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气晴朗时,池塘里的水绵经常一团团漂浮在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多细胞藻类 B.生活在海洋中C.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的器官 D.只能排出二氧化碳,不能释放氧气2.土马鬃是纪念圣尤亚瑞斯的植物,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这些结构中没有输导组织,并且植株通常较为矮小,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这种生物属于( )A.藻类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3. 相传秦始皇曾登泰山时,忽然天下暴雨,幸而路边有一棵大松树可以躲雨。秦始皇认为这棵松树有护驾之功,便封其为“五大夫松”。以下对松树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系特别发达 B.有真正的花 C.靠孢子繁殖 D.“松球果”是果实4.用我们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主要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的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适于陆地生活C.种子植物的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D.青藏铁路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减少了对藏羚迁徙的干扰5.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A.水螅:刺胞动物 B.蚯蚓:软体动物 C.蛔虫:线虫动物 D.蝗虫:节肢动物6.下列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蜇会蜇人,有害无益 B.蝗虫嚼食农作物,危害农业生产C.养殖的蜈蚣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D.蚯蚓能改善土壤成分,增加土壤肥力7.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8.海豹、海豚、鲸、海狮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皮肤呼吸9.下列是四位同学观察完蝴蝶标本后画的简笔画,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B.C. D.10.“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骛是一种野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 B.胸骨上高耸的突起是龙骨突C.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趾间有蹼可帮助其在水中游泳11.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 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C.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12.腐烂的橘子皮上常常会长出青霉。下列叙述不符合青霉特征的是(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橘子皮上的青霉营腐生生活C.可利用孢子繁殖 D.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3.下列关于微生物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酵母菌做馒头 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醋酸菌制作醋酸、酸奶 D.利用霉菌制作酱油14.我国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分布在我国的裸子植物,有100多种是我国特有的,如银杏、银杉、金钱松、水杉等。该资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15.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16.“过桥米线”起源于滇南地区,被评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米线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水稻(单子叶植物)种子的(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胚轴17.大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的(一)阶段,有机物质质量逐渐增多B.只要外界条件适宜,子叶也能萌发成幼苗C.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D.萌发过程中发育成①的结构最先突破种皮18.如图是洋葱根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为根冠,对根有保护作用B.③属于分生组织,细胞核小,分裂旺盛C.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①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19.某地玉米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初步判断原因是缺乏(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2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由莲的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叶芽 B.花芽 C.混合芽 D.顶芽21.砀山酥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梨树,将乙的带芽枝条嫁接到甲树上,待枝条成活并开花后授以丙品种的花粉,所得果实可食用部分的口味接近于( )A.甲品种 B.丙品种 C.乙品种 D.乙丙兼有22.下列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荔枝嫁接繁育 B.蒜瓣生根发芽 C.草莓组织培养 D.水稻种子繁殖2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⑤B.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C.步骤④中,大烧杯中是清水,小烧杯中是酒精D.步骤⑤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24.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探究光合作用实验(B处两面遮光)。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和B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B.B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A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D.A、B、C三部分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C25.如图是植物体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B.白天植物只进行a过程,晚上时植物只进行b过程C.图中过程b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D.图中过程a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6.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27.下列应用中,所对应的生物学原理错误的是( )A.雨季在农田边挖沟排涝——减少根对水分的吸收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植物蒸腾作用C.春季播种覆盖地膜——可提高温度,促进种子萌发D.对果树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28.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②③表示的过程是呼吸作用C.④表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D.该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丙→乙→甲29.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30. 2025年植树节主题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关于植树造林的好处,叙述错误的是( )A.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提高大气温度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空2分,共20分)3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32.蝗虫胸部长有三对翅,两对足。( )33.细菌和病毒十分微小、结构简单,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3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 )35.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发育成叶。( )36.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 )37.桃子能够食用的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38.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3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食物和能量。( )40.移栽植物时尽量选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这样可以减少蒸腾作用。( )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41.(5分)请依据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上图中5种生物按结构分为A、C、D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2)E可导致人患流行性感冒,该病具有传染性,为检测某人是否感染此微生物可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图E中的 (填序号)。依据病毒的寄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B属于这三类病毒中的 病毒。(3)图A所示生物 与C、D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 。(4)D常出现在发霉的橘子皮上,其菌丝顶端成串的青绿色结构是它的 。42. (10分)种子萌发到结出累累硕果经历了系列过程,图一甲、乙、丙、丁表示冬桃主要的生命阶段;图二是冬桃种子萌发过程中重量(干重和鲜重)变化曲线图;图三为用完全营养液将冬桃幼苗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图四为用专业测定仪测定图三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请结合相关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图桃种子由丁图g中的 发育而来,种子结构中的[ ] 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来可发育为新植物的幼体。乙图中的[④] 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③] 释放到外界环境中。(2)图二中,Y曲线af段种子重量减少的原因是种子萌发消耗了图一甲中[ ] 的营养物质,冬桃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的时间________f点(填“早于”、“开始于”或“晚于”)。(3)图四中,D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填图四中的字母)。43.(5分)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步骤 烧杯一 烧杯二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2 在鱼口的前方滴两滴BTB溶液,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水中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3 重复以上实验3次,分析得出结论4 实验现象:烧杯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烧杯二中的水呈蓝色(1)鲫鱼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游泳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 的协调作用。(2)烧杯二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 。(4)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 。试卷第6页,共7页生物期末练习1一、选择题1-5 ABABB 6-10 AABAC 11-15 CACBD 16-20 BCADB21-25 CDAAD 26-30 AADCD二、判断题31-35 BBBAB 36-40 AABAA三、综合题41. (1) 有无细胞结构 (2) 2 细菌 (3) A无成形的细胞核 (4) 孢子42. (1) 胚珠 ① 胚 成熟区 气孔 (2) d 子叶 早于(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G43. (1) 鳃 鳍 (2) 对照 (3) 上升/增加 (4)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测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