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化学第一次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C. 白玉为堂金作马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答案】B【解析】【详解】A、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为有机物的燃烧,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过程中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2. 鸥鹭翔集,雾凇如画。如图是今年年初我市某地的雾松景观。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答案】A【解析】【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体的现象。故选 A。3. Vc 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 C 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建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A、猜想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不符合题意;B、设计实验是根据猜想和相关知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故可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属于实验设计,符合题意;C、进行实验是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D、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 B。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C. 加热液体 D. 量取 9.5 mL 液体【答案】A【解析】【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选项操作规范;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选项操作不规范;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 45°夹角,故选项操作不规范;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 9.5mL的液体,10mL 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 100mL 的量筒量取 9.5 mL 液体,故选项操作不规范;故选:A。5.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都是化学变化D. 化学变化经常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所以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不是化学变化,错误;C、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伴随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错误;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酸碱中和反应无没有明显现象,错误。故选 A。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酒精消毒杀菌 B. 铜丝做导线C.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 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还原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详解】A、酒精消毒杀菌,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7. 科学强国,科技兴邦。下列研究课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研究B. “长征”系列火箭燃料选择与研制C. “天问一号”探测器控制程序设计D.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供氧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详解】A、“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成分研究,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不合题意;B、“长征”系列火箭燃料的选择与研制,是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不合题意;C、“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控制程序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符合题意;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供氧方法,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不合题意;故选:C。8.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的空气 B. 氧气 C. 清澈的河水 D. 矿泉水【答案】B【解析】【详解】A、洁 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清澈的河水含有水以及溶于水的其他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矿泉水含有水以及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9.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陶土网A. ①③⑥⑦ B. ①②⑤⑦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陶土网可以直接加热;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陶土网加热。故选 A。10.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C. 该实验可说明 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5【答案】C【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烟雾,故 A 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容器内的压强基本不变,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 B 错误。C、实验中红磷是过量的,红磷的熄灭和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 C 正确。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全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 2022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是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细颗粒物 D. 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详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故选 D。1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SO2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能产生温室效应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 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能产生温室效应D.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A、SO2不是空气的成分,A 错误;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B 错误;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气等气体的总称,所以臭氧(O3)不属于稀有气体,C 错误;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D 正确。故选 D。第 II 卷(非选择题)13. 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请完成下列题目:(1)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存放于________瓶中,取用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2)量取 10mL 液体时,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和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子上。(4)取用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________mL 取用液体。【答案】(1) ①. 广口②. 药匙或镊子(2) ①. 量筒 ②. 凹液面的最低处 (3)倒 (4)1~2【解析】【小问 1 详解】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或镊子;【小问 2 详解】取 10mL 液体时,应选择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小问 3 详解】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同时也防止瓶塞上的药品腐蚀或污染桌面;【小问 4 详解】取用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 取用液体。14.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实验 1】按图 1 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2】按图 2 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 1 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 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写一点)。(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 4 所示。依据图 3、图 4 信息,___________(填“实验 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答案】(1) ①. 红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 ②.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2)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即可)(3) ①. 实验 2 ②. 反应后,实验 1 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而实验 2 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被耗尽【解析】【小问 1 详解】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水 能 倒 吸 入 集 气 瓶 的 原 因 是 : 氧 气 被 消 耗 , 集 气 瓶 内 气 体 压 强 小 于 大 气 压 。 故 填 :红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小问 2 详解】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等。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即可)。【小问 3 详解】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反应后,实验 1 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而实验 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被耗尽。故填:实验 2;反应后,实验 1 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而实验2 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被耗尽。15. 据报道:某商铺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想探究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猜想与假设】液化气燃烧是为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①玻璃杯内壁出现______,说明______。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____感觉。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说明______。【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是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______。【答案】 ①. 水雾 ②. 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③. 发烫 ④.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⑤.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⑥. 化学变化 ⑦. 有新物质生成【解析】【详解】[收集证据]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点燃后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点燃后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燃烧放热,则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感觉;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获得结论]由于液化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探究:【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某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6)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③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①②,因为___________。【答案】(1) ①. 浮在水面 ②. 小(2) ①. a ②. 外焰(3) ①. 小液滴 ②. 石灰水变浑浊 ③. 二氧化碳和水(4) ①. ① ②. 不能 ③.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快速散去会被罩入烧杯中 (5)水蒸气(6)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解析】【小问 1 详解】蜡烛密度比水小,所以蜡烛会浮在水面。【小问 2 详解】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看到 a 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小问 3 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小液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倒入澄清石灰水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小问 4 详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①。因蜡烛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并不能快速的散去,所以石灰水一定会接触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问 5 详解】水蒸气遇冷凝结,无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小问 6 详解】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都不能被燃着的木条引燃,所以可以排除假设①②。2025-2026学年化学第一次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C. 白玉为堂金作马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鸥鹭翔集,雾凇如画。如图是今年年初我市某地的雾松景观。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3. 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建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C. 加热液体 D. 量取9.5 mL液体5.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都是化学变化D. 化学变化经常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所以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酒精消毒杀菌 B. 铜丝做导线C.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 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7. 科学强国,科技兴邦。下列研究课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研究B. “长征”系列火箭燃料选择与研制C. “天问一号”探测器控制程序设计D.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供氧方法8.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的空气 B. 氧气 C. 清澈的河水 D. 矿泉水9.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陶土网A. ①③⑥⑦ B. ①②⑤⑦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⑤⑥10.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C. 该实验可说明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1. 2022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是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细颗粒物 D. 二氧化碳1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 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能产生温室效应D.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第II卷(非选择题)13. 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请完成下列题目:(1)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存放于________瓶中,取用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2)量取10mL液体时,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和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子上。(4)取用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________mL取用液体。14.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2)为提高实验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写一点)。(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15. 据报道:某商铺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想探究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化学变化吗?【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猜想与假设】液化气燃烧是为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①玻璃杯内壁出现______,说明______。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____感觉。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说明______。【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是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______。1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___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探究:【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某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6)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③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①②,因为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组织 曹县苏集镇孟楼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模拟试卷.docx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组织 曹县苏集镇孟楼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模拟试卷(解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