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1《根对水的吸收》课件(20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1《根对水的吸收》课件(20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根对水的吸收》教学设计
课题 根对水的吸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2.1 的内容。根对水的吸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学生对植物吸水现象有一定认知,但对根吸水的部位、原理及影响因素缺乏深入了解。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根吸水的机理,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科学认知。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根对水的吸收,使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对水的需求及根的吸水机制,树立生命的物质性和适应性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根吸水的部位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和根吸水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 :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教学难点 理解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杜鹃花因施肥过多而蔫掉的图片,提问学生:“小红为什么好心却做了坏事呢?这与植物根的吸水功能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根对水的吸收。” 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植物根吸水与施肥的关系,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6 分钟) 展示水培小麦苗实验的图片,讲解实验步骤:称取两组质量相同的水培小麦苗,一组根部浸入水中,另一组茎叶浸入水中,一昼夜后观察生长状态并称重。提问学生:“实验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2,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7 分钟) 展示根尖结构的图片,指出成熟区的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永久切片,让学生识别根毛。提问学生:“为什么成熟区的根毛吸水能力强?” 讲解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2 分钟) 展示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实验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萝卜条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盐水的烧杯中,观察萝卜条的体积和硬度变化。提问学生:“萝卜条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周围溶液浓度的关系。播放细胞吸水失水原理的动画,讲解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的差异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的过程。提问学生:“细胞吸水和失水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4.知识巩固(10 分钟) 展示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如 “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集中讲评,分析错题原因,强化知识点。 观察图片,学习实验步骤,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和切片,识别根毛,理解成熟区根毛吸水能力强的原因。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萝卜条的变化,参与讨论,理解细胞吸水失水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通过图片和显微观察,让学生认识根尖成熟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在根吸水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根对水的吸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你理解植物生长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根对水的吸收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实验验证:水培小麦苗实验。 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 细胞失水。
课后作业 绘制根尖成熟区根毛结构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调查当地农作物灌溉方法,分析其与植物根吸水原理的关系,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根对水的吸收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萝卜条变化的观察不够细致,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讲解细胞吸水失水原理时,个别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完成实验;同时,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5.2.1根对水的吸收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方向是(  )
A.由上向下 B.由下向上 C.由左向右 D.由右向左
2.下列对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时给植物打吊瓶应插入木质部内的导管保证植物所需的水和有机物
B.根尖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分裂和伸长区的迅速伸长
C.芽的类型有多种,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枝芽
D.构成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这是细胞不断分化的结果
3.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失水,菜软缩 B.细胞失水,菜硬挺
C.细胞吸水,菜软缩 D.细胞吸水,菜硬挺
4.将有些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里泡一泡,青菜会重新变得硬挺,原理是萎蔫的青菜(  )
A.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细胞失水
B.细胞液浓度小于清水浓度,细胞失水
C.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细胞吸水
D.细胞液浓度小于清水浓度,细胞吸水
5.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B.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施加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萝卜条① → 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萝卜条② → ④) 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
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失水”或“吸水”)过程。
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填“大于"或“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红柿细胞液浓度。
(4)作物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出现姜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晓丽妈妈养护的多肉植物玉露,在春末出现了叶片轻微皱缩的现象,但她却发现整个盆土很湿润。为改善植株的这种状态,下列浇水建议,合理的是(  )
A.应将花盆浸入盛水的容器中进行补水
B.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保持盆土一直湿润
C.每天浇水且保证每次浇水都要看到花盆底部有水渗出
D.停止浇水7~10天,待盆土完全干燥后再浇水,并且要浇透
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A.土壤温度太高
B.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失水
3.某同学学习了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后,给家里的花施了一次肥,结果没过几天花却“枯萎”了。下列措施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
A.增加光照 B.适量浇水 C.降低温度 D.去掉枯叶
4.对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育期 天数 需水量/(米3 公顷-1)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A.灌浆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B.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没有关系
C.小麦平均每天需水量可能与该时期叶面积大小有关
D.小麦不同发育期平均每天需水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没有关系
5.一次性施肥过多往往会造成植物“烧苗”。下列能正确表示“烧苗”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选项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滚度
6.假如将两个相同状态的植物细胞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结果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状态。
(1)比较 a、b两种溶液浓度,相对较低的是_________
(2)比较甲、乙,呈失水状态的是_________。
(3)比较c、d,浓度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
(4)当细胞外a溶液浓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细胞液c浓度时,细胞处于甲图_________
状态。
(5)假如c、d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细胞,则水分在两个细胞间的移动方向是由_________
向_________。
1.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生前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实现了“向中国百万亩盐减地要粮”的愿景。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能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浓度在0.3%以上的盐碱地,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下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上来看,稻谷属于图中[ ] 层次,水稻植株结构层次上属于 。
(2)B2细胞群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属于 组织。
(3)B5细胞群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的功能,属于 组织。
(4)普通水稻不能在盐碱地上生长,主要是因为水稻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而影响生长。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细胞的 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5)从微观至宏观描述“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是: 。
2.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分别取20mL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步骤二: 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3)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________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20张PPT)
小红的奶奶养的一盆杜鹃花盛开了,十分好看,小红也喜欢的不得了。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美,小红将大量的化肥施到花盆里,可是过了不到半天,小红傻眼了—杜鹃花蔫了!
小红为什么好心却做了坏事呢?
第一节 根对水的吸收
学习目标
01
了解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02
能够说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PART O1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提出问题:植物吸收的主要器官是根还是茎叶?
作出假设:植物吸收的主要器官是根。
设计实验:1.用天平称取两组质量相同的水培小麦苗;
2.一组植株根部浸入水中,另一组植株茎叶浸入
水中,一昼夜后取出,观察两组植株生长状态;
3.用吸水纸吸干两组植株表面的水,再分别用天
平称其重量;
4.分析比较两组植株的质量差别。
得出结论: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呢?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根毛
导管
根尖成熟区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毛细胞扩大了吸收面积。
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吸收水分。
导管中空,运输水分。
为什么根尖成熟区吸水能力强呢?
PART O2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把培养皿中的萝卜条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盐水的烧杯中。
体积变化 硬度变化
清水中
盐水中
变大
变小
变硬
变软
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是否有关
清水
20%食盐溶液
30%食盐溶液
10%食盐溶液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清水
20%食盐溶液
30%食盐溶液
10%食盐溶液
实验现象:玻璃管中食盐溶液浓度大的液面上升,
玻璃管中食盐溶液浓度小的液面下降。
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有关。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
人数:浓度
绳:水
箭头:水流动方向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根吸水过程
1、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
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根毛吸水的途径:
(水分)土壤溶液→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根吸水过程
4、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

——水
导管
为什么盐碱地种植庄稼一般难以成活?
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根毛细胞失水
合理灌溉
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合理灌溉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单位:克
知识梳理
根对水分的吸收
吸水器官: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吸水或失水原理
细胞液浓度>
周围水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周围水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失水
合理灌溉
课堂练习
1. 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2.绿色植物吸收水分最活跃的区域是( )
A.根冠 B.根尖的成熟区 C.分生区 D.植物的根系
B
B5.2.1根对水的吸收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方向是(  )
A.由上向下 B.由下向上 C.由左向右 D.由右向左
【答案】B
【分析】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由下向上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对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时给植物打吊瓶应插入木质部内的导管保证植物所需的水和有机物
B.根尖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分裂和伸长区的迅速伸长
C.芽的类型有多种,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枝芽
D.构成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这是细胞不断分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
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芽的类型有多种,如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详解】A.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A错误。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B正确。
C.芽的类型有多种,如枝芽、花芽和混合芽,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枝芽,C正确。
D.构成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3.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失水,菜软缩 B.细胞失水,菜硬挺
C.细胞吸水,菜软缩 D.细胞吸水,菜硬挺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用盐腌菜时,由于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菜软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将有些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里泡一泡,青菜会重新变得硬挺,原理是萎蔫的青菜(  )
A.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细胞失水
B.细胞液浓度小于清水浓度,细胞失水
C.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细胞吸水
D.细胞液浓度小于清水浓度,细胞吸水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原理是,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吸水。
【详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萎蔫的青菜细胞内的浓度大,因此将有些萎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植物细胞就会吸水胀大,植株就变的硬挺了一些,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B.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施加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详解】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答案】
(1)溶液浓度(2)浓盐水 吸水(3)大于(4)给作物浇水
【詹泽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溶液浓度。(2)由图可知,从 ① → ③ 萝条变蔫了,说明萝卜细胞失水,所以A烧杯里盛放的溶液浓度高,故A烧杯内是浓盐水。从②) → ④)萝卜条变硬挺了,说明萝卜细胞吸水。(3)用糖拌西红柿时,盘中出现汁液,是因为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所以西红柿细胞失水。(4)给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姜蔫现象,说明作物细胞失水,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作物浇水。
1.晓丽妈妈养护的多肉植物玉露,在春末出现了叶片轻微皱缩的现象,但她却发现整个盆土很湿润。为改善植株的这种状态,下列浇水建议,合理的是(  )
A.应将花盆浸入盛水的容器中进行补水
B.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保持盆土一直湿润
C.每天浇水且保证每次浇水都要看到花盆底部有水渗出
D.停止浇水7~10天,待盆土完全干燥后再浇水,并且要浇透
【答案】D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叶片皱缩但盆土湿润,可能是由于:① 根系问题:如烂根导致无法吸收水分。 ② 浇水不当:长期土壤过湿导致根系缺氧或腐烂。
当前盆土湿润,说明不需要补水,反而需要控制水分。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盆土湿润,无需将花盆浸入盛水的容器中进行补水,A错误。
B.多肉植物忌长期湿润,易烂根。因此不应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保持盆土一直湿润,B错误。
C.浇水频率过高,会加重烂根风险。因此不应每天浇水且保证每次浇水都要看到花盆底部有水渗出,C错误。
D.多肉植物玉露的叶片皱缩可能是由于盆土过湿导致根系因缺氧无法正常呼吸,出现烂根现象,影响水分的吸收。此时应停止浇水,待盆土干燥后再浇透,以恢复根系健康,D正确。
故选D。
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A.土壤温度太高
B.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失水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跟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详解】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而施肥后适量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所以,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某同学学习了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后,给家里的花施了一次肥,结果没过几天花却“枯萎”了。下列措施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
A.增加光照 B.适量浇水 C.降低温度 D.去掉枯叶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A.增加光照,主要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花“枯萎”不是光照不足导致,增加光照不能解决因施肥不当造成的问题,A错误。
B.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适量浇水可稀释土壤溶液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降低到植物细胞液浓度以下,植物细胞能恢复吸水,缓解“枯萎”现象,B正确。
C.降低温度,主要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对因施肥过多造成细胞失水“枯萎”的情况无改善作用,C错误。
D.去掉枯叶,只是处理了枯萎的外在表现,没有解决植物细胞失水的根本问题,不能挽救花的生命,D错误。
故选B。
4.对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育期 天数 需水量/(米3 公顷-1)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A.灌浆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B.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没有关系
C.小麦平均每天需水量可能与该时期叶面积大小有关
D.小麦不同发育期平均每天需水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没有关系
【答案】C
【分析】小麦等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活动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会不同。例如,在生长旺盛期,细胞分裂、伸长等活动频繁,代谢旺盛,需水量相对较大;在成熟后期,生理活动相对减缓,需水量可能有所变化。
【详解】A.返青期平均每天需水量为635÷29≈21.9(米3 公顷-1);拔节期平均每天需水量为876÷23≈38.1(米3 公顷-1);抽穗期平均每天需水量为956÷20=47.8(米3 公顷-1);灌浆期平均每天需水量为1192÷31≈38.5(米3 公顷-1)。所以抽穗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而不是灌浆期,A错误。
B.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不同,说明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有关系,B错误。
C.一般来说,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水分散失越多,需水量也越大。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叶面积逐渐增大,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积较大,需水量也较多,所以小麦平均每天需水量可能与该时期叶面积大小有关,C正确。
D.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小麦不同发育期的生理活动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同,对水的需求也会不同,所以小麦不同发育期平均每天需水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有关系,D错误。
故选C。
5.一次性施肥过多往往会造成植物“烧苗”。下列能正确表示“烧苗”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选项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滚度
6.【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详解】AC.图中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液泡变小,因此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此时,土壤溶液浓度应大于植物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因失水而“烧苗”,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图中细胞壁和细胞膜紧密的贴在一起,液泡大,因此表示细胞吸水。此时,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植物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植物不会“烧苗”,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1)a
(2)乙
(3)d
(4)小于
(5)c d
【解析】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1)(2)状态相同的植物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比较甲、乙,乙呈失水状态,因此a、b两种溶液浓度,相对较低的是a。
(3)比较c、d,d呈失水状态,浓度相对较高的是d。
(4)当细胞外a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c浓度时,细胞处于甲图状态。
(5)假如c、d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细胞,则水分在两个细胞间的移动方向是由c向d。
1.【答案】(1) C器官 个体
(2)分生
(3)输导
(4) 小于 细胞膜
(5)细胞→组织→器官→海水稻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是细胞、B1 B5为组织、C器官、D植物体;a细胞分化。
【详解】(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上来看,稻谷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属于图中C器官层次,水稻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个体。
(2)植物体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B2细胞群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3)B5细胞群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的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4)普通水稻不能在盐碱地上生长,主要是因为水稻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而影响生长。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5)从微观至宏观描述“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海水稻。
2.【答案】
(1)三块小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2)萝卜块吸水
(3)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4)周围溶液浓度越高,萝卜块失水越快(5)萝卜块质量
【解析】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此实验是一个对照试验,变量是溶液的浓度,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不能有其他的变量,因此比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
(2)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萝卜块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萝卜块吸水,导致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3)比较A组和B组,可以发现浓度增大了,溶液的体积也增大,说明在B组中的萝卜发生了失水,是因为食盐水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才发生了失水现象。因此,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当萝卜块细
抱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4)比较B组和C组,可以发现C组的食盐水浓度比B组要高,而溶液的体积也增大了,这就说明了周围溶液浓度越高, 萝卜块失水越快。
(5)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不只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星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萝卜本身的变化来确定,质量变大表示它吸水了,质量减小表示失水了,失水越多,姜蔫的越厉害。因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萝卜块质量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