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0月份联合考试地理网甲水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吴哥窟寺庙(13.4N,103.9°E)位于束城寨,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寺庙主轴线沿东一西方向延伸。每年特定清晨,太阳从中央塔正后方升起,与塔尖完美重合,形成“太阳冠冕”的景观。图1为吴哥窟“太阳冠冕”景观图。据此完成1一2题。图11.该日后一个月内,当地A.正午太阳高度减小B.昼夜长短差异增大C.日落时间逐渐推迟D.日出方位持续南移2.若黄赤交角减小,关于吴哥窟“太阳冠冕”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太阳塔尖仍重合B.出现日期将推迟C.向塔尖东侧偏移D.太阳被塔尖遮挡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毛伊岛是夏威夷群岛第二大岛屿,岛内气候差异大。2023年7一8月,夏威夷高压异常增强。8月10日,毛伊岛南部海域经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飓风“多拉”。图2左为飓风“多拉”(P)移动时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气压形势图,图2右为毛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70°1609150°140°156305603092110202091016伊20°453301山峰3301海拔/m101020-气压hPa)>∞河流图23.飓风“多拉”的移动方向是A.偏东B.偏南C.偏西D.偏北4.毛伊岛东西部气候差异显著,下列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西部干旱一深居内陆,水汽稀少B.东部多雨一东北信风迎风坡抬升C,山顶低温一常年积雪降温显著D.日较差大一对流旺盛,降水较频繁“热穹顶”是一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常使得当地出现超高温和异常干旱的现象。2025年6月起,热浪陆续席卷欧洲,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6℃,多个国家打破了地区高温纪录。研究发现,此次异常高温与“热穹顶”现象密切相关。图3为“热穹顶”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高压夏季热空气易在静止干燥条件下积聚空气被压缩变得更热低压低压图3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辽宁名校联盟高三10月联考·地理·叁春答案及解折一、选择题月,夏威夷高压异常增强”,且左图为“飓风‘多拉’(P)移L.B【解析】吴哥窟(13.4N)“太阳冠冕”现象出现时,太动时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气压形势图”。夏威夷高压位于阳从中央塔正后方(正东方向)升起。由于主轴线沿东北太平洋中东部,其西侧(亚洲东部)为低压区。飓风作西方向延伸,“正后方”即正东,说明此时日出方位为正为低压系统,会被高压系统推动,向高压的西侧(即低压东,对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区方向)移动。结合地理位置(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后)(只有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洋中部),高压增强时,周边气流向低压辐合,飓风受高落正西)。需判断“该日后一个月内”的地理现象(分春压南侧或西侧气流引导,总体向西移动。C项正确。分日后、秋分日后两种情况,但结论一致):若为春分日4.B【解析】毛伊岛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地区(夏威夷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射点靠近13.4N,正午太阳高岛),纬度约20N附近,受东北信风带控制。西部干旱度增大:若为秋分日后(太阳直菲点南移),直射点远离的主因是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而非深居内13.4N,正午太阳高度减小,两肿情况矛盾,A项错误。陆,A项错误。毛伊岛东部面向东北信风,气流遇地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差异为0)有分日后,北半(岛屿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故多雨:西部为背风坡,球昼渐长、夜渐短,昼夜差异增大:秋分H后,北半球昼下沉气流增温,降水少(雨影效应),B项正确。山顶低渐短,夜渐长,昼夜差异增大,两种情况一致,瑚正确。温的主因是海拔高,气温随高度递减(地形因素),C项春分日后,北半球昼渐长,日落推迟:秋分日后,北十小错误。空气对流促进成云致雨,会减小日较差(白天云昼渐短,日落提前,两种情况矛盾,C项错误。春分日遮挡太阳,气温不高:夜晚云保温,气温不低)。毛伊岛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日出方位从正东北移(东北方向,口权差的大小主要与天气晴朗程度呈正相关(晴天日较且北偏角度增大):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日出方差上),而非降水频繁导致日较差大,D项错误。位从正东南移(东南方向,且南偏角度增大),两种情况5.B【解析】“热穹顶”本质是高压系统(如阻塞高压或副矛盾,D项错误。热带高压)长期份滞,导致下沉气流主导,空气压缩增2.A【解析】“太阳冠冕”现象的核心是“太阳从正东升起温,形成极端高温什据气象学原理,高压系统内盛行并与塔尖重合”,本质是太阳直射赤道时的日出方位(正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因气压升高而被压缩,温东)与塔的空间位置匹配。黄赤交角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度升高(绝热增温效应)。这一过程抑制了云层形成,使移动范围(目前23.5°,减小后直射范围缩小),但不改变得太阳辐射直接加热地表,同时阻止热量向上扩散,形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的事实(二分日仍是全球日出成持续高温,B项正确。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升温,但正东的时间)。黄赤交角减小后,春、秋分日太阳仍直射与“热穹顶”形成的高温无关,A项错误。冷暖气团交锋赤道,日出方位仍为正东,与塔尖重合的现象不变,A项会形成风暴或降水,而非持续高温,C项错误。太阳直正确:春、秋分日的时间由地球公转位置决定,与黄赤交射点北移是季节规律,但“热穹顶”引发的异常高温需结角无关,出现日期不变,B项错误:日出方位仍为正东,合大气环流异常(如高压停滞)才能解释,D项错误。无偏移,C项错误:太阳与塔尖仍重合,不会被遮挡,D6,A【解析】需判断与“热穹顶”直接机制关联最弱的选项错误。项。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响欧洲冬季气温(增温增湿),3.C【解析】飓风(低压系统)的移动方向受水平气压梯而夏季高温更多由大气环流(如高压系统)主导。暖流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影响,总体沿“高压减弱与此次欧洲高温无直接关联,且暖流对夏季气温的指向低压的气流方向”移动。材料明确“2023年7一8影响远小于高压系统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高压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0月份联合考试.pdf 地理试卷-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0月份联合考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