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集英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集英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4 分)(1)mèi zhānɡ (2) ①懈 ②默
2. (1)(2分)A
(2)(3 分)图 B。蝴蝶装的特点是印刷面向内对折、折口粘成书脊,展开时页面如对称的蝴蝶翅
膀。图 B 呈现了书页对折后在中缝处粘连的装订方式,符合蝴蝶装的特征。(判断正确 1 分,结合
蝴蝶装的特征和图 B 的特点说明理由 2 分。共 3 分)
3. (8 分)凫雁满回塘 况乃未休兵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
头万木春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3 分)①注意位置:古籍阅览室在图书馆五楼东面,可以去对应位置进行查阅。②注意入馆时
间:周二到周五均可,入馆需现场排队,尽量在 9 点前到达。③注意借阅要求:需携带身份证原件
及 100 元押金到二楼大厅办证处办理借书卡,方可借阅。(能从阅览室位置、入馆时间、借阅要求
等角度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共 3 分)
5.(2 分)
示例一:古人通过不断创新文字的载体,让优秀文明得以延续,我们应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
力,助推文明发展。
示例二:书籍的演变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们传承文化的担当,激励我们为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
示例三:从甲骨到纸张,在书籍演变历程中,传承是基石,思考是桥梁。传承前人智慧,思考时代
需求,方能不断进步。(任选两个词语,符合要求即可。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6. (4 分)①老董认真帮“我”家修补各类书籍,并教导“我”要爱惜书。②老董反对专家更换古
籍书皮,立誓一个月补好书皮。③老董克服染蓝工艺失传等困难,成功复古籍书皮。④老董辞职离
开后,寄回修补好的小人书和修书用的竹起子。(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共 4分)
7.(4 分)①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描写老董为“我”修小人书时“一页一页地将书页的折角捋平”
“小心地放”等动作,生动展现了他作为匠人的认真专注和对书籍的尊重。②通过语言描写,如老
董“读书的人,要爱惜书啊”“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值得”等恳切、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老董
对书的尊重和对古籍修复原则的坚守。③运用对比手法,将老董与专家对待古籍修复的态度进行对
比,以权威的妥协衬托老董的倔强,突出其作为匠人的原则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④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蓝绢光谱检测的结果及人们对老董态度的变化,突出了作为匠人的老董修书技
艺的高超。(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若有其他看法,分析合理亦可)
8.(4 分)①设置层层悬念,激发读者对老董坚持出摊儿原因的好奇,为下文老董因找到养女亲人
才停止出摊儿形成呼应,使叙事结构更加完整。②塑造了老董善良、有责任心、坚守自我、不追名逐
利的形象。无论是有了稳定工作,还是有重要任务,抑或是已经在业界声名大噪,老董为寻找养女
的亲人,始终没有停止出摊儿。③强调老董坚持出摊儿一事,烘托文章主旨,引发读者对老董爱心
行为和匠人精神的思考。(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
9.(5 分)《森林大帝》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老董却以修复古籍的态度对待,体现了他对一切
书籍的尊重,这也是对“我”爱书惜书的无声教诲。竹起子是老董使用多年的修书工具,寄送给“我”,
暗含着老董对“我”传承修书技艺和匠人精神的殷切期待。(《森林大帝》和竹起子的深意各 2 分,
整体句子通顺合理 1 分,共 5 分)
10.(3 分)A
11.(4 分)①首先,通过引用诗句展现“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美景,引出“霜与红叶似乎存在某
种必然联系”的话题;②接着,介绍霜的形成条件,即需要足够的水汽、较低的温度和附着物等;
③然后,从植物叶片中的生物色素说起,说明树叶颜色与色素含量和比例的关系,以及春夏和深秋
时节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④最后,得出结论,指出霜和红叶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意思对即
可。每点 1 分,共 4 分)
12.(4 分)可以。文本二表明,红叶观赏期预报依据的是树叶变红与气温的关系,通过分析气温、
降水等确定红叶变红时段;红叶观赏指数预报则综合考量光照、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变化
幅度等直接影响叶色的气象因子,以及能见度、空气质量等气象条件适宜度。这充分说明树叶变红
主要与多种气象条件相关,霜并非关键因素。(从红叶观赏期预报和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依据分别
说明理由各 2 分,共 4 分。若答“不可以”不得分)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13.(2 分)C
14.(2 分)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5.(3 分)“岳阳楼”示例:衔山吞江揽万象,朝暮变幻映湖光,岳阳楼,气势磅礴!
“快哉亭”示例:风云瞬变涛澜涌,山林屋舍入目来,快哉亭,壮阔秀美!
(景色内容 1 分,景色特点 1 分,符合宣传语要求 1分。共 3 分)
16.(4 分)示例一:赞同。甲文中,古仁人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或喜或悲,注重内心的平静。乙文
中,作者认为只要内心坦然,不因外物伤害自己的性情,到了哪里都会感到快乐。两者都强调一种
超然物外的心态,具有相似的精神境界。
示例二:不赞同。甲文假托古圣立言展现了超越个人得失,以国家兴亡、人民福祉为重的济世情怀
和担当精神。乙文侧重从个人层面强调以坦然的内心面对人生得失,这样才能收获快乐。两者精神
境界完全不同。(甲乙两文的分析各 2 分。共 4分。重点关注观点与理由的契合度)
17.(4 分)《行路难》(其一)中的“沧海”象征着前路困难重重,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诗
人形象。②《观沧海》的“沧海”指诗人眼前看到的大海,展现雄才大略、豪迈自信的诗人形象。(意
思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18.(1)(2分)土地、太阳
(2)(3 分)示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意象“大堰河”是大地母亲的化身,她用自己的
乳汁和汗水滋养了诗人,也象征着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的贡献,大堰河的形象不仅是个人的写照,
也代表了旧中国干千万万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和无私奉献,使她成
为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
示例二:《复活的土地》中的意象“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复
活的土地》是艾青 1937 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作者用“土地”这一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
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示例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的“土地”象征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幻想着土地
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示例四:《向太阳》中的意象“太阳”象征光明、温暖、胜利,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理想、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五:《我爱这土地》中的“鸟”象征诗人自己,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直抒胸臆,表现出自
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示例六:《火把》中的意象是“火把”。与太阳相比,火把是更加富有政治性的意象。不管你是否
关心,太阳就在那里,但火把是被人点燃的。在西方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太阳神阿波罗的天火
并传给了人类,火把也成为反叛精神和进步的象征。在长诗《火把》中,人们拿着火把向前走去,
火把唤醒了麻木的人们。可以说,火把是诗人的呼唤,也是革命的呼告。
(找出意象 1 分,分析 2 分,共 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