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2课 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8世纪初 彼得一世封建性质的改革19世纪中叶初 亚历山大二世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本课线索俄国的兴起俄罗斯人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俄国的兴起14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专制统治俄国的兴起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大国崛起》17世纪末的俄国是欧洲落后国家,政治上内乱不断,领主弄权,东正教干政;经济上严重落后于西欧和中欧国家;军事上经常遭到波兰、土耳其等强邻的进攻,射击军缺乏战斗力,经常参与反对沙皇的叛乱;文化教育方面更为落后,全国没有一所世俗学校,居民识字率仅为2%——3%。——张建华《俄国史》一、彼得一世改革人物扫描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一、彼得一世改革(一)主要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1708年在全国设立8个省(后增至11个省),各省的总督直接向沙皇负责,统领地方的军事、政治、税收大权。1711年3月彼得一世下令设立由9人组成的枢密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枢密院的成员由沙皇亲自挑选和任命,其职责包括制定新法令,编练海陆军,征收赋税……——张建华《俄国史》一、彼得一世改革(一)主要内容·军事:训练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进入军队解散了射击军,并宣布实行义务征兵制……同时规定贵族家庭的男子服兵役的人数不得少于其家庭总人数的2/3 ……彼得一世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支海军。1703年在彼得堡和波罗的海沿岸建立几个大的造船厂和海军基地……1715年在彼得堡建立海军学院,同时还选派大量的贵族青年到荷兰、英国等国学习军事指挥技术。——张建华《俄国史》一、彼得一世改革(一)主要内容·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鼓励发展工商业,派遣留学生他鼓励工业发展,给工场主许多优惠,在他统治下手工工场发展到240多个,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为解决劳动力问题,他于1721年颁布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他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发展工商业,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并给他们以宗教宽容与司法特权。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欧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一、彼得一世改革(一)主要内容·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彼得十分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他要求贵族子弟在10—15岁期间都要上学,为此,仿照西方模式开办学校,翻译大量科技书籍,并简化俄文字母。在他的倡导下,贵族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穿戴西方衣帽,模仿西方时尚,舞会、沙龙等社交活动也成为上流社会的癖好,而俄罗斯传统的大胡子则成了落后的象征,遭到彼得禁止。——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一、彼得一世改革(二)成果·1.俄国成为军事强国,击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2.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一、彼得一世改革(三)意义·1.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一、彼得一世改革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大国崛起》一、彼得一世改革(三)意义·1.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发展的阻碍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背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反映出俄国工业水平之低。俄国出口的是农业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背景·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2.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发展(根本原因)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他们所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的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他们只有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他们没有名副其实的医疗服务或食品供给服务。——斯塔夫里阿诺斯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军费,使得农民在旧的不满上又添了新的不满,结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仅1860年就发生了108次农民暴动。——吴于廑 齐世荣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背景·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2.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发展·3.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俄国的问题,激化矛盾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概况·时间:1861年·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三)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出钱购买一份土地(份地)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三)内容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需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止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三)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出钱购买一份土地,但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1860年 99 11600 79541879年 187 42000 51937——刘祖熙《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四)影响·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重要转折点·2.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仍保留一定封建残余俄国的改革比较对比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同点 背景内容影响性质相同点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向西方学习,未触动农奴制开启近代化进程一场封建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农奴制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1861年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失利开启俄国近代化历程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 碍导 致彼得一世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