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6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6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课前背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和实质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辩证否定观 任何事物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要树立创新意识;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发展的 量变和 质变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的 前进性和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2课:辩证唯物论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哲学是什么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3课:唯物辩证法
第5课:社会历史观
第6课:人生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
3.1、总特征1—联系观
3.2、总特征2—发展观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唯物
辩证法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构成、引起
1.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第三课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01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有人放烟花 有人追晚风
借一缕时光 捧一片星空
停一停 等一等 别匆匆
造梦者造了好梦 值得我称颂
世界赠予我虫鸣 也赠予我雷霆
赠我弯弯一枚月 也赠予我晚星
赠我一场病 又慢慢痊愈摇风铃
赠我一场空 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有人唱情歌 有人听晚钟
借一丝懵懂 惊一片翻涌
追一追 赶一赶 情正浓
好故事眷顾好人 天赐的恩宠
世界赠予我拥有 也赠予我回敬
赠我小小一扇窗 也赠予我屋顶
赠我一个名 又渐渐长大的年龄
赠我一首诗 又悄悄读得很安静
有人要回望 有人要憧憬
借一朵白云 拍一张合影
想一想问自己莫打听
远去者去了远方 愿他都安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虫鸣 雷霆的对立,
生病 痊愈的对立,
空 满的对立......
统一:没有空,就没有满,
没有光,就无所谓暗了,
没有回望,也看不到憧憬...
世界赠予我的
请找出歌中一一对应的词语,并说出它们的关系。
现在你上课的心情如何?
喜悦与烦恼
高兴与悲伤
高昂与低落
舒畅与郁闷
愉快与愤怒
(具体形式)
我的情绪
它们双方之间是什么关系?
1.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烧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
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烧: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
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输与赢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与优点、健康与疾病……
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注意:1.“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 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哲学矛盾: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逻辑矛盾:“我基本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1.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统一属性(同一性)
对立属性(斗争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分析判断下列诗句体现什么现象?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分析判断下列诗句体现什么现象?
①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就无所谓美;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
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P37-1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注意】:
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转化的是矛盾双方,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同时应注意转化的方向,让事物向着有利的一面转化。
③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相互区别
--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是相互区别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别提醒:
哲学上的“斗争性”≠ 生活中的“斗争”P37相关链接
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叫矛盾了(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P37-2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国共两党达成了若干共识,开始携手合作、并肩作战搞革命。
从哲学上讲,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两个党派,因为有共同革命目标(条件),形成了矛盾同一性。但这个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失去了条件就没有同一性,合作关系自然就破裂了,重新走向斗争与对抗。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议学思考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斗争性
(统一)
矛盾基本属性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小结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对立)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乐极生悲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双方相互对立
课堂练习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材料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译文: 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界万物,
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材料三:生活中毫无联系的人往往不会出现矛盾,而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材料四:“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 ——马克思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P37-3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如: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同一性),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斗争性)。
如:“感谢你的对手,他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P37-3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区别:
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含义不同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联系: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原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联系)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原理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
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科学(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和而不同/……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
15.2023年10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本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全球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和合作。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展现大国的胸怀、视野和担当,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16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中美两国的竞争与分歧,又要抓住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合作。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美双方虽然存在分歧和各自利益,但只要努力寻求共同利益、把握正确方向,就可以推进中美关系朝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与合作是两国关系存在的不同状态,要在合作中缓和对抗。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美双方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加强沟通和交流,推动中美经济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每点4分)
BY YUSHEN
“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答题模板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A与B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与B有同一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A强调…B强调…)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处理好A与B的关系,推动…的发展)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
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A和B的关系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 A与B存在对立性,……
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统一性,……
(3)既要……又要……,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
③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1.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矛盾的对立统一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无体现
双方
2. 王毅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真正的“和”是承认和尊重“不同”,中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不应成为阻挡双方交流的鸿沟,而应成为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是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中美双方把握机遇,促使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斗争性和同一性不可以相互转化
3. (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一模)“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一个字代表“机会”。2020年的中国正确应对了疫情这个“危险”,抓住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实现了“破釜沉舟”后的胜利。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②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统一对应的是同一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02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学习与玩耍
工作与家庭
健康与疾病
一个人的一生呢?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
人类社会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进步和落后……
人的思维中知道与不知道,真理与谬误
……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事事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时时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原理)
注意∶
(1)“事事有矛盾”≠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
(2)“时时有矛盾”≠一个具体矛盾永远存在。
(具体矛盾不是永远无法解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产生)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补充)
思考: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的矛盾、时时的矛盾是一样的吗?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e)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rán)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yǎn) 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猜猜这三个人是谁

探究问题: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与分享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发芽
结果
开花
生长
幼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婆媳
矛盾
夫妻
矛盾
父子
矛盾
兄弟姐妹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方法论】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做笔记)
(1)含义:
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P42/2
(2)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42/2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42/3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4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42-43
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入乡随俗
因地(因时)制宜
某物的优势、特色、特征
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千篇一律;东施效颦;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一刀切;一风吹;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哲学范畴类属不同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决定意识
理论依据不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联系: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原理辨析
点拨助学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
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白马非马”
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没看到矛盾的普遍性
探究思考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P39/1
有各自的颜色、大小、性格、生长习性等
个性
(矛盾特殊性)
共性
(矛盾普遍性)
大型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概括、总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白马
黑马
红马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白马
黑马
红马

普遍性
(共性)
特殊性
(个性)
寓于
存在于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P39/2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P40-1
思考: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的例子?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抓住典型;
动物
生物
特殊性----普遍性

白马
特殊性----普遍性
特殊性----普遍性
先试点、再推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关键词:
抓住典型;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
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
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
易混易错
×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一般与个别
×
同一性和斗争性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1.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一个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寓于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之中
②各国现代化中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③现代化共性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来
④现代化共性和中国式现代化是相互联结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主要矛盾
0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次矛盾的含义、关系
主次矛盾的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张今天碰到烦心事,一堆事情要处理:
①家里的自来水管漏水,要找人来修理;
②儿子上午放学后,要人接;
③乡下老家来电话,说老母亲病危,要送医院;
④单位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
情景探究:
小张该怎么办?
请从哲学角度分析理由。
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修水管
带母亲
治病
接孩子
公司开会
(次矛盾)
(次矛盾)
(次矛盾)
(主矛盾)
小张要处理的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复杂事物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生态
建设
社会
建设
文化
建设
经济
建设
政治建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区别:含义不同
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请你指出下列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 运动、学习、交友、网络游戏、玩手机、与家长、与老师
学校 教学,财务,食堂,接送,医疗
国家建设 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
企业 行政办公,仓库,生产,会计




实战演练
(2)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转化的两种情形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
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国共矛盾
中美矛盾
中日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中美矛盾
国共矛盾
中日矛盾
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
【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强调主要矛盾——重点论)
②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强调次要矛盾——两点论)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主要矛盾关键词: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牛鼻子、蛇七寸、擒贼射马、好刚刀刃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做笔记)
读俗语 悟哲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思考: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既然药有危害性,人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药可以治病
药危害身体
矛盾着的双方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每个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当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面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是次要方面。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41-2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重视克服自己的缺点,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中国由弱变强)
【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应原理①)
②同时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即不能忽视支流;(对应原理②)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一点论和主次颠倒。(总)
【方法论】(抄)
原理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识别关键词:主流、性质、方向、主体、实质、本质、大局、大于、多数、强于、优势、利大于弊;辨方向、总体上、总的、识大局、分析(认清)形势(做笔记)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标志词: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任务、核心、重中之重、突破口、首要、第一要务 适用情况: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
标志词:主流、大局、主体、方向、优势、性质、本质、整体上
适用情况: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人和事。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好钢用在刀刃上;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算法的广泛运用带来便捷服务,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同时也有“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主要矛盾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方面
①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既看主要矛盾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复杂事物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关系:统

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
重点是
两点
中的重点
两点论
重点论
又看次要矛盾



反对一点论
反对均衡论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课堂小结
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具有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共性与个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原理 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两分法,一分为二的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又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归纳总结
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或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
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会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对事物的性质都有影响!
坚持重点论,是既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是既看到主次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1.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
2.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
4.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
5.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
易混易错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