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回应时代课题,着力探索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封。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增128种文科类新专业;新设41种小语种专业;新增3000余个文理、文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点……新时代的十年,是学科基础不断夯实,布局日益合理的十年。有人认为,每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都孕育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希望。这是基于(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研究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 )
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③利用好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具体“钥匙”
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万物皆备于我”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与“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与“人的意识既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马克思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一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表明,相比于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历史使命
②揭示了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③实现了哲学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根本转变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唐朝诗人李峤和朋友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李峤见此情景,便随口吟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加工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二者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正确对应辩证唯物论哲理逻辑顺序的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7.众人皆知齐白石擅长画虾,却不知为了画好虾,他特意在家中案头养虾,详细观察虾的习性与动态,经过了几十年磨练。其技艺和境界历经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更显虾的玲珑剔透之感,达到“形”、“质”、“神”俱备的境界。因此,比较池塘里的虾,人们更喜爱齐白石画的虾。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画虾的造诣提升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②笔下的虾形、质、神相互依赖,浑然一体
③经过磨练而历经三变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④齐白石画虾的造诣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局地气温一度冲上40℃。为何今年热得这么猛?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表示,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体现了( )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④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此类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并利用各种手段减少污染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需要( )
①基于人的能源需求,改变事物间的固有联系
②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③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减少能源的使用需求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自然界中,植物亦有“爱”和“恨”。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他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玉米和豌豆间作,二者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而有些植物间则“水火不相容”,彼此都有“血海深仇”,卷心菜和荠菜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敌,相处后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长在一起会“同归于尽”。植物的“爱”和“恨”就是植物的相生相克,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这说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联系是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成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下列对“稳”和“进”及“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要尊重客观联系
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统一
③先立后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先立后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要素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从来都在经历风雨中发展壮大。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③经历的挫折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壮大
④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列选项与漫画(能收能放扶摇直上)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②对立相依,斗争迁变,世事纷纭程序绵
③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区别于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双方不存在“你之得即我之失”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达成合作。非零和思维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推动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促使矛盾双方改变性质地位
④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一个小小的鼠标,带着网民走进信息的海洋,开阔了网民的视野,但也为编造网络谣言提供了便利。对待互联网,我们应该( )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③要认识到事物都是利弊两个方面的统一
④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哈尔滨冰雪游火爆出圈,被称为2024开年第一个“顶流”城市。哈尔滨出圈绝非偶然,首先,国家对东北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是最大的底气。黑龙江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蓝图早已绘就:到2030年,将构建起“冰雪+”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核心冰雪产业做强做大,大冰雪产业生态圈更加完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全国领先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龙江实践模式。其次,资源禀赋与城市核心竞争力。哈尔滨号称“冰城”,不仅有千里冰封的风土人情,而且有百年积淀的人文底蕴,东西方文化交融,充满国际大都市风采,欧式建筑、音乐文化和俄罗斯风情魅力独具。近年来,哈尔滨统筹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四大重点冰雪产业发展集群,将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再次,围绕做精做强特色文旅,黑龙江、哈尔滨早早铆足劲下足了功夫,哈尔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瞄准旅游市场新需求,深挖特色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旅游项目,打造优质旅游产品,赋予冰雪经济不一样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哈尔滨是如何发展冰雪旅游经济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广袤的西部地区,蕴藏着无限潜力,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要从大处着眼,将西部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又要把握西部战略定位、立足资源禀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快马加鞭、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材料二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为了不让沙子被风吹走导致沙漠继续扩大,我国建国后从一个个沙丘开始治理,在沙漠边缘种植树木,用草方格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让一寸寸的沙土变成绿地。进入新时期后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了对毛乌素沙漠治理的投入,经过一代代治沙人努力,如今毛乌素沙区80%地方变成了绿洲,千百年来风沙肆虐的毛乌素沙漠已完成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逆转。如今毛乌素沙地的治沙人开始探索种植大棚蔬菜、让沙地变成良田和发展沙地生态旅游业反哺生态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分析人们是如何治理毛乌素沙漠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B
6.A
7.D
8.D
9.D
10.D
11.C
12.C
13.C
14.A
15.B
16.A
1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哈尔滨从本地实际出发,依靠资源禀赋与城市核心竞争力将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对东北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以及黑龙江发展冰雪经济的蓝图,推动了哈尔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哈尔滨围绕做精做强特色文旅,早早铆足劲下足了功夫,它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瞄准旅游市场新需求,深挖特色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旅游项目,赋予冰雪经济不一样的魅力。
18.(1)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将西部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从大处着眼,把握整体发展方向。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西部战略定位、立足资源禀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快马加鞭、真抓实干,推动西部大开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2)
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也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在毛乌素沙漠治理的过程中,人们从一个个沙丘开始治理,在沙漠边缘种植树木,用草方格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经过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毛乌素沙区80%的地方变成了绿洲,实现了质变。
③如今毛乌素沙地的治沙人开始探索种植大棚蔬菜、让沙地变成良田和发展沙地生态旅游业反哺生态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这是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的新的量变,为实现更高层次的质变创造条件。
19.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