)校运会男子径赛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小林跑得最快,是指
( C )
A.相同的时间,小林跑的路程最短
B.比赛中,跑相同的路程,小林的时间一定是最短的
C.跑完相同的比赛路程,小林的时间一定最短
D.比赛中,相同的时间内,小林的路程一定最大
3.(20分)(2024·广州海珠区期末)以下速度最快的是
( D )
A.打喷嚏时气流速度约180 km/h
B.台风苏拉的瞬时风速为60 m/s
C.猎豹每分钟跑1 800 m
D.地震时纵波速度为6 km/s
4.(40分)轿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行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速度已达100 km/h,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多少小时?
解:(1)由标志牌可知,此路段最高限速为120 km/h,此时轿车速度为100 km/h,低于最大限速,所以没有违反交通法规
(2)从标志牌处到广州的距离s=60 km
这辆轿车的速度v=100 km/h
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所需时间t===0.6 h
答:(2)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0.6 h.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1.(10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 )
A.2∶9 B.2∶1 C.9∶2 D.1∶2
2.(10分)一辆车通过某300 m的平直公路,前半段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 s,后半段以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5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
A.7.5 m/s B.8 m/s C.15 m/s D.16 m/s
3.(20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丙 ;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乙 .
4.(30分)(2024·惠州期中)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做 变速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照片上B与A的时间间隔是 0.3 s,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是0.6 m,则苹果在BA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2 m/s.
5.(30分)(2024·广州增城区期中)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在下落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运动员在前50 s内下落了2 100 m,这段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在第20~30 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3)从开始下落到第30 s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解:(1)由题得,这段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v===42 m/s
(2)由图像知,20~30 s内,v'=60 m/s且保持不变
运动员在第20~30 s内下落的高度
s'=v't'=60 m/s×(30 s-20 s)=600 m
(3)由图像知,从开始下落到第30 s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先增大,后不变
答:(1)这段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42 m/s;(2)运动员在第20~30 s内下落的高度是600 m.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1.(15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B )
A.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1 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6 m/s
C.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0.8 m/s
D.假设斜面足够长,t=2 s时E点离A点1.4 m
2.(50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小球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1 s,共运动了 12.50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0.15 m/s.
3.(35分)(2024·广州荔湾区期中)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方框里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测量原理是 v= .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从A点滑到C点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测量方法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车沿斜面下滑做 加速运动 (选填“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你的判断依据是 距离相等,下半段用时较短,根据v=可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加速运动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