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教学设计课题 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3.1 第一部分的内容。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定了解,但对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科学认知。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树立生命的能量转换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 :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教学重点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学难点 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与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空气中的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 21% 左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氧气产生中的作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讲授新课 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2 分钟) 展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和步骤图片,讲解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暗处理、遮光对照、光照处理、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结果。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暗处理和遮光对照?”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和步骤,选取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探究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5 分钟) 展示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和视频,讲解实验现象: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气泡,气泡是氧气。提问学生:“如果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会出现什么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与光照的关系。 3.光合作用的意义(8 分钟) 展示光合作用意义的图片,讲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提问学生:“光合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作用。 4.知识巩固(10 分钟) 展示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如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集中讲评,分析错题原因,强化知识点。 观看视频和图片,学习实验步骤,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装置图和视频,理解实验原理,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认真听讲,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完成后与小组同学讨论答案,积极纠正错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图片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应用意识。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对光合作用产物和条件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光合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你理解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遇碘变蓝。 氧气:金鱼藻光下释放气泡。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来源:为植物和生态系统提供有机物。 能量来源: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氧气来源: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课后作业 绘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图,标注每个步骤的关键操作和目的。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步骤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完成实验;同时,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共22张PPT)空气中的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第一节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物与条件学习目标01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02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PART O1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酒精、碘液、 清水、黑纸片、曲别针、小烧杯、培养皿、水浴锅、镊子等。方法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为什么要暗处理?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为了做对照实验。如果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说明暗处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了,且见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见光制造的,且叶片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淀粉。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易燃,只能水浴加热,否则会发生危险。脱色后的叶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视频: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结果:1、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产生了淀粉。2、叶片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实验结论:1、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2、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探究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1、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再做一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吗?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黑暗中,就看不到这一现象。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过程示意图PART O2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1)食物来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的意义(2)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光合作用的意义(3)氧气来源:动物、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知识梳理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和氧气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条件:绿色植物和光照课堂练习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A.淀粉 B.蛋白质 C. 脂肪 D.无机盐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CA课堂练习3.如图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⑤ B.步骤①是为了消耗原有淀粉C.步骤④大烧杯中盛有清水 D.步骤⑤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A课堂练习4.生物实验中经常用碘液,下列有关实验中没有用到碘液的是( )A.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A5.3.1第一部分 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分层练习(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选叶遮光操作过程中,最科学、严谨的操作是选取( )A.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叶片B.同一植株上生长状况相近的叶片C.同一植株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D.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不同种植物2.“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B.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大小 B.是否脱色 C.是否滴加碘液 D.有光或无光4.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为叶片消毒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使叶片中气体挥发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6.下图表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B.②中a区域与b区域可形成对照C.③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④向叶片滴加清水,观察叶片颜色变化1.请观察下列各实验装置,你认为下列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的装置是(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叶片脱色和检验淀粉分别用的物质是( )A.清水、碘液 B.碘液、酒精 C.碘液、清水 D.酒精、碘液3.白萝卜裸露在地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埋在地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 )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新鲜的空气4.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色的目的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B.滴加碘液染色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变蓝C.脱色时大烧杯和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分别是清水、酒精D.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5.以下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几个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a部分变蓝B.乙中遮光处理作对照C.丙中c烧杯盛的是酒精D.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其操作与目的对应有误的是( )A.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B.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脱去叶绿素D.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是否生成淀粉7.二十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曾做过如下图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8.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破坏了树皮中的结构( )A.筛管 B.导管 C.保护组织 D.形成层9.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 )A.可以有效防止害虫的侵害B.切断导管,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C.限制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向根部运输D.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10.我们常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水和无机盐;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下面的叙述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动物都直接以植物为食B.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C.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D.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12.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C.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D.植物细胞核中的DN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1.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叶片边缘为白色不含叶绿体的银边天竺葵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首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部分遮光,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方法如图一所示,请分析作答。(1)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中 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2)实验时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银边天竺葵的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3-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 脱色处理,滴加碘液,结果如图二。①②两处不变蓝,③处变蓝,与③处相比,①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4)由②③对照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2.牵牛花是一种草本缠绕植物,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一条牵牛花藤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第一步: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注:铝箔可以遮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第二步: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个叶片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最后变蓝的叶片有 (多选)。A.A叶中遮盖铝箔的部分 B.B叶片C.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 D.C叶片(3)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很多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瓶中水分蒸发外,主要是植物进行 散失水分。(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①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下列选项中: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 ;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 。A.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B.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B叶片C.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D.B叶片和C叶片(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3.1第一部分 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分层练习(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一、选择题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选叶遮光操作过程中,最科学、严谨的操作是选取( )A.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叶片B.同一植株上生长状况相近的叶片C.同一植株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D.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不同种植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科学探究”。选叶遮光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只有光照条件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则应该选择同一植株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进行遮光处理。故答案为C。2.“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B.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排出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故答案为A。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大小 B.是否脱色 C.是否滴加碘液 D.有光或无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照条件,即有光或无光。故答案为D。4.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为叶片消毒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使叶片中气体挥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为有机物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故答案为C。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故答案为A。6.下图表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B.②中a区域与b区域可形成对照C.③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④向叶片滴加清水,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图中实验步骤为①暗处理(饥饿处理)、②见光和遮光对照,光照进行光合作用、③叶片置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色处理、④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选项A表述正确;②中a区域见光部分与b区域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选项B表述正确;③叶片置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选项C表述正确;④清水漂洗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选项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D。1.请观察下列各实验装置,你认为下列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的装置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A装置中叶片直接置入清水,叶绿素不溶于水,A装置不可行;B装置叶片置入清水,再在酒精中加热,叶绿素不溶于水,且酒精加热会造成爆燃,B装置不可行;C装置叶片置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酒精,隔水加热可使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C装置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可行;D装置叶置入酒精中直接加热会导致温度迅速上升引起爆燃,D装置不可取。故答案为C。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叶片脱色和检验淀粉分别用的物质是( )A.清水、碘液 B.碘液、酒精 C.碘液、清水 D.酒精、碘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叶绿素溶于酒精,叶片脱色用酒精,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验淀粉,叶片脱色和检验淀粉分别用的物质是酒精和碘液,故答案为D。3.白萝卜裸露在地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埋在地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 )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新鲜的空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部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包括叶片、茎和果实表皮的绿色部分等,也就是说含有叶绿体的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合成。白萝卜裸露在地上的部分见光可以合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的,而埋在地里的部分不能见光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故答案为A。4.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色的目的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B.滴加碘液染色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变蓝C.脱色时大烧杯和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分别是清水、酒精D.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脱色的目的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选项A表述正确;滴加碘液染色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没有变蓝,选项B表述错误;脱色时大烧杯和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分别是清水、酒精,选项C表述正确;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选项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B。5.以下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几个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a部分变蓝B.乙中遮光处理作对照C.丙中c烧杯盛的是酒精D.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读图可知:甲→暗处理、乙→遮光对照、丙→置入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处理、丁→清水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a部分遮光处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后a部分没有变蓝,选项A表述错误;乙中遮光处理形成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对照,选项B表述正确;丙中大烧杯c盛的是清水,小烧杯b盛的是酒精,选项C表述错误;该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选项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B。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其操作与目的对应有误的是( )A.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B.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脱去叶绿素D.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是否生成淀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选项A表述正确;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选项B表述正确;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避免温度升得太高酒精爆燃,选项C表述错误;淀粉遇碘变蓝,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是否生成淀粉,选项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C。7.二十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曾做过如下图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希尔反应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1939年发现,是指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氧气的反应。该实验中步骤b(见光)和步骤c(遮光)的变量为光照,验证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选项A表述正确;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选项B表述正确;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选项C表述正确;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照,选项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D。8.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破坏了树皮中的结构( )A.筛管 B.导管 C.保护组织 D.形成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叶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破坏了树皮中的结构筛管。故答案为A。9.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 )A.可以有效防止害虫的侵害B.切断导管,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C.限制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向根部运输D.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叶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使得有机物集中共给果实,增加坐果量。故答案为D。10.我们常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水和无机盐;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我们常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主要是因为: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故答案为A。1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下面的叙述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动物都直接以植物为食B.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C.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D.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选项A表述错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选项B表述正确;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选项C表述正确;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选项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A。12.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C.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D.植物细胞核中的DN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没有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选项A表述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选项B表述错误;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选项C表述正确;植物细胞核中的DN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选项D表述正确。答案为B。1.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叶片边缘为白色不含叶绿体的银边天竺葵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首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部分遮光,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方法如图一所示,请分析作答。(1)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中 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2)实验时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银边天竺葵的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3-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 脱色处理,滴加碘液,结果如图二。①②两处不变蓝,③处变蓝,与③处相比,①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4)由②③对照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甲;(2)让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耗尽;(3)酒精;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解析】本题考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科学探究。(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为光照条件,因此要设置见光和遮光进行对照,乙同学只是遮盖了一面,叶片背面仍然能见光,不能形成对照,甲同学两面进行遮盖,形成了对照,因此甲、乙同学对叶片的处理中甲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2)实验时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耗尽。(3)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银边天竺葵的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3-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处理,滴加碘液,结果如图。①②两处不变蓝,③处变蓝,与③处相比,①处不变蓝的原因是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由②遮光、③见光对照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2.牵牛花是一种草本缠绕植物,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一条牵牛花藤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第一步: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注:铝箔可以遮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第二步: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个叶片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最后变蓝的叶片有 (多选)。A.A叶中遮盖铝箔的部分 B.B叶片C.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 D.C叶片(3)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很多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瓶中水分蒸发外,主要是植物进行 散失水分。(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①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下列选项中: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 ;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 。A.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B.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B叶片C.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D.B叶片和C叶片【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CD;(3)蒸腾作用;(4)A;D。【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科学探究——对照实验”。该实验中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见光)和遮盖铝箔的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变量为光照条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B叶和C叶形成对照,变量为二氧化碳的有无,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故选择CD;(3)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很多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瓶中水分蒸发外,主要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①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片,故分别选择A和D。(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1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5.3.1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教案表格式.docx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