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2020年,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迅速在全世界蔓延,仅一年多的时间,全球就有一亿多人感染。这几年来,新冠疫情总有反复,全世界的人民还在努力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病,那么传染病有什么流行特征?第一节 常见的传染病学习目标01了解常见的疾病02能够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PART O1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疾病疾病名称 致病原因 主要症状流 感麻 疹水 痘肺结核近视眼流感病毒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麻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看远处物体模糊,看近处清晰,可伴眼疲劳、干涩、眯眼等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皮疹,初为红色斑疹,迅速变为丘疹长期低热(午后为主)、盗汗、乏力常见的疾病你还知道有哪些常见建疾病常见的疾病白血病白血病:遗传基因存在潜在缺陷的个体,反复接触环境中致癌物质后,基因突变发生白血病,不传染。结膜炎:由外来的致病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结膜炎常见的疾病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有发热、乏力、干咳,少数鼻塞流涕腹泻。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缺陷,最终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艾滋病常见疾病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 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流 感 结膜炎麻 疹 贫 血水 痘 龋 齿肺结核 蛔虫病近视眼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非传染病非传染病非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PART O2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由 (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的疾病。病原体传播新冠肺炎艾滋病结膜炎传染病2、病原体(致病的生物):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结核杆菌艾滋病毒蛔虫1.特点:传染性、流行性(有些有地方性、季节性)传染病疾病传染病:非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不是由病原体引起,不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分类(如肺结核,鼠疫)(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非典,乙型肝炎,狂犬病,流行性感冒,口蹄疫,手足口病,禽流感)(如蛔虫病、疟疾,血吸虫病)(如手癣、足癣)(1)细菌性传染病(3)病毒性传染病(2)寄生虫病(4)真菌性传染病练习传染病生活环境卫生习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繁殖快、数量多,寄生虫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影响人体的免疫力,易患流感、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传染病知识梳理常见疾病传染病非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课堂练习1.下列疾病中均属于传染病的是( )。A.心脏病和肺结核B.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败血症C.癌症和艾滋病D.非典型性肺炎和脚癣D课堂练习2.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寄生虫病的是( )A.蛔虫病B.狂犬病C.肝炎D.流行性感冒A课堂练习3.传染病的特点是( )A.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性和扩散性C.危害性和流行性 D.传染性和危害性A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常见的传染病》教学设计课题 常见的传染病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4.1.1 的内容。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对传染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概念、特点、分类及与非传染病的区别等系统知识了解较少。本节课通过列举常见传染病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预防意识,为后续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知识奠定基础。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独特认识,理解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传染病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区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探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责任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教学重点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原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视频,展示人们戴口罩、医护人员抗疫等画面。提问学生:“视频中提到的新冠肺炎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疾病?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疾病?” 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通过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传染病的存在和影响,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1.传染病的概念(8 分钟) 展示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传染病的定义。提问:“根据定义,传染病的产生需要哪些基本要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7 分钟) 以表格形式呈现流感、肺结核、蛔虫病等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症状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些传染病有哪些共同特点?”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传染性和流行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是其区别于非传染病的重要特征,并举例说明部分传染病还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3.传染病的分类(10 分钟) 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病原体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传染病可以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霍乱等)、病毒性传染病(流感、艾滋病等)、寄生虫性传染病(蛔虫病、疟疾等)等。提问:“不同分类的传染病在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上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知识巩固(10 分钟) 展示几组包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疾病名称,如白血病、心脏病、龋齿、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让学生进行小组抢答,判断哪些是传染病,并说明判断依据。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分能力。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传染病的概念。 分组讨论,积极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案例,总结出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病原体的形态和特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分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异同点,并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对教材定义的解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传染病的本质特征。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分类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防控要点,为后续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做好知识储备。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与非传染病的区别等知识要点。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传染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板书设计 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体引起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传染病的分类 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霍乱等) 病毒性传染病(流感、艾滋病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蛔虫病、疟疾等)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常见的传染病种类,并分析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绘制一幅关于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海报,要求突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要点。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讲解传染病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进行更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探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4.1.1 常见的传染病 分层练习(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连线题A——b B——c C——d D——a选择题1.下列疾病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 )A. 肺结核和侏儒症 B. 流行性感冒和乙肝 C. 坏血病和蛔虫病 D. 糖尿病和白化病【答案】B 【解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缺乏生长激素造成的,不都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B符合题意;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不属于传染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不属于传染病, C不符合题意;白化病属于遗传病,糖尿病是血糖浓度偏高造成的,都不属于传染病, D不符合题意。2.下列人类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狂犬病 B. 肝炎 C. 艾滋病 D. 蛔虫病【答案】D 【解析】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不是由病毒引起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3.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A. 高血压 B. 阑尾炎 C. 肺结核 D. 贫血【答案】C 【解析】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传染病。4.下列属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是( )A. 狂犬病 B. 脚癣 C. 细菌性痢疾 D. 血吸虫病【答案】A 【解析】A.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符合题意; B.脚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不符合题意;C.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不符合题意;D.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 血吸虫属于寄生虫, 不符合题意。5.以下疾病中,由真菌引起的是( )A. 肝炎 B. 流行性感冒 C. 手癣 D. 巨人症【答案】C 【解析】 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A 不符合题意;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C符合题意;巨人症是幼年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D不符合题意。6.2016年2月26一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浙江省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与下面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A. 肺结核 B. 狂犬病 C. 痢疾 D. 疟疾【答案】B 【解析】 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 与寨卡病毒的结构相似,都无细胞结构;痢疾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属于寄生虫,是原生动物。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新冠肺炎 B. 艾滋病 C. 侏儒症 D. 病毒性肝炎【答案】C 【解析】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不属于传染病。8.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病原体【答案】D 【解析】 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一、填空题1.病毒 2.病原体 3.病原体 传染 流行4.病毒(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二、选择题1.下列疾病或病害,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艾滋病 B. 禽流感 C. 腮腺炎 D. 足癣【答案】D 【解析】 艾滋病、禽流感、腮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属于传染病, 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不是由病毒引起的。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疟原虫 B. 蛔虫 C. 得乙肝的人 D. HIV【答案】C 【解析】 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得乙肝的人属于传染源,不属于病原体。3.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中耳炎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佝偻病结膜炎蛔虫病天花高血压A. B. C. D.【答案】D 【解析】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即中耳炎,不属于传染病;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结膜炎、⑥蛔虫病、⑦天花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体内缺钙造成的;⑧高血压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是传染病。综合题22.如图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示意图。研究人员利用大鼠研究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请帮助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1)将80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只。(2)甲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组大鼠给予 ______饲料喂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甲组用来和乙组形成 ______。(3)4周后,乙组大鼠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甲组大鼠没有。测定两组大鼠脑血流量并取平均值,统计到表。组别 甲组 乙组脑血流量平均值(PU) 392.31 218.57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4)动脉的作用是 ______,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5)结合实验,请你提出一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建议:______。【答案】(2)高脂肪饲料; 对照实验(3)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4)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获得氧气和养料较少(5)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 【解析】(2)(3)(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为“甲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组大鼠给予高脂肪饲料喂养”,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由实验结果(甲组脑血流量平均值392.31大于乙组脑血流量平均值218.57)可知,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血流量降低),从而影响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养料。(5)由实验结论可知,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动物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出心脏受阻(血流量降低)。因此,可提出一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建议: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故答案为:(2)高脂肪饲料;对照实验(3)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4)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获得氧气和养料较少(5)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及关注心血管健康。一、选择题1.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A、④③①② B、②⑤①④C、④⑤③② D、④①③②【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流感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流感病毒通过病人的飞沫传播,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是引起人体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答案】D2.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亦称“痨病”,曾广泛流行于全球,因其高传染性被誉为“白色瘟疫”,下列疾病中,与结核病一样具有传染性的是( )A.红绿色盲C.侏儒症B.血吸虫病D.坏血病【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A.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故A错误。B.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具有传染性,故B正确。C.侏儒症主要是生长激素缺乏或遗传因素导致,不具有传染性,故C错误。D.坏血病是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不具有传染性,故D错误。【答案】B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B.蛔虫病C.红绿色盲D.淋病【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B.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蛔虫卵可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C红绿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遗传病,不具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C符合题意。D、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答案】C4.下列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猩红热 B.足癣 C水痘 D破伤风【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A.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是发热、咽喉肿痛,全身布满猩红色的皮疹,A不符合题意。B.足癣属于真菌性皮肤病,俗称脚气,多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趾尖或脚底皮肤感染,B不符合题意。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出现全身性斑疹、丘疹的症状,儿童更容易感染,且患者在结痂后即无传染性,C符合题意。D: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在伤口局部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导致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5.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疟疾C.甲型肝炎B.狂犬病D.甲型H1N1流感【解析】传染病的类型:试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等,常见疾病有:流感、肺结核、腮腺炎、新型冠状肺炎等。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饮水、食物等,常见疾病有: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等。③血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吸血昆虫、血液、血制品等,常见疾病有:乙肝、疟疾、流行性乙脑、艾滋病等。④体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等,常见疾病有:破伤风、沙眼、狂大病等。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属于血液传染病,并非呼吸道传染病,A错误。CC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等方式传播,属于体表传染病,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等进入人体,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不是呼吸道传染病,C错误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们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可能感染发病,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D正确。【答案】选D6.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白化病 B. 艾滋病 C. 心脏病 D. 糖尿病【答案】B 【解析】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心脏病不属于传染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不是传染病。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冠状病毒 B. 痢疾杆菌 C. 肺炎球菌 D. 蝙蝠【答案】D 【解析】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蝙蝠属于传染源或传播途径。8.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坏血病 B. 水痘 C. 佝偻病 D. 夜盲症【答案】B 【解析】 坏血病是由人体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佝偻病是青少年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夜盲症是由人体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水痘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实验探究题1.口腔鳞状细胞癌是面部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口腔是食物中 ______ (填写营养成分)初步消化的场所。(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内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形成的,不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癌变的细胞还易转移到其他部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科研人员研究了蒜素(大蒜中的一种成分)对这类癌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主要处理 培养 增殖率(%) 迁移率(%)I 普通培养基0.1mL+癌细胞 每组5份样品,置于37℃,培养72小时 100 61II 含0.2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36 58III 含0.4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27 52IV 含0.6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15 48①该实验中,第 ______ 组是对照组,各组别加入的癌细胞数量应 ______ 。②将每组5份样品的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取 ______ ,得到表中所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______ 。该研究为将蒜素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提供了依据。(3)某种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细胞癌变是 ______ (选填“1”或“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 片段。辐射、某些病毒以及烧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等都是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因此,远离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答案】(1)淀粉(2)①Ⅰ;相同 ②平均值;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3)多;DNA 【解析】解:(1)口腔是食物中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内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形成的,不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癌变的细胞还易转移到其他部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科研人员研究了蒜素(大蒜中的一种成分)对这类癌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①该实验中,第Ⅰ组是对照组,各组别加入的癌细胞数量应相同。②将每组5份样品的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取平均值,得到表中所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该研究为将蒜素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提供了依据。(3)某种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辐射、某些病毒以及烧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等都是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因此,远离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故答案为:(1)淀粉(2)①Ⅰ;相同②平均值;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3)多;DNA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2.如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顺位 1957年 2009年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数的百分比/%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病 20.36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6 脑出血 5.4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28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2) 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案】 (1) 恶性肿瘤(2)直方图如下:(3) 细菌 一日三餐按时就餐, 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合理即可) 【解析】 (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1957年呼吸系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最大,而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最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由题表中数据可知,1957年心脏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为6.61%,2009年心脏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77%,直方图见答案。(3)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作息有规律、保证营养均衡、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1.1 常见的传染病 分层练习(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一、连线题将下列传染病及其类型用连线归位A.非典型肺炎 a.体表传染病B.病毒性肝炎 b.呼吸道传染病C.出血热 c.消化道传染病D.狂犬病 d.血液传染病二、选择题1.下列疾病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 )A. 肺结核和侏儒症 B. 流行性感冒和乙肝 C. 坏血病和蛔虫病 D. 糖尿病和白化病2.下列人类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狂犬病 B. 肝炎 C. 艾滋病 D. 蛔虫病3.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A. 高血压 B. 阑尾炎 C. 肺结核 D. 贫血4.下列属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是( )A. 狂犬病 B. 脚癣 C. 细菌性痢疾 D. 血吸虫病5.以下疾病中,由真菌引起的是( )A. 肝炎 B. 流行性感冒 C. 手癣 D. 巨人症6.2016年2月26一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浙江省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与下面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A. 肺结核 B. 狂犬病 C. 痢疾 D. 疟疾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新冠肺炎 B. 艾滋病 C. 侏儒症 D. 病毒性肝炎8.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病原体一、填空题1.“非典”和“禽流感”的病原体都属于 。2.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3.传染病的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性和 性。4.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二、选择题1.下列疾病或病害,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艾滋病 B. 禽流感 C. 腮腺炎 D. 足癣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疟原虫 B. 蛔虫 C. 得乙肝的人 D. HIV3.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中耳炎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佝偻病结膜炎蛔虫病天花高血压A. B. C. D.综合题22.如图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示意图。研究人员利用大鼠研究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请帮助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1)将80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只。(2)甲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组大鼠给予 ______饲料喂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甲组用来和乙组形成 ______。(3)4周后,乙组大鼠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甲组大鼠没有。测定两组大鼠脑血流量并取平均值,统计到表。组别 甲组 乙组脑血流量平均值(PU) 392.31 218.57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4)动脉的作用是 ______,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5)结合实验,请你提出一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建议:______。一、选择题1.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A、④③①② B、②⑤①④C、④⑤③② D、④①③②2.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亦称“痨病”,曾广泛流行于全球,因其高传染性被誉为“白色瘟疫”,下列疾病中,与结核病一样具有传染性的是()A.红绿色盲C.侏儒症B.血吸虫病D.坏血病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B.蛔虫病红绿色盲淋病4.下列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是A猩红热 B.足癣 C水痘 D破伤风5.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A.疟疾C.甲型肝炎B.狂犬病D.甲型H1N1流感6.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白化病 B. 艾滋病 C. 心脏病 D. 糖尿病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冠状病毒 B. 痢疾杆菌 C. 肺炎球菌 D. 蝙蝠8.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坏血病 B. 水痘 C. 佝偻病 D. 夜盲症二、实验探究题1.口腔鳞状细胞癌是面部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口腔是食物中 ______ (填写营养成分)初步消化的场所。(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内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形成的,不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癌变的细胞还易转移到其他部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科研人员研究了蒜素(大蒜中的一种成分)对这类癌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主要处理 培养 增殖率(%) 迁移率(%)I 普通培养基0.1mL+癌细胞 每组5份样品,置于37℃,培养72小时 100 61II 含0.2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36 58III 含0.4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27 52IV 含0.6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15 48①该实验中,第 ______ 组是对照组,各组别加入的癌细胞数量应 ______ 。②将每组5份样品的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取 ______ ,得到表中所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______ 。该研究为将蒜素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提供了依据。(3)某种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细胞癌变是 ______ (选填“1”或“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 片段。辐射、某些病毒以及烧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等都是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因此,远离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2.如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顺位 1957年 2009年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数的百分比/%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病 20.36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6 脑出血 5.4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28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2) 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4.1.1 常见的传染病 分层练习(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连线题A——b B——c C——d D——a选择题1.下列疾病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 )A. 肺结核和侏儒症 B. 流行性感冒和乙肝 C. 坏血病和蛔虫病 D. 糖尿病和白化病【答案】B 【解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缺乏生长激素造成的,不都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B符合题意;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不属于传染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不属于传染病, C不符合题意;白化病属于遗传病,糖尿病是血糖浓度偏高造成的,都不属于传染病, D不符合题意。2.下列人类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狂犬病 B. 肝炎 C. 艾滋病 D. 蛔虫病【答案】D 【解析】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不是由病毒引起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3.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A. 高血压 B. 阑尾炎 C. 肺结核 D. 贫血【答案】C 【解析】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传染病。4.下列属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是( )A. 狂犬病 B. 脚癣 C. 细菌性痢疾 D. 血吸虫病【答案】A 【解析】A.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符合题意; B.脚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不符合题意;C.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不符合题意;D.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 血吸虫属于寄生虫, 不符合题意。5.以下疾病中,由真菌引起的是( )A. 肝炎 B. 流行性感冒 C. 手癣 D. 巨人症【答案】C 【解析】 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A 不符合题意;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C符合题意;巨人症是幼年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D不符合题意。6.2016年2月26一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浙江省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与下面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A. 肺结核 B. 狂犬病 C. 痢疾 D. 疟疾【答案】B 【解析】 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 与寨卡病毒的结构相似,都无细胞结构;痢疾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属于寄生虫,是原生动物。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新冠肺炎 B. 艾滋病 C. 侏儒症 D. 病毒性肝炎【答案】C 【解析】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不属于传染病。8.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病原体【答案】D 【解析】 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一、填空题1.病毒 2.病原体 3.病原体 传染 流行4.病毒(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二、选择题1.下列疾病或病害,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艾滋病 B. 禽流感 C. 腮腺炎 D. 足癣【答案】D 【解析】 艾滋病、禽流感、腮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属于传染病, 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不是由病毒引起的。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疟原虫 B. 蛔虫 C. 得乙肝的人 D. HIV【答案】C 【解析】 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得乙肝的人属于传染源,不属于病原体。3.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中耳炎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佝偻病结膜炎蛔虫病天花高血压A. B. C. D.【答案】D 【解析】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即中耳炎,不属于传染病;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结膜炎、⑥蛔虫病、⑦天花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体内缺钙造成的;⑧高血压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是传染病。综合题22.如图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示意图。研究人员利用大鼠研究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请帮助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1)将80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只。(2)甲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组大鼠给予 ______饲料喂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甲组用来和乙组形成 ______。(3)4周后,乙组大鼠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甲组大鼠没有。测定两组大鼠脑血流量并取平均值,统计到表。组别 甲组 乙组脑血流量平均值(PU) 392.31 218.57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4)动脉的作用是 ______,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5)结合实验,请你提出一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建议:______。【答案】(2)高脂肪饲料; 对照实验(3)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4)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获得氧气和养料较少(5)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 【解析】(2)(3)(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为“甲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组大鼠给予高脂肪饲料喂养”,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由实验结果(甲组脑血流量平均值392.31大于乙组脑血流量平均值218.57)可知,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血流量降低),从而影响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养料。(5)由实验结论可知,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动物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出心脏受阻(血流量降低)。因此,可提出一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建议: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故答案为:(2)高脂肪饲料;对照实验(3)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液流出心脏受阻(4)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获得氧气和养料较少(5)健康人群适量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高血脂人群应减量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及关注心血管健康。一、选择题1.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A、④③①② B、②⑤①④C、④⑤③② D、④①③②【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流感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流感病毒通过病人的飞沫传播,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是引起人体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答案】D2.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亦称“痨病”,曾广泛流行于全球,因其高传染性被誉为“白色瘟疫”,下列疾病中,与结核病一样具有传染性的是( )A.红绿色盲C.侏儒症B.血吸虫病D.坏血病【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A.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故A错误。B.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具有传染性,故B正确。C.侏儒症主要是生长激素缺乏或遗传因素导致,不具有传染性,故C错误。D.坏血病是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不具有传染性,故D错误。【答案】B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B.蛔虫病C.红绿色盲D.淋病【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B.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蛔虫卵可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C红绿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遗传病,不具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C符合题意。D、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答案】C4.下列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猩红热 B.足癣 C水痘 D破伤风【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A.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是发热、咽喉肿痛,全身布满猩红色的皮疹,A不符合题意。B.足癣属于真菌性皮肤病,俗称脚气,多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趾尖或脚底皮肤感染,B不符合题意。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出现全身性斑疹、丘疹的症状,儿童更容易感染,且患者在结痂后即无传染性,C符合题意。D: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在伤口局部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导致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5.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疟疾C.甲型肝炎B.狂犬病D.甲型H1N1流感【解析】传染病的类型:试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等,常见疾病有:流感、肺结核、腮腺炎、新型冠状肺炎等。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饮水、食物等,常见疾病有: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等。③血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吸血昆虫、血液、血制品等,常见疾病有:乙肝、疟疾、流行性乙脑、艾滋病等。④体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等,常见疾病有:破伤风、沙眼、狂大病等。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属于血液传染病,并非呼吸道传染病,A错误。CC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等方式传播,属于体表传染病,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等进入人体,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不是呼吸道传染病,C错误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们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可能感染发病,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D正确。【答案】选D6.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白化病 B. 艾滋病 C. 心脏病 D. 糖尿病【答案】B 【解析】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心脏病不属于传染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不是传染病。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冠状病毒 B. 痢疾杆菌 C. 肺炎球菌 D. 蝙蝠【答案】D 【解析】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蝙蝠属于传染源或传播途径。8.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坏血病 B. 水痘 C. 佝偻病 D. 夜盲症【答案】B 【解析】 坏血病是由人体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佝偻病是青少年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夜盲症是由人体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水痘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实验探究题1.口腔鳞状细胞癌是面部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口腔是食物中 ______ (填写营养成分)初步消化的场所。(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内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形成的,不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癌变的细胞还易转移到其他部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科研人员研究了蒜素(大蒜中的一种成分)对这类癌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主要处理 培养 增殖率(%) 迁移率(%)I 普通培养基0.1mL+癌细胞 每组5份样品,置于37℃,培养72小时 100 61II 含0.2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36 58III 含0.4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27 52IV 含0.6 moL/mL蒜素的培养基0.1mL+癌细胞 15 48①该实验中,第 ______ 组是对照组,各组别加入的癌细胞数量应 ______ 。②将每组5份样品的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取 ______ ,得到表中所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______ 。该研究为将蒜素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提供了依据。(3)某种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细胞癌变是 ______ (选填“1”或“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 片段。辐射、某些病毒以及烧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等都是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因此,远离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答案】(1)淀粉(2)①Ⅰ;相同 ②平均值;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3)多;DNA 【解析】解:(1)口腔是食物中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内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形成的,不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癌变的细胞还易转移到其他部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科研人员研究了蒜素(大蒜中的一种成分)对这类癌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①该实验中,第Ⅰ组是对照组,各组别加入的癌细胞数量应相同。②将每组5份样品的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取平均值,得到表中所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该研究为将蒜素开发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提供了依据。(3)某种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辐射、某些病毒以及烧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等都是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因此,远离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故答案为:(1)淀粉(2)①Ⅰ;相同②平均值;蒜素的培养基的浓度越大癌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越低(3)多;DNA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2.如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顺位 1957年 2009年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数的百分比/%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病 20.36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6 脑出血 5.4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28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2) 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案】 (1) 恶性肿瘤(2)直方图如下:(3) 细菌 一日三餐按时就餐, 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合理即可) 【解析】 (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1957年呼吸系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最大,而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最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由题表中数据可知,1957年心脏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为6.61%,2009年心脏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77%,直方图见答案。(3)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作息有规律、保证营养均衡、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1《常见的传染病》(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4.1.1《常见的传染病》(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4.1.1《常见的传染病》教案表格式.docx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4.1.1《常见的传染病》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