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共24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共24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大米和小麦种子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别是由水稻和小麦的叶制造的。那么,叶为什么能够制造有机物?你知道叶的构造吗?其中哪些构造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第一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
学习目标
01
学会制作叶的临时装片,尝试运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各部分结构
02
概述光合作用实质
PART O1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制作叶的横切临时切片;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理解叶片适用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菠菜、大叶黄杨等),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叶片横切永久切片,滴管,吸水纸。 
 
叶片的结构
方法步骤
1.制作叶片横切的临时装片。
(1)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把一片薄纸片夹在两个刀
片中间,用手捏紧,切割刀片
叶片的结构
(3)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清
水中
(4)挑选最薄的叶片薄片放
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
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叶片的结构
一定要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割的速度一定要快;
多切几次,用镊子挑选最薄的叶片,切勿用手拿;
在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温馨提示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下表皮
叶肉
气孔
叶脉
小组讨论
1、叶片由哪三部分组成,能描述一下各部分
的特点吗?
2、叶片有哪些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为什么?
叶片的结构
表皮
(1)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无色透明,外有角质层。
(2)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
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
下表皮
气体进出的门户,水分散失的通道
保护组织
上表皮
叶片的结构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
(1)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
叶肉
(2)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结构
注意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光下培养的小麦苗
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
叶片的结构
叶脉
输导组织
(2)内有导管
(1)分布在叶肉中,是叶片的“骨架”。
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输送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叶脉
叶片的结构
表皮:
①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射入
②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叶肉:
叶脉:
因此,叶片是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PART O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阳光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示意图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储存能量)
有机物+氧气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
合理密植
过稀
过密
合理密植
充分利用光照
光合作用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适当增大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
立体种植
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
知识梳理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叶片的结构
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上表皮
下表皮
导管
筛管
叶肉
叶脉
概念
公式:
提高效率途径:
复种、间作、套种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光能
叶绿体
(贮存能量)
课堂练习
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      
A.茎   B.叶片  
C.叶脉   D.芽
B
2.植物的叶子一般呈现绿色的原因是( )
A.表皮细胞是绿色的 B.叶脉中含有叶绿素
C.叶肉细胞含有叶绿素 D.表皮上保卫细胞含有叶绿素
C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
课题 光合作用的场所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3.1 第三部分的内容。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基础,学生对叶片结构有一定了解,但对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适应性缺乏深入认识。本节课通过观察叶片结构和讨论叶片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叶片是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知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树立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制作和观察叶片横切临时切片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 :让学生认识到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叶片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大米和小麦种子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别是由水稻和小麦的叶制造的。叶为什么能够制造有机物?叶的构造是怎样的?”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叶片含有叶绿体等。 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讲授新课 1.叶片的结构(10 分钟) 展示叶片结构图片,讲解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指导学生制作叶片横切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提问学生:“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如何适应光合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光合作用的场所(8 分钟) 展示叶绿体的图片,讲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提问学生:“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什么关系?” 展示黑暗处和光下培养的小麦苗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光合作用的实质(7 分钟) 展示光合作用示意图,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强调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提问学生:“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组织学生讨论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增大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 4.知识巩固(10 分钟) 展示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如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集中讲评,分析错题原因,强化知识点。 观察图片,制作临时切片,参与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理解叶绿体和叶绿素的作用,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认识叶片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叶片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其实质。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光合作用的场所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你理解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结构 表皮:保护组织,无色透明,有气孔。 叶肉:营养组织,含叶绿体。 叶脉: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素:吸收光能,需在光下形成。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 氧气。 能量转化:光能 → 化学能。
课后作业 绘制叶片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场所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制作叶片横切临时切片时,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观察效果;在讨论光合作用的实质时,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同时,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5.3.1第三部分 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叶片里含叶绿体最多的是( )
A. 表皮细胞 B. 叶脉 C. 海绵组织 D. 栅栏组织
【答案】D
【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
故选D。
2.植物叶片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 )
A. 表皮细胞 B. 栅栏组织细胞 C. 海绵组织细胞 D. 保卫细胞
【答案】A
【解析】A、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符合题意;
B、栅栏组织细胞靠近上表皮,含叶绿体较多,不符合题意;
C、海绵组织细胞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不符合题意;
D、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其动力是( )
A. 叶绿体 B. 二氧化碳和水 C. 光能 D. 淀粉和氧
【答案】C
【解析】植物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叶绿体相当于生产的“机器”;而叶绿体存在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所以一个个叶肉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个“车间”。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光能为其提供“动力”。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4.植物体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C.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有淀粉
D.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的绿色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中有叶绿体,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还有其他物质,C错误;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D正确。
5.下列有关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叶片中的筛管能将无机盐和水输送给叶肉细胞
B.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C. 叶片的表皮对叶片起保护作用
D. 叶片的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答案】A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种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A错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通道,B正确。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对叶片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正确。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属于营养组织, D正确。
6.【答案】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光照 ④叶绿体 ⑤平衡
【解析】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能星两个方面的转化。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片表皮细胞
C. 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均能影响光合作用
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答案】B
【解析】叶片的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B符合题意。
2.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把气体转变为固体
B. 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C. 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B.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表皮细胞含有叶绿素
C. 叶片中的叶脉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D. 叶片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气孔位于叶的表皮,并且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故不符合题意。
B.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在叶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故符合题意。
C.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具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叶片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 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C. 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答案】B
【解析】A.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损,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而且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故不符合题意。
B.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属于合理密植。因为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浪费能量。故符合题意。
C.早春温度还较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能够正常萌发。故不符合题意。
D.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时,减去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氧气,是二氧化碳
B. 气孔是和进出的“窗口”
C. 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D. 该过程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A.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A错误;
B.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B正确;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化学能的过程,所以该过程可以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错误。
故选B。
6.【答案】
(1)光合作用 叶绿体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3)根
(4)下表面
【解析】
(1)(2)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则A是二氧化碳、B是水、C是有机物、D是氧气。(3)B是原料水,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由导管运输到叶片,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一部分用于蒸腾作用。(4)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D物质进出叶片主要通过叶的下表面。
1.【答案】(1)叶脉 (2)易不易 (3)
(4)叶绿体 光(能)(5)物质 能量
【解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中的∽中,表示叶脉。(2) 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表皮细胞构成的,其细胞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易透光但不易透水。(3)叶片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中是栅栏组织,是海绵组织,两者共同构成叶肉,内含叶绿体。栅栏组织的细胞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4)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植物体内。因此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二是能量转化。
2.【答案】
(1)①叶脉 ②叶肉 ③气孔 液泡 细胞擘(2)表皮 叶肉
【解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制成临时切片后,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找到物像。由图示可知,①是叶脉,②)是叶肉,③是气孔,④)是液泡,⑤)是细胞壁。叶片表面的结构是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能保护叶片的内部结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叶片的内部主要营养组织-- 叶肉, 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内具有输导作用的是导管和筛管,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从根运向茎和叶,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茎和根等部位;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黏稠物质是细胞质,内有大星的细胞器,如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3.1第三部分 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1.叶片里含叶绿体最多的是( )
A. 表皮细胞 B. 叶脉 C. 海绵组织 D. 栅栏组织
2.植物叶片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 )
A. 表皮细胞 B. 栅栏组织细胞 C. 海绵组织细胞 D. 保卫细胞
3.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其动力是( )
A. 叶绿体 B. 二氧化碳和水 C. 光能 D. 淀粉和氧
4.植物体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C.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有淀粉
D.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5.下列有关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叶片中的筛管能将无机盐和水输送给叶肉细胞
B.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C. 叶片的表皮对叶片起保护作用
D. 叶片的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6.下图是光合作用的概念图,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片表皮细胞
C. 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均能影响光合作用
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2.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把气体转变为固体
B. 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C. 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B.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表皮细胞含有叶绿素
C. 叶片中的叶脉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D. 叶片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 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C. 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5.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氧气,是二氧化碳
B. 气孔是和进出的“窗口”
C. 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D. 该过程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看图作答
图中为叶片中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中进行。(2)写出图中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3)B物质最初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___
(4)A、D物质进出叶片主要通过叶的上表面还是下表面 _______________
1.如图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 ] 组成。
(2)[ ]、[ ]属于表皮,其细胞外壁有一层 (填“易”或“不易”,下同)透光、 透水的角质层。
(3)[ ]、[ ]的细胞内部含有叶绿体,且[ ]中含有的较多。
(4)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 中进行的。除必要的原料外,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能源,即 。
(5)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 转化,二是 转化。
2.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结构的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有关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着丰富的叶绿体。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