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为圣明除弊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 先天下之忧而忧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2.(1)①襟 ②骛 ③孜孜 (2)B(3)“呈现”改为“涌现”3.土地 对祖国深沉的爱 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待(对祖国土地复活的无限期待) 例:在民族危亡年代,《向太阳》《火把》《我爱这土地》等诗作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表达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以及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这些诗作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通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4.B 5.同:思亲/思乡(思归)的惆怅不同:甲诗有①对人生的感慨:乙诗还有②为百姓的生活担忧:③生病的痛苦:④羁旅他乡的孤独;⑤年华易逝的感伤。【答案】6. 以......为乐 贬谪,降职 已经 7.D 8.(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叙这件事的人。(2)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9.同:两个人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从中获得快乐和解脱。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了自己与宾客游玩,与民众共同宴饮等场景,感受到温馨和睦,可以看出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陶醉于山水之间,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10.C 11. “胥井”村名的由来 我们参观新四村纪念馆 12. (1) ①环境描写/对偶/短句/叠词/听觉视觉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湖光山色的优美动人③表达作者看到美好景色的陶醉/心旷神怡/心情愉悦。 (2) B ①胥井村是“四面群山”中的小小盆地,“锅底”与其外形相似:②文中可以看出,“时值盛夏”,大家口干舌燥,“烈火烹油”能形象地突出天气炎热众人无水难熬的情形/艰难境地(特点吻合)。 13.①由胥井村写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及战场,丰富文章,丰富内容;②将抗日根据地及战场与胥井村比较/对比,突出了胥井村作为敌人腹地的抗日根据地/离敌人非常近(其他都是偏远地区),其特殊令人惊讶。③胥井村与其他革命根据地,都体现先辈不怕艰难困苦、英勇献身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强化主旨。 14.形式上:①呼应前文(总结全文),都是讲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②增添文学韵味,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内容(意蕴)上:①深化主题:本词体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与胥井村所承载的坚韧不拔、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相呼应,能进一步深化主题:②营造意境,余味悠长:“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悲壮的画面,与散文中太华山的景色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宏大、雄浑的意境,令人回味。15.B 16.①我国悠久的用镜历史②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碰撞融合③铜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7.唐代。·第⑦段说“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链接材料中写到“镜为八瓣菱花形”,与文章内容符合;铜镜背面的月宫图也与文中唐代铜镜艺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故事传说镜”对应,据此推断它可能出自唐朝。18.D 19.示例:招牌一:“隐茶”运用汉字谐音“饮茶”,交代了茶室的店名;“隐”字运用字形变异(笔画弧形化处理)手法,将山水图案嵌入在心中;寄托茶室宁静优雅的情调,吸引顾客。招牌二:招牌用汉字拆拼、变异方法组成鱼和火锅,点明火锅店的店名“鲜鱼火锅”。“鱼”的四点水用鱼的图形代替,创意十足,突出以“鱼”为主打的美食特色。设计具有新奇感和趣味感,让顾客印象深刻。 20.示例1:叔叔,您好。我反对统一装饰。精当的用字可以体现汉字的审美张力,可以突出店铺个性特色,吸引顾客,增加我们城市的特色和底蕴。如果都统一,就会显得单调,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示例2:叔叔,您好。我也赞成统一装饰。因为统一招牌可以让城市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观;一些故意恶搞、哗众取宠的招牌应该取缔,对于粗心大意写错别字的招牌应该纠正,否则要误导广大青少年。2025—2026张坂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2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⑧2.(1)(3分)① ② ③___________(2)(3分)( )(3)(3分)3.(3分)①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④二、阅读(68分)4.( )(3分)5.(4分)(3分)①( ) ②( ) ③( )7.(3分)( )8.翻译句子(3+3=6分)(1)(2)9.(4分)(3分)( )(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3分)(2)(3分)13.(6分)14.(4分)15.(3分)( )16.(6分)①②③ _____________17.(3分)18.(3分) ( )19.(3分)20.(6分)2025-2026学年张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1)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上,人民军队集中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从唐到宋,它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① ”(《行路难》)的自信自立;是韩愈“② ,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惜残年的忠诚之心;是刘禹锡“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悟出人生哲理的豁达;也是范仲淹“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故乡情结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它往往藏于细节之中。它是杜甫“⑤ ,⑥ ”(《月夜忆舍弟》)在战乱中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是温庭筠“⑦ ,⑧ ”(《商山早行》)在羁旅途中的温馨美梦。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福建人是开放的,目光远大, ① (jīn)怀宽广,善于取精用宏、( )。福建人又是笃定的,心无旁(wù) ② ,和而不流,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充满自信,执着坚守。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数以千万计的闽籍华侨华人陆续走向世界各地,奋发进取,(zī zī) ③ 不倦,展示了勤劳智慧和( )的良好形象,唤起沿线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大量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外国客商、学者、宗教人士纷纷来到福建,在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的同时,也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近代以来,福建呈现出那么多“放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和仁人志士,原因不止一端,但想来与这种多元文化的熏陶启迪(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博采众长 和睦相处 毫无关系 B.博采众长 睦邻修好 不无关系C.广开言路 睦邻修好 毫无关系 D.广开言路 和睦相处 不无关系(3)文中画线句子某个动词使用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不改变句子原意。(3分)3.同学们阅读《艾青诗选》时,做了下面卡片,请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补全对话。(5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复活的土地》)小王:读诗,可以透过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沉内涵。这几首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① ,它既指国土,也指祖国。无论是写它的寒冷、悲哀、古老、复活,其中蕴含的情感都是② ______。(2分)小李:它们传达出的感情也有一些不同。前面两段摘录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以及内心的悲痛,从《复活的土地》中摘录的这些诗句还表达了③______________。(1分)小王:我校正举办“读红色经典,植家国情怀”的活动,向同学们推荐了《艾青诗选》,请你联系积累卡片,谈谈你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的精神力量。(2分)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6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小题。(7分)【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除夜野宿常州城外①【宋】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释】①当时苏轼奉命往常州、润州一带赈饥,除夕夜宿于常州城外。②野哭:百姓哭于郊外。4.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B.【甲】词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情绪发生转变,词人感悟到,月圆人团圆是自然常理。C.【乙】首联写除夕夜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的情景,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D.【乙】诗“野哭”“病眼”“苦思”“残灯”“孤舟”诸语,冷寂愁郁,令人望而生悲。5.【甲】词中,苏轼在中秋夜“无眠”,【乙】诗中,苏轼在除夕夜“不眠”,同是睡不着,两者的原因有何异同,请你简要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③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苏辙受牵连被谪为监筠州盐酒税务。后来,苏辙来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②陂(bēi)陁(tuó):起伏不平。③浮图: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ān)裳:提起衣裳。6.有同学不理解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请你结合相应方法解释一下。(3分)加点字 方法提示 解释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词类活用法 ①子瞻迁于齐安 课内迁移法: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及其既厌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③7.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B.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C.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D.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②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9.【甲】文中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结合注释①的写作背景和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1分)万丛山中一孤村江凤鸣①五月的风,从山水盈盈处吹来。吹绿了水杉,吹红了蔷薇,吹艳了满坡映山红。山,叫太华山。湖,叫龙珠湖。湖光山色里,一车独行。绕山,沿湖,山青青,水碧碧,我们仿佛在梦中走,画里行。山间,松涛阵阵,竹潮潇潇。水畔,杨柳依依,波光粼粼。啊,真是太美了!谁探出头来喊了一声。马上就有人应和道,是呀,我都要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到村里,我们一定要喝一杯。②如今,喝杯酒容易,往昔喝口水都难。两千多年前,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率军来到这里,扎下营寨,预备伐越。吴越争霸,这里正是古战场。时值盛夏,四面群山,这个山谷中的小小盆地,就像是( )。伍子胥的兵,像是被晒蔫了的禾苗,口干舌燥,满嘴燎泡。别说披甲厮杀,就是站起来都难。此时,伍相国的坐骑渴得耐不住了,就用蹄子刨地,伍子胥发现有水渗出来,立刻下令,挖井,挖井!军士们死命地向下挖,直接挖到了山泉,仿佛接上了龙头,一时水流喷涌。这口井一流就流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甘甜、旺盈、纯净。日月穿梭,燕去雁来,伍子胥屯兵处,渐渐成了山中村落。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将这个小村命名为胥井。再后来,抗战中粟裕、王必成将军都曾在这里屯军,也喝过这井中的水,如今,这井也被称作“将军井”。③一想起抗日老根据地,我就觉得好远好远,似乎远在天边。脑海里立刻就想到横跨晋冀鲁豫的太行山,想到滨海且丘陵起伏的胶东,想到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想到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想到杀虎口,想到雁门岭,想到平型关。从来也不曾想到,在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居然就隐匿着一块曾经的红色根据地,而且村口居然自豪地写着:红色太华山,江南小延安。我的天,这怎么可能?须知,抗战年间,南京可是大汉奸汪精卫的伪首都,江南周边城市也都是日本人重兵驻守之地。不过,车子驶出繁华的无锡城,进入江浙皖交界的苍茫群山,人流、车流“顿失滔滔”。待到进入山谷中,云深处,就剩下了我们一车独行,那感觉,好似西出阳关,别说没有了故人,就连牛哞狗吠亦难闻到。山高、林密、山环水绕,道路迂回崎岖,曾经多年军旅生涯的熏陶,让我意识到,这里真是伏兵打游击的好去处。④不过,这里距离敌军的大本营太近,太近。简直就像是一把利剑在对手的胸前晃悠,双方一出手,就应是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这样的陈兵布阵,该有一颗怎样的虎胆雄心?不过,车进山村,登上后山一望,不由得击掌叫好,选此地者,真将军也!⑤远处,龙珠湖将群山层层分割,真是山重水复,山道接水路,似无路处却有路。近处,山岭相连,形势险峻,怪石如兽,蹲居横卧,崎岖难行,加上草盛林密,竹林若海,多少兵来,都将陷入重围。遥想当年,敌伪一入这连嶂叠峰,松云竹海,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⑥我们踏进村头的新四军纪念馆,这里收录了曾经生活、战斗在太华山地区的建国功臣和革命英烈的故事,他们中有陈毅、粟裕、叶飞、王必成……也有普普通通的支前模范老乡们。纪念馆里弥漫着铁军精神、凝聚着坚强党性、传承着红色基因。胥井村是宜兴首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村庄。⑦我们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游人涌来。因为,这儿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所在。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不灭,就会像太阳和月亮升起一样永获新生。⑧山风徐来,我抚松远望;但见,夕阳余晖渐渐落入一层接一层如浪的山影岚气之中。耳畔似乎响起伟人的吟诵:雄关②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①【注】①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②雄关,雄壮的关隘,即娄山关;③漫道:不要说。(选自《散文》2023.05,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华山的龙珠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让人仿佛在梦中走,画里行。B.历史上,伍子胥曾率军在太华山掘井屯兵,故由此形成的村落被命名为胥井。C.第⑤段划线句写太华山形势险峻、草盛林密,流露出作者对这里景色的陶醉。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典雅,既描绘了太华山的自然风光,又叙述了其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富有感染力。11.阅读散文盲先要厘清文章结构,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行文思路。(2分)初到太华山,景美人醉→① →胥井村独特的作战位置和地形→② →再次远望太华山,讴歌赞美12.阅读散文要品读其独特而有味的语言,请结合全文,按要求答题。(6分)(1)第①段“山间,松涛阵阵,竹潮潇潇。水畔,杨柳依依,波光粼粼。”一句写的很精彩,试分析其精妙之处。(3分)(2)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第②段括号,并陈述理由。(3分)A.深幽神秘的聚宝盆 B.烈火烹油的锅底选项: 理由:13.通过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艺术技巧。试分析第③段中作者由胥井村联想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及战场的用意。(6分)14.本篇散文以毛泽东的诗词作结,形式独特,意蕴丰富。请你结合全文和对这几句词的理解,说说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12分)雅趣说“镜”,镜鉴千秋韩文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最初的时候,镜子是用瓦片所制,所以那时的“监”字没有“金”字旁,直至商代初期出现金属铜,于是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雅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⑥铜镜的流行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杜,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⑦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雅趣。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兽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镜子上古时期称“监”,最初用瓦片所制,商代初期开始用铜铸造。B.商周铜镜包括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薄薄的镜面为圆形平面镜或凸透镜。C.中国古代的铜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稚朴走向成熟,铸造中心也由北开始向南迁移。D.唐镜的造型具有各种样式,除了具有日常的功能之外,还增添了把玩观赏的雅趣。16.阅读全文后,作为历史爱好者的你制作了下列大纲准备与全班同学分享。请你补全以下内容。(6分)17.阅读下面的物品简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其所属朝代,并简述理由。(3分)【物品简介】嫦娥玉兔菱花镜,直径19.1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曼妙,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饰蝴蝶、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五)班级开展“招牌文化”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12分)【材料一】①汉字作为形体表意符号,被广泛应用到商业招牌中,成为招牌设计的重要元素,增加了我们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②汉字招牌就是由无字的物象招幌发展而来。酒旗初时是无字的布帘,高悬在酒店门前,从远处便可望见,因而又称“望子”,也叫“幌子”。《韩非子》有“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的记载,其中的“帜”就是酒旗类物象招幌,是当前可以考证的最早的行业标识。后世各类商业幌子都由酒旗衍变发展而来,有“形象幌”“实物幌”“象征幌”“文字幌”“多字招牌”等。③各种汉字招牌,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④循名责实型:通常以“地域名/人名+商品”的形式命名。如“沙县小吃”“王傻子猪手”。⑤寓意吉祥型:招牌文字包含吉祥美好的寓意。如“内联升”取“连升三级”之意。⑥个性特征型:招牌源于所售商品的与众不同。如长沙“双燕楼”,因其馄饨尾部皱起两扇纱纹状折波,形如燕尾而得名。⑦诙谐幽默型:招牌中使用谐音,俗语等,给人留下联想空间,取得诙谐效果。如:卖服装的有“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小兔崽子童装”。⑧外语音译型:人们常见的音译招牌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等。⑨需注意,有些商家为招徕顾客而标新立异,在招牌文字上故意恶搞,哗众取宠。据报道,湖南长沙有家夜宵店取名“无饿(恶)不坐(作)”,被城市监管人员责令改正。有部分广告牌出现了错别字,有的是设计者粗心大意,有的则是故意为之。例如“雪糕”写成“雪羔”“皮蛋瘦肉粥”写成“皮旦瘦肉粥”等,这些错误对于学习汉字的儿童来说是一种误导,不利于学生正确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光明日报》2024年3月3日,有删改)【材料二】①汉字的艺术化装饰功能,由它的来源、形体和使用特点决定,随着汉字的线条化、笔画化演变,汉字装饰的传统并未中断。在现代的各种徽标设计中,经常可见汉字元素的美术化、装饰化运用。寿字纹 ②汉字笔画多样且富于形态变化,能通过变异形态、增损笔画等手段,对汉字进行图形化处理,使之焕发审美张力。如民间的“寿”字纹样,将笔画变形成横平竖直的几何形态,称“方寿纹”;将笔画拉长,四角向外扬起,酷似羊角,称“长寿纹”;将笔画弧形化处理,使整字外廓呈圆形,称“团寿纹”。③汉字的构件组合和形体布局呈方块状,无论是笔画还是构件都可在二维平面内增减调整,这为汉字的拆拼表达和变异使用提供了可能。汉字在古文字阶段就出现了“合文”现象。汉字合文也影响了民间艺术设计,人们通过共用笔画、改变大小等手法,将几个不同汉字拼合成新字,使字形具有新奇感和趣味感,也传达出趋吉避凶、祈福纳祥的寓意。如“招财进宝”“黄金万两”“唯吾知足”等。(《光明日报》2024年3月3日,有删改)18.【任务一:知·招牌之史】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酒旗初时是有字的布帘悬挂酒店门前,美化装饰店门,也叫“幌子”“望子”。B.招牌的发展过程是“形象幌”“实物幌”“象征幌”“文字幌”“多字招牌”。C.汉字图形化处理虽然让汉字摆脱了图画的原始特征,但是传统也因此而中断。D.汉字合文往往借助汉字的拆拼表达和变异使用,这也影响了民间艺术的设计。19.【任务二:探·招牌之用】班级同学在街道上拍摄到了下面的两块招牌,请结合材料,任选一块招牌,从汉字装饰的角度,谈谈其设计意图。( 3分)招牌一:隐茶(某饮茶品牌) 招牌二:鲜鱼火锅(某餐饮品牌)20.【任务三:辩·招牌之美】为美化城市环境,城管部门想要统一某街道店铺的汉字招牌。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学生身份向城管叔叔陈述你的看法。(要求:做到有理有据)( 6分 )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范仲淹在困境中突围,不以个人荣辱为念,始终心系国家;欧阳修在挫折中突围,与民同乐,彰显其超脱乐观;张岱在故国沦丧后精神突围,茫茫天地间找寻到一丝寄托与自我救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众多伟人在困境中的突围,不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我们亦是如此,也许,就是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突围中,我们得以真正的成长。年少的你对突围有什么经历、体验或者看法?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泉州台商区张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泉州台商区张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答题卡.docx 2025-2026学年泉州台商区张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