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题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个夏天,一群小妖怪们成了电影市场的“主角”。8月2日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登陆全国院线,豆瓣评分8.6,累计票房突破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影片的片尾致谢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小妖怪们成功出圈,传统理工类大学里的文科老师也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文化的勉力就是这么神奇。《浪浪山小妖怪》的火爆让人想起今年春节档的《哪吒2》以及去年火爆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这三者的成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它们都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申国传统故事,《黑神话》再现悟空身姿,《哪吒2》讲述了魔丸转世历劫的故事,而《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是西游题材,还脱胎于两年前广受好评的动画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创作人员通过对经典故事的挖掘、二次创作,赋予了这些老故事新的架构、新的内涵,让人耳目一新。它们都满足了时下社会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故事情节有感染力,主角有共情能力。《黑神话》里的悟空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而《浪浪山小妖怪》不忘初心也同样感人。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读到工作生活 人生中值得珍重或者暂时缺失的那一部分,为人生充电。在春节、暑期等假日里,电影成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密切关系的最舒缓的交流方式。它们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一丝不苟。《浪浪山小妖怪》的水墨晕染用得娴熟自然,而《哪吒2》《黑神话》,则不计成本地将东方美学演绎到极致。传统文化的底蕴、传统精神的凝练,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展露无遗。它们的成功见证了中式审美的魅力。在导演於水看来,能让大家产生广泛共鸣的不外乎这三个层面“首先是传统符号,比如中式建筑、灯笼等;其次是中式审美,比如留白技艺和水墨画;第三点是情感认同”,就像猪妈妈对小猪妖的爱藏在了每一句“多喝水”的叮嘱里。这三点可谓字字珠玑,说到了点子上,值得好好品味。这几年,大家普遍反映优秀的动漫作品频出。今年春节档的《哪吒2》甚至破了多项票房纪录,但一个事实不容忽略:《哪吒2》是火了,但不是所有类型的动漫作品都火了,游戏行业里的《黑神话》也是这样。那些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动潼作品,最先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一那便是对中式审美的成功实践。蔡元培先生曾表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这句话用在影视剧市场也同样适用。审美情趣在影视剧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观众认为美的、文明的,自然会诚心追掉,观众认为落后、丑陋、排斥的,美自然也就失去了土壤。美会激发创作力,只有深刻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才能让创作人员有底气发挥,也只有高度契合的审美情趣,才能让创作人员敢于发挥。於水用“让人想要落泪,想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这种美”来形容自己采风古代建筑时的感受。导演对传统文化的这份感情也深深地融入了电彩之中。“春江花月夜”“葡萄美酒夜光杯”“雨打芭蕉闲听雨”,这些独属于中国人的美景,烙印着深刻的中国文化,是任何人都拿不走,也是任何文明都取代不了的。三部文创作品的成功正是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核心命题。它们的成功表明坚持用东方美学,用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说故事,体现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不愁没有观众。这样一份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具备。材料二:动漫与中国特色故事相结合,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提升了动漫作品的文化价值,还向受众传递了关于责任、成长、友情、梦想等方面的人生观,因而能够与受众产生共情共鸣,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将其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动漫作品中去,既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还有利于动漫作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图出海。例如,《大鱼海棠》的主角“椿”使用的日常用具还原了古代女子化妆奁、杏震等日用品的历史质感,场景设计采用了客家围屋的代表性建筑永定楼,还有农耕梯田、济行桥建筑等文化遗产。这些要素在动漫中的改造升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也传递出了东方文化的价值之善。这样,动漫作品营造出来的就不仅仅是浪漫主义情怀,还是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自信与传承创新的体现。故事是动漫作品的灵魂,好的作品胜在讲好一个故事,一个与受众建立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故事,一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故事。动漫故事一般分为传坑故事改编和新时代故事原创两种类型。传统故事本身有一定的受众基础、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流量吸引力,但创作时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尺度,既要体现原本故事的文化内涵,又不能太脱禹原有故事枢架进行瞎编乱造。而无论是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达,还是新时代原创故事的开发,都应该在对主要人物的演绎过程中,深挖其经历背后的文化内涵。《哪之魔童闹海》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大胆创新,深挖哪吒经历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主人公积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中国文化中.“艰难困苦,五汝于成”的理念。故事中的冲突与纠葛看似简单的正邪对抗,其背后却是中国文化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入思考。一部制作精良的国漫作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并在与受众产生的情感共鸣中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身与时代精神的连接点。因为它在讲述故事时深入探究了时代背景下的责任感、亲情、友情、守护、希望等价值内核,让受众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了满足。《长安三万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主人公展现的聪明、勇敢、正直品格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积极影响,其奋斗经历更向每位受众传递出坚持梦想、追求梦想的时代价值,从而与新时代的中国梦相互契合。因此,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能让受众享受到精彩的视听盛宴,还能在情感和思想上与他们产生共鸣、激励他们深入思考。国产动漫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一方面是由于它不断探索自身艺术特色并进行创断表达,引领着中式审美的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多方面融入中华传坑文化和经典故事,站合现代技术和西方技艺对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性演绎,让人物、角色和场景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东方之美、华夏之韵。独特的东方美学思想和多元的故事内容,让国产动漫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产动漫“东方美学”表达策略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创作者对传统故事进行深度开发与创新改编,为经典注入了新的叙事结构和内涵,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体验。B.文艺工作者有深刻的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信,就能够被美激发创作力,发挥出自己的独特才能。C.经过创新演绎的文化元素,既生动呈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又传递了东方价值观的深厚内涵。D.传统故事自带观众认知度和市场号召力,但改编创作需要在尊重原著精神与适度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深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能率先赢得观众青睐,原因在于它们践行了中式美学的精髓。B.立足深刻的中国文化,践行中式审美,体现中华传统精神,是材料一中这三部作品的成功原因。C.以中国故事为媒介,在情感联结中搭建观众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精神纽带,才能使国产动漫作品臻于精良。D.结合现代技术和西方技艺对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性演绎,是当代国产动漫受到观众青睐的核心原因。3.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浪浪山小妖怪》《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国产动漫的崛起,不仅是市场的成功,更是东方美学在当代焕发活力的生动注脚。创作者们深刻意识到,(1) 是激活传统IP的关键。他们不再满足于故事的复述,而是像《浪浪山》那样从小妖视角重构西游。在视觉语言的锻造上,作品展现出令人叹服的匠心。还要运用好现代技法,例如水墨晕染、留白意境的极致运用,以及中式建筑、器物、自然诗意的精妙融入,(2)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听奇观。它们通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孙悟空百折不挠的筋骨、小猪妖母子间的温情羁绊等动人叙事,(3) 。这种深层的共鸣,源于作品精准捕捉并生动演绎了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图谱。4.请为材料一这篇新闻评论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拟题理由。(4分).5.有人认为“新国潮总体涵盖物质与精神等层面,是新时代‘国’与‘潮’的相融”。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一部新时代的国漫应如何实践“‘国’与‘潮’的相融”。(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草原大风王怀宇大沁塔拉草原浩荡无边,大沁塔拉草原上的大风也浩荡无边。(甲)草原大风仿佛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像拉干老古庙里反复吟唱的皈依颂文从不肯停歌一样。伴着雄浑的蒙古族长调和粗犷的草原民谣,草原大风也把大沁塔拉草原刮得四季分明。最生动的存在,还要数夏日的大沁塔拉草原。这个季节的草原苇草丛生,湿地成片,大沁塔拉草原显得更加广袤而神秘。我永远都无法抹去大沁塔拉草原留在童年记忆里的深刻烙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生长着各种茂密的蒿草,在翻滚的蒿草里经常有草原狼的恐怖身影。草原大风掀起一波又一波浩荡草浪时,我常常感到就像有成群的草原狼在向我奔涌而来,那场面宏阔而震撼,犹如一股股血性十足、抽筋断骨的红色肉浪。大嫩江由西向东日夜奔流,几乎横贯了整个大沁塔拉草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大嫩江激情澎湃的汛期。在草原大风的吹拂下,本来就波涛汹涌的大墩江更是一路奔腾咆哮。墨绿色的江水泛着巨大的白色浪花,巨大的白色浪花下面更是危机四伏。每时每刻,水下的鱼群都在拼命地厮杀着。为了食物和繁衍,温顺杂鱼们在这个季节都要逆水洄游,它们一拨一拨地顶水而上,食肉鱼群就一拨一拨地尾随而来,一路追杀,一路饕餮。这些凶猛牙鱼不知疲倦地追杀着温顺杂鱼,掏咬撕扯,生吞活剥,江水似乎一度都被搅得混浊猩红,血味弥漫。与此同时,天空中白色的“打鱼郎子”也一路跟随而至,因为鱼群经常被追得跃出水面,“打鱼郎子”一个俯冲就能叼住它们最想要的美味。直到两个多月以后的九十月份,突出重围的温顺杂鱼们才能最终抵达远方浩瀚的哈尔淖深处,暂时过上相对平稳安定的日子。而最沉重的存在,则是冬日的大沁塔拉草原。这个季节的草原风雪交加,一野荒凉。我还是咿呀学语的孩童时,大沁塔拉草原的大风就铁青着面孔向我宣布:你给我听好喽!草原是真正爷们儿的天下,这里的一切都属于真正的爷们儿!草原冬猎队这个名字更是渗入到每个人的骨髓,这支专门对付草原狼的冬猎队一直以判官的形象把草原人分为两类——强者与弱者,或者说英雄与狗熊。前者上天庭,后者下地府。在草原人的心目中,能入选草原冬猎队就能拥有一切,草原冬猎队要比历史上任何国家的任何王牌军队都神圣得多。在草原,草原冬猎队的崇高程度绝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的二战盟军。冬猎队队长的自我感觉就更是无比良好,就算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拿破仑、巴顿这些元帅和将军,也绝不会感觉自己有半点儿逊色。我曾以幼小的草原平民的身份体验过草原冬猎队的荣耀与辉煌。哪怕是眼下,只要提起草原冬猎队,我仍然会不由自主地诚惶诚恐,仍然会情不自禁地顶礼膜拜。大沁塔拉草原的生存环境虽艰难,但很真实;强弱竞争虽残酷,但很公平。在人们的常规印象中,草原通常应该是碧绿色和墨绿色的,或者有时会是土黄色的,甚至是灰褐色的,冬天里也顶多是白色的,但在我根深蒂固的童年记忆中,草原是红色的。无论春夏秋冬,草原一直都是红色的,宛如一头在大风中舞动着红色长发的巨型魔兽。在我童年的印象中,草原人似乎总是披星戴月地劳作着。尤其是草原上的男人们,他们一个个都很倔强,也很彪悍。草原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矩。草原人从来不把那些手提猎枪、百发百中地将远处飞奔的野兔撂倒的猎手视为优秀猎手,草原人也从来不把那些抛圆大旋网、一旋网打上几十斤杂鱼的渔人视为上等渔人。(乙)人们把最受尊重的猎手称作“汉哥”,把最瞧得起的渔人叫作“把头”。草原上真正的“汉哥”从来不使用猎枪。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提着一根两尺余长的“掏捞棒子”,腰里别上一把羊角剃刀,只对大沁塔拉草原上最凶顽的猎物——草原狼感兴趣。他们斗狼的方式也极其独特,先凭勇猛使狼被动逃跑,然后再与狼拼耐力、斗智力。称得上“汉哥”的猎手从来不找狼的短处,他们愿意看到凶恶的草原狼施展完浑身解数后俯首认输,这时他们才仲出大手掀住狼的后背将其擒到马上。草原上真正的“把头”从来不用网,他们仅凭一柄锈迹斑斑的黑色钢钩和一双有力的手臂来对付大墩江里最霸道的巨型狗鱼。他们常常要和垂死挣扎的巨型狗鱼滚作一团,拼个你死我活。谁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大沁塔拉草原上就有了这群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杂居的剽悍民众。他们好像从不放弃,也从不屈服,草原人世世代代一直抖撤着这股与众不同的雄风。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沁塔拉草原就成了角力厮杀的圣地,就成了繁衍剽悍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又来了哪个民族的人群,都一概被这里既有的勇猛所洗礼、所同化,让不屈之魂渗入每个生命的血液和骨髓深处。然后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生存氛围——所有的男性必须首先告别任何形式的懦弱才有资格在这里生存。也许正是由于这与众不同的强硬风格,才造就了草原上很多家族的沉重和好强。(丙)他们疼痛着,他们隐忍着,他们挣扎着,他们梦想着。大沁塔拉草原上著名的拉干老古庙就是为世世代代的“汉哥”和“把头”们修建的。庙里供奉的不是神仙鬼怪,也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每年猎到的最凶的野狼獠牙和钓到的最大的牙鱼骨架。它们一直充当着草原人虔诚跪拜的图腾,每一颗狼牙和每一架鱼骨都蕴含着草原人无数个牵魂动魄的故事。(丁)草原人认为征服草原野狼和大型牙鱼靠的是同一种东西。实际上,关于草原人夏天钓大型牙鱼、冬天猎凶悍野狼的记录,就是草原人的精确历史,这些记录已深深融入草原大风中。天长日久,草原大风越来越演变成一种历史的凝重符号,火印一样镌刻在每个草原人的脑海中。草原人已逐渐无法接受没有草原大风的日子,也无法想象没有草原大风的生活。总之,草原已被大风演化成一种别样的生存境界,造就了草原人与大嫩江及其动植物们同生共存的命运哲学。(节选自《人民文学》2025年07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描绘夏日草原的生机与冬日草原的荒凉,展现了大沁塔拉草原四季的变化,突出了草原环境的壮美与残酷。B.大嫩江中鱼群的厮杀与“打鱼郎子”的捕食,不仅展现自然生存法则的残酷,也阐释了对手间较量的竞争哲学。C.草原冬猎队在草原人心目中地位崇高,甚至超越历史上的王牌军队,这种描写凸显了草原文化中对英雄主义的崇拜。D.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草原,将草原形容为“巨型魔兽”,既表现了草原的野性,也暗示了草原生存环境的血腥与暴力。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采用比喻手法,将草原大风比作古庙的皈依颂文,强调其持久性与神圣感,草原大风已成为草原精神文化的象征。B乙处“汉哥”和“把头”的称号反映了草原人崇尚武力,以征服自然为最高目标,表现其对强者精神的推崇。C.丙处四个“他们”开头的短句构成排比,层层递进,增强节奏感,突出草原人面对苦难时的剽悍、好强和坚忍不拔。D.丁处文中没有言明“同一种东西”具体指什么,实际上指野狼獠牙和大鱼骨架象征着的勇气、力量和智慧。8.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有关“红色”的意象,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作用。(4分)9.文章结尾提到草原大风“造就了草原人与大嫩江及其动植物同生共存的命运哲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命运哲学”的多重理解。(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①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新序·杂事第一》)材料二: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人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 ”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曰:“大夫反,无罪。昔者吾友周含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说苑·君道》)材料三:张籍者,唐之良士也,善为乐府诗,多讽喻君道。其作《庄陵挽歌词》有云:“迎师亲出道,从谏早临朝。佞幸威权薄,忠良宠锡饶。”益直陈“从谏”为治国之本,与太宗“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之论相契。昔太宗失魏征,叹曰:“遂亡一镜矣!”籍诗亦暗劝人主以忠良为镜,毋蹈“足己而亡”之辙,此与楚庄王忧亡之思相通也。籍尝为《节妇吟》,以比兴见志。其辞曰:“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面述闺妇之贞,实则喻士大夫当守节事君,不附权奸。当是时,藩镇李师道欲辟之,籍以此诗婉拒,显其“谔谔”风骨,与赵简子所重周舍之直,可谓异世同调。(《唐诗纪事》,有删节)材料四:陈奕禧者,清之能吏也,工书法,亦善诗文。其任江西南安知府时,作《开垦诘》曰:“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南安四属,山多田少,老荒续荒之地遍野。亟宜招民开垦,轻其赋税,给以籽种,使地无遗利、民无游食。”又曰:“君道之要,在恤民疾。昔张籍《野老歌》‘苗疏税多不得食’,正刺此弊。今若广垦荒田、薄敛徭役,则百姓安而邦本固。”其为政以张籍诗为鉴,重民生如张籍,守节概如周舍,虽时代悬隔,而士大夫忧国之心一也。(《清史稿·文苑传》,有删节)【注】①不谷:古代诸侯的自称。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吾闻之A诸侯B自择师者C王D自择友者E霸F足已G而群臣H莫之若者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表顺承,与《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用法不相同。B.契,契合,与《兰亭集序》中的“若合一契”的“契”意思不相同。C.是以泣也,“是”作“以”的前置宾语,与《苏武传》中“何以复加”的“何以”结构相同。D.恤,体恤、怜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认为自己不才而朝廷议事群臣又不及,对此感到很担忧,体现其深谋远虑。B.赵简子高度评价周舍“谔谔”之言,将其比作稀有的“狐腋”,认为其远胜众人的附和。C.张籍在《庄陵挽歌词》中直接赞美当朝皇帝亲迎贤师、勤于临朝听谏,并指出佞臣失势、忠臣受宠。D.陈奕禧在施政中积极采纳张籍《野老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开垦荒地、减轻赋税以安民固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4分)(2)守节概如周舍,虽时代悬隔,而士大夫忧国之心一也。(4分)14.以上材料体现了“君道”的哪些核心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六月十七日昼寝黄庭坚①红尘席帽乌靴②里,想见沧州白鸟双。马龁③枯其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黄庭坚,字鲁直。②“席帽”乃藤席所编之帽,即戴以防雨的斗笠;“乌靴”是宋代官员上朝时按规定所穿的乌皮靴。③龁,咬、咀嚼。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诗首句写出诗人作为官员奔走的局促与疲惫,与下句之“想见沧州”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B.黄诗第二句中的“沧州”和白鸟双飞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因久处宦海而向往回到恬静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愿望。C.晁诗第…二句由暮色写到暗夜,由野外写到室内,描写了乌鸦归林、旅人投宿、灯影幢幢的景致。D.晁诗后两句,既用惜愔夜雨来暗示旅途寂寞的心境,又用“假寐”“卧听”直抒前路茫然的情怀。16.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称“鲁直好奇”,请你比较两首诗,分析叶梦得认为鲁直诗更奇特的原因。(6分)(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阅兵仪式上,中国军人们以铿锵步伐迈向观礼台,他们目光如炬,肩扛国之重任,用行动诠释了和《论语·泰伯》中“ , ”两句一样的精神。(2)珠峰登山者身处峰顶时手可触星、屏息惊叹的感受,正如李白《蜀道难》中所描述的“ , ”。(3)与下图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有“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随着《长安的荔枝》热播,“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字的读音,再一次引起热议。一面是《现代汉语词典》标定(qí)为正确读音,一面是不少网友分享读(jì)的回忆杀,引得广泛共鸣。其实,查阅教育部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及2016年修订版,可知这些字的规犯读音一直如此,没有变化。当然,记忆中的那些读音亦渊源有自,多为旧读。古人创作讲求平仄分明、韵脚得当。A ,语言长河变动不居,有些同韵字分化了,有些仄声字派入平声,有些字音表达的意思在后来的演近中消失了……如此这般,一些古诗词今天读起来就不一定符和声律了。旧读的情况十分复杂,每个字都需要具体分析,甚至涉及一门学问。B ,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材中,在面向大众传播时,使用普通话标读古诗的做法既合情也合理。同时也要看到,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推出至今已经40年,但一些读音仍引发舆论关注。这说明,权威的引证早已有之,但其中缘由没有相应传开。毕竞,语言是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一些审音工作还是要遵循语言规律,照顾公众感受,普及科学的汉语史观。更值得关注的是,网友对读音的讨论,反映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切。①每一个字的读音,②本质上都是好的一个中国故事。③不仅知其然,④还要知其所以然,⑤越来越多人从读音的平仄中,⑥领悟文字的温度,⑦参与文化的形塑。回过头再看,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阅读古书、诵读古诗时,借助旧读体会声律、理解文意,C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普通话有标准读音,方言也有其文化意蕴。万物并行而不悖,( ),这是文化涵养我们的方式,也理应成为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A B C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填入文中第五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和而不同 B.殊途同归 C.美美与共 D.求同存异22.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旧读为(ji)的原因。(5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草原大风》一文中说:“草原上真正的‘汉哥’从来不使用猎枪,草原上真正的‘把头’从来不用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以上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3.(1)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2)“共同铸就了东方美学风格标识”或者“都展现了中式审美的魅力”(3)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有效传递【评分参考】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标题:《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见证中式审美的当代价值/“小妖”的大能量:东方美学点燃银幕/从“浪浪山”看中式审美的华丽转身/“小妖怪”传承传统文化,东方美学征服观众……原因:①这是一篇新闻评论,以议论时事为主,针对性强,所以标题要出现文章所评论的主体,即《浪浪山小妖怪》这部电影;②《浪浪山小妖怪》等作品通过中式审美和传统文化元素获得成功,体现了“东方美学”和“文化自信”的核心议题,所以标题里应该要出现“东方美学”或“文化自信”。【评分参考】标题写出“浪浪山小妖怪”1分,写出“中式审美”或“东方美学”或“传统文化”1分。原因言之成理,即可给分。5.①立足《西游记》等经典故事,通过视角创新、主题深化实现故事层面的“创造性转化”。②运用水墨晕染、中式建筑等文化符号,与现代动画技术、电影语言、西方叙事技巧相结合,实现技术层面的“创新性演绎”,提升文化作品的表现力。③传递抗争精神、坚定品格等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中国梦相契合,激励观众深入思考,引发精神层面的共鸣。6.D7.B8.①凸显情感与记忆的深刻性,强化视觉冲击。用“红色”颠覆常规的草原色彩,凸显作者对草原壮美与残酷并存的深刻印象,凸显情感与记忆的深刻性,强化读者视觉冲击。②象征草原的野性和生命张力,隐喻自然法则的公平和残酷,如鱼群厮杀的血腥、“把头”和巨型狗鱼的拼个你死我活、狼与猎手的搏斗。③体现草原人坚韧、血性与不屈的精神底色。红色代表草原人崇尚力量和勇气、刚烈强硬的民族性格,体现草原人坚韧、血性与不屈的精神底色。【评分参考】答对1点得2分,任写两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依存与对抗、抗争与适应的统一:草原人既依赖自然,又与之搏斗;既通过勇猛征服自然,又接受自然法则的约束,形成动态平衡与统一;②天人合一,命运同体:草原人、动植物、自然环境在竞争中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共同塑造草原独特的文化与生命哲学。10.ADF11.D【解析】A项正确。文本中“而”表顺承,《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表修饰,两者意思不同。B项正确。文本中“契”是“契合”的意思,《兰亭集序》中的“若合一契”的“契”是“符契”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C项正确,“何以”中“何”是“以”的前置宾语。D项错误。文本“恤”(体恤,怜悯),“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是“顾念、忧虑”。12.C【解析】A项正确。符合材料一楚庄王忧虑的缘由。B项正确。材料二中赵简子引用周舍的话并将“谔谔”与“唯唯”对比,高度评价其价值。C项错误。材料三引用的《庄陵挽歌词》是张籍所作,内容是挽歌(悼念皇帝),诗句“迎师亲出道,从谏早临朝。佞幸威权薄,忠良宠锡饶”是对已逝皇帝(庄陵所指代者)生前德政的追述和赞美,并非直接赞美当时的皇帝。选项表述为“直接赞美皇帝”不够准确,且未点明是追述逝者。D项正确。材料四明确记载陈奕禧引用《野老歌》批评重税弊端,并提出相应安民政策。13.(1)一百张羊皮,也比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众人唯唯诺诺的顺从,比不上周舍直言敢谏的价值。【评分参考】“腋”译为“腋下的皮毛”或“腋皮”1分;“唯唯”译为“一味顺从/附和/诺诺”1分;“谔谔”译为“直言敢谏/正言直谏”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2)像周舍一样坚守(正直的)节操,虽然时代相隔遥远,但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心意是相同的。【评分参考】“节概”译为“节操、气节、志节”1分,“节概”为“同义复用”合成词,只能翻译为一个词;“悬隔”译为“相隔很远”1分;“一”译为“相同/一致”1分;“而士大夫忧国之心一也”判断句式1分。14.①虚心纳谏,闻过则改(或:重视直言敢谏之臣)。(材料一楚庄王之忧,材料二赵简子重周舍之“谔谔”,材料三张籍诗强调“从谏”、以忠良为镜,材料四陈奕禧重“谔谔”风骨)。②任用贤良,远离佞幸。(材料三张籍诗“忠良宠锡饶”、“佞幸威权薄”,以及《节妇吟》寓意守节不附权奸)。③体恤民痪,轻徭薄赋(或: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材料三张籍《野老歌》讽重税,倡“以民为镜”;材料四陈奕禧引张籍诗,主张“恤民”、“薄敛徭役”以固邦本)。【评分参考】答出一点2分,能结合文本中任一材料进行分析即可,若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只得1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D【解析】D选项的“直抒”不对,诗人假寐、卧听,是失眠的表现,而失眠之因在于羁旅行役的孤寂和前路茫然的心绪。“假寐”和“卧听”是间接宛转地抒发感情。16.①黄诗的选材和构思更奇特。晁诗末两句所写为夜寐之景;黄诗末两句所写为昼寝之景,想象奇特,将日常生活中的俗事写得妙趣横生;②黄诗的章法更奇特。晁诗按时间先后平铺直叙写来;黄诗前三句皆作铺垫而末句陡然转折;③黄诗意趣更奇特。晁诗用乌鸦投林等常见意象寓情于景;黄诗前用白鸟成双暗示退隐之心,后又借助马匹咀嚼干枯豆秸声音幻化入梦,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如:想象奇特,黄诗把马龁咀嚼干枯豆秸的声比作风雨翻涌之声,初读令人不解,细读令人寻味;晁诗并无想象,只是借马龁声引发诗人的情感波动。如:梦境奇特,晁诗无眠,黄诗有梦,且梦中风雨翻涌的壮阔景象,实为诗人嫌恶红尘向往江湖的心理投射。若把想象和梦境合为一体作答,言之有序,亦可给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评分参考】(1)(2)(3)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3)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规犯—一规范 演近——演进 符和——符合19.A但是(“然而”等符合转折意味的关联词即可)B故此/因此/所以C也20.②定语语序不当:“本质上都是好的一个中国故事”改成“本质上都是一个好的中国故事”。⑥动宾搭配不当:“领悟文字的温度”改成“感受文字的温度”。【评分参考】找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21.B【解析】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处填写的成语大意为万物各不相同,但能互相和谐共生。A项“和而不同”意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即能够在保持差异的同时达到和谐,符合语境。B项“殊途同归”意指通过不同途径到达同一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方法最终达成相同结果。强调达成结果的一致性,不符合语境。C项“美美与共”意指各种美好的事物皆可并存而互不侵犯,相互借鉴而共同繁荣,符合语境。D项“求同存异”意指寻求共同点并保留不同意见,符合语境。22.①从声律角度:读(jì)为仄声,与对句“无人知是荔枝来”形成平仄相对,合乎诗歌格律,若读(qí),则为平声。②从词性角度:“骑”通过声调区别词性,平声(qí)为动词,指骑马,去声(ji)为名词,指一人一马。③从内容角度:诗句描写驿站快马疾驰送荔枝的场景,“骑”(ji)凸显了唐代驿传制度中骑兵单位的特殊性,承载了古代军事、交通文化的记忆。【评分参考】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23.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