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导入新课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蝴蝶效应”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政治认同】通过对联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核心素养
目录
CONTENTS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Part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注意】
联系≠规律。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唇亡齿寒
围魏救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物无孤立之理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名师出高徒
思考:以上这些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征呢?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探究思考
没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思考:人类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请说说你的理由。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是客观的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a.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完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
①围魏救赵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港珠澳大桥 ④南水北调
⑤沧海桑田变迁 ⑥水滴石穿
⑦地震、海啸 ⑧人工降雨
⑨银饰氧化 ⑩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自在事物联系:②⑤⑥⑦⑨
人为事物联系:①③④⑧
属于主观臆造联系,不具有客观性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归纳总结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以下观点体现什么样的联系?
1.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2.唇亡齿寒
3.昼夜更替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牵一发而动全身。
6.守株待兔
7.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规律。
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偶然联系
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
2.联系的特征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3)联系的多样性
③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归纳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总结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思考:从哲学的角度说说他们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2
Part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与分享
你能盛多少水,还得由我短板说了算。
只有木桶才能盛水。为了多盛水,你要再长一些,与伙伴保持一致,可不能闹分裂啊!
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木桶:凭什么要我们服从你呢?
我是整体,若没有我木桶,你们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服从我。
我离开了你,
照样存在。我要…
根据木桶和木板的对话,请你说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互相区别
①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空间
时间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1)二者相互依赖: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二者相互影响:
据说山东有一位医生能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一驼背备厚礼求治。医生说:“包你背直。”就让驼背伏在地上,再在驼背上放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那驼背杀猪般嚎叫:你要踩死我呀?医生说:我只管驼背能直,管你生死乎?
探究与分享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和不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强调整体)
3.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强调部分)
方法论: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系统与要素
(1)系统的含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还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注重整体目标)
②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课堂小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含义
地位、作用、功能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
立足整体
重视部分的作用
1.2025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践行大农业观”。大农业观区别于依赖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传统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各种壁垒,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由此可见,“践行大农业观”( )
①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表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是基于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把各个元素联系起来进行优化组合
④立足了关键部分,旨在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巩固
C
课堂巩固
2.某村有大片的“撂荒地”,村“两委”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对接城市需求,种植无公害蔬菜,拓宽种植品种、赋能科技含量、拓展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等,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已经变身成使农民增收的“丰收宝库”。该村的变化说明( )
①人为事物联系相比于自在事物联系更有利于事物发展
②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③推动事物发展必须要把握影响和制约事物的多种条件
④人们借助实践活动可以推动主观联系向客观联系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北京与新疆有着至少2个小时的光照时差。每年4月,新疆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峰为每天15时,而北京用电晚高峰从17时开始。为此,北京与新疆携手通过“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巧解绿电供需“时空锁”,让新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北京傍晚用电高峰精准衔接,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格局。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造世界应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整体与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③树立整体观念有利于实现事物功能最大化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B
课堂巩固
4.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沙地上,当地政府在这里推行“三碳经济”模式,企业与牧民通过种植灌木治理沙漠,进行碳吸收,之后用富余灌木剩余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碳减排,通过捕捉生物质发电所产生的高密度二氧化碳进行螺旋藻生产来营利,最后将获得的资金再用来治理沙漠,由此走出治沙、富民、绿电和生产营养食品的循环经济之路。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②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建立新的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④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5.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小微违法行为看似不起眼,但带来的巨大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却不容小觑,绝不能“微小”视之。如果任由其发生与蔓延,这些行为将带来负面示范,形成破窗效应,治理成本将更加攀升,并且严重损害法律尊严与社会道德体系。这启示我们( )
①正确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杜绝该类行为的发生
②不能忽视部分的作用,做到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
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清楚事物的利和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C
6.为了满足5000吨级船舶通航要求,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修建了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2024年11月6日,该大桥右幅格子梁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右幅主体结构全部贯通,这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材料体现了( )
①成功的实践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②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③人们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巩固
A
7.本届链博会立足高质量、高端化、高水平,纵向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横向展示金融、物流、贸易咨询、商事法律、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服务,集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创新集聚、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更好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场景式呈现、多元式互动、沉浸式体验。链博会的创意设计启示我们( )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
②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课堂巩固
D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