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 2026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荷兰国土面积约 1/4 低于海平面,城市化程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其港口城市鹿特丹市计
划在市中心附近的废弃码头建设浮动社区,以应对住房短缺和海平面上升的双重挑战。项目采
用模块化浮动平台,配备生态净化系统,并与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为主的城市绿色交通网络衔接,
据此完成 1~3 题。
1.鹿特丹市选择在该废弃码头建设浮动社区的原因
①利用闲置水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 ②完善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社区理念先进,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④邻近城市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与传统的填海造陆相比,浮动社区模式的核心优势是
A.施工技术成熟,建设成本低 B.浮动平台,对海洋生态影响小
C.免受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威胁 D.土地稳固,可进行高强度开发 3.鹿特丹浮动社区模式对以下区域借鉴意义最大的是
A.恒河三角洲 B.格陵兰岛沿海低地
C.亚马孙河河口 D.北美洲五大湖沿岸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双水泉村地处阴山北麓,耕地零散。2024 年,在政府引领下,村民
将碎片耕地整合为连片“大田”,推行“统耕共富”模式。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村民科学地选择
当年作物。该村通过土地整合和科技赋能,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据此完成 4~6 题。 4.“小田”变“大田”是为了
A.促进土地平整 B.提高生产效率 C.增加作物熟制 D.调整种植结构
5.村民选择的农作物合理的是
①小麦 ②水稻 ③茶树 ④马铃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双水泉村农业发展可为其他区域提供的借鉴经验是
A.对产品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量
C.改善灌溉系统,增加土壤养分 D.提高机械水平,发展生态农业
2025 年,某天文爱好者赴名古屋(35°N,137°E)旅行,观测月全食现象。当地时间 9
月 8 日 3:00 左右,月全食进入“食甚”阶段(月球完全进入地球影子里),月亮呈现暗红色
的“血月”现象。该爱好者计划视频直播,全球多地可同步观看。据此完成 7~8 题。
7.“食甚”时,月球位于名古屋天空的大致方位是
A.正北方天空 B.东南方天空
C.正南方天空 D.西南方天空
8.位于巴西利亚(47°W)的中学生,观看此次月全食直播的时间约为
A.9 月 7 日 9:00 B.9 月 7 日 15:00
C.9 月 8 日 9:00 D.9 月 8 日 15:00
麻石密度较大,质地坚硬,表面呈麻点状花斑,是一种优良石材。长沙市西北部的丁
字湾地区麻石储量集中,有“麻石之乡”的美誉。麻石规模化开采产生大量粉尘,尾矿中的
重金属进入水体和土壤中,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近年来,当地推行一系列举措精准修
复景观。据此完成 9~10 题。
9.推测以下哪类岩石与麻石形成原因相似
A.砾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页岩
10.下列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最适宜在该矿区施行的是
①修复水体水质 ②铺设草方格 ③土地粮食作物复垦 ④恢复森林植被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登录我国的台风多形成于中国南海北部(A 区)、菲律宾以东洋面(B 区)、塞班岛及马里
亚纳群岛周围海域(C 区)。研究表明,在强厄尔尼诺年,由于西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
该区域台风生成的频次和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导致登录我国的台风的频率偏少、
强度偏大。图 1 为西太平洋台风集中生成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1~13 题。
11.影响台风集中生成区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A.洋面温度 B.大气环流
C.海底地形 D.海水盐度
12.强厄尔尼诺年,该海域台风生成的
A.频次更低、位置更靠西北 B.频次更高、位置更靠东南
C.频次更低、位置更靠东南 D.频次更高、位置更靠西北 13.强厄尔尼诺年,登录我国的台风的风速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生成区距离我国更近,摩擦力作用时间更短
B.生成区纬度位置更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
C.台风在海上移动路径更长,热带气旋发育越充分
D.生成区海水温度更低,初始阶段热带气旋气压值低
冰川对地貌的塑造作用强烈,当两条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汇合时,原有的侧碛
(冰川退缩后在冰川体两侧形成的条状高地)在交汇处合并形成中碛。图 2 为山东某地第
四纪两次冰期冰碛物分布图。据此回答 14~15 题。
14.中碛最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5. A 冰期相较于 B 冰期
A.距今时间更长;气候更冷 B.距今时间更长;气候更暖
C.距今时间更短;气候更冷 D.距今时间更短;气候更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道大题,共 55 分。 17.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6 分)
在亚寒带地区的山间盆地内沼泽植被生长旺盛,大量植物残体堆积形成厚层泥
炭,并不断向上发育。随着泥炭层持续堆积,地表湿地结构逐步演变。研究表明,
该类泥炭湿地对区域水源涵养具有重要意义。图 3 中(a)为泥炭初始堆积形成的湿地
结构;(b)为泥炭堆积后期形成的湿地结构。
(1)说明亚寒带气温条件对泥炭形成的影响。
(2)从地形变化的角度,比较 a 阶段和 b 阶段湿地水分来源差异。
(3)解释该类湿地生物种类单一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海水中溶解氧(DO)与浮游生物状况、河流径流、水温、海水稳定程度有关。溶解氧
的垂直交换越弱,溶解氧含量越低。低氧区(溶解氧含量低于 2.0mg/L)常为成海洋生命
禁区,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低氧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
显著。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物质是海洋中浮游植物所必需要素,图 4 为某季节长江
口溶解氧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1)从“产氧”和“耗氧”的角度,分析浮游生物对海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2)从水温的角度,分析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溶解氧低值区尤其显著的自然原因。
(3)为缓解长江口外海域溶解氧低值区的扩张趋势,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 分)
大同盆地地处温带半干旱区,周边山区以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地质历史时期曾为
内流湖所占据,后因地壳抬升及水系演变逐渐成陆。目前盆地内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影
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粮食安全。研究表明,当地大风频发,对盐分的运移与富集起到
显著促进作用。图 5 为大同盆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大同盆地表层土壤中盐分富集的主要自然过程。
(2) 分析该地大风加剧土壤盐碱化的过程。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土壤盐碱化对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