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回别回2025年秋第一次学情监测八年级物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注意事项[0[0][0][0][0][0][0][0]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1[1]1]1][1][1][1]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2][2][2][2][2][2]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J[3][3J[31[3][3][3]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4][4][4][4][4[4][4]保持答卷清洁、完整。[5][5][5][5][5[5][5[5][6[6[6][6[6[6[6][6]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口[7][7][7][7)[7[7][7][8[8][8][8][8][8[8][9][9][9][9][9][9][9][9]一.单选题(共15小题,30分)1[A][B][C][D]6[A][B][C][D]11 [A][B][C][D]2[A][B][C][D]7[A][B][C][D]12[A][B][C][D]3[A][B][C][D]8[A][B][C][D]13[A][B][C][D]4[A][B][C][D]9[A][B][C][D]14[A][B][C][D]5[A][B][C][D10[A][B][C][D]15[A][B][C][D]二.填空题(共7小题,14分)16.17.18.19.20.21.22.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30分)23.(1)(2)(3)ㄖ囚■ 24.(1)(2)(3)(4)25.(1)(2)1(3)(4)四.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26分)26.(1)(2)(3)(4)(5)27.(1)(2)(3)(4)(5)■囚■囚■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5年秋第一次学情监测八年级 物理答案一.单选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A B C C A D A B C C B D C二.填空题16.振动;音调。17.甲乙;甲丙。18.传递信息;响度。19.变小;降低。20.熔化;晶体。21.响度;汽化。22.升华;吸收。三.实验探究题23.(1)转换法(2)响度(3)响度;音调;发声频率低于20Hz。24.(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2)a(3)A(4)C25.(1)使物质受热均匀,便于温度的记录(2)晶体;固液共存态(3)B;88(4)升高四.科普阅读题26.(1)液化;压缩体积(2)放热(3)凝固(4)升华(5)不一样。27.(1)高;不改变(2)H;A(3)B(4)540(5)40.8。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5年秋第一次学情监测八年级 物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个2分,共30分)1.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2.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小翠同学利用橡皮筋等材料,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同学们能感受到琴声表达的情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古筝”发出的声音婉转悠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D.“古筝”琴弦振动停止,琴弦发声和琴声的传播都会停止3.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B.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发出的超声波C.超声导盲手杖跟“声纹锁”的声学原理相同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4. 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梁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矩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D.气腔内空气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5.小明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制作了一个带盖的塑料盒,将正在振铃的小闹钟放进盒内,然后将小闹钟分别用纸板、木片、EVA等材料包裹,放进盒内,分析不同材料的隔声能力,便制作成一个隔音房间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铃声的分贝值表示听到铃声的音调高低B.该实验说明正在振铃的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实验时应该在相同的位置打开手机中的虚拟声音示波器测量铃声的分贝值D.测得铃声的分贝值越大,说明材料的隔声效果越好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振动B.图乙: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音产生的环节减弱噪声C.图丙:敲击大小不同的曾侯乙编钟,是为了产生响度不同的声音D.图丁: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特性7.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电视剧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一代代人,根据如图所示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西游记》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图片,“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B.图乙是《三国演义》张飞大喝一声,把敌将吓得肝胆俱裂,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图丙是《红楼梦》林黛玉仅靠听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D.图丁是《水浒传》中燕青吹箫的剧照,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箫的振动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9.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下列对小水珠的存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a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a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b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b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0.“冰蝴蝶”是一种自然景观。冬季温度、湿度、风力适宜时,山间枯死的草本植物中的水会流出茎秆,结出“蝴蝶”一样的纤薄冰片,如图所示。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冰蝴蝶”相同的是( )A.冰雪消融 B.千里冰封 C.霜满枝头 D.雾绕山峦11.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的酒精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内盛有醋,乙试管内盛有酒精,加热至烧杯内液体沸腾,继续加热较长时间(烧杯、试管中仍有液体),则甲、乙两试管( )(酒精沸点78℃,醋的沸点60℃)A.都会沸腾B.都不会沸腾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12.因气温变化,海上飘来的平流雾将汕头内海湾建筑包围(如图),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关于平流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流雾是海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平流雾是工厂里冒出的轻烟C.平流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气温升高后平流雾散去是升华现象13.如图是一款沙漠取水神器、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带动上方的叶片旋转、进而把地表上的空气通过软管抽入地下。受上层空气和下层土壤的气温差的影响,水蒸气在流入底部储水箱的过程中会凝结成小水珠,以此不断地进行收集就能达到取水效果了。关于上述取水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熔化 吸热B.液化 放热C.凝华 放热D.汽化 吸热14.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如图所示所蕴含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寒冬撒盐熔雪,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B.乙图: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都会沸腾C.丙图: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温度较低且汽化吸热D.丁图: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15.一个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标准气压下测得冰水混合物温度为4℃,沸水的温度为94℃,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31℃,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27 B.37 C.30 D.34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音乐公路”的音乐声是由轮胎 产生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是为了使“音乐公路”的音乐声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18.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19 小静在完成水沸腾的实验时,在刚停止沸腾的烧瓶口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上冷水如图,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20.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至180℃左右,一段时间后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再把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白糖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1.如图,音乐喷泉是利用播放的音乐来控制水柱,达到与音乐同步的效果。音乐声越洪亮水柱就会越高,控制水柱高度的是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达到与音乐同步的效果。喷泉附近会比较凉爽,这是因为喷泉周围大量的小水滴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降低空气温度。22.如图所示,常温下,小明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23.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闹钟铃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在不断变化。(3)如图丙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的 有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 变低(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纲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选填“发出声音的响度为0dB”、“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或“发声频率低于20Hz”)。24.在课堂上老师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选填“a”或“b”)现象;(3)煮饺子时往锅内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会停止沸腾,原因是 (选填字母“A:水的温度低于沸点”“B:水的沸点降低”或“C:不能继续吸热”)。(4)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25.图甲是小王观察某固体熔化的实验装置,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对该固体进行加热时,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其好处是 ;(2)由图乙可以判断,该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5分钟,该固体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加热22分钟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其读数为 ℃;(4)分析图乙中的DE段时发现试管中液体未沸腾,小王往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液体沸腾了,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四.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26分)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厨房里的物态变化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厨房的煤气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正如把煤气通过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方式变成液体放进煤气罐里方便于存储运输。(2)在揭开盖子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3)冰箱里拿出的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小冰粒”的形成是水洗后蔬菜上的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橱柜里的樟脑丸,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5)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的表层还有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和蔬菜上浮着的“小冰粒”的形成是 (选填“一样”或“不一样”)的。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神奇的乐器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张老师带来了两种乐器:口琴和水瓶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它上面有气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甲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长、较厚,而C区的较薄、较短。如图乙所示为老师制作的水瓶琴,在八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击或对瓶口吹气,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乐曲;(1)在图甲中C区是 音区(选填“高”“中”或“低”) ;往中间的一个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用较小的力吹气相比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2)若依次对图乙中玻璃瓶口吹气,可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编号 玻璃瓶;若用竹筷轻轻拍打瓶身时,也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编号为 的玻璃瓶。(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这是声音的回声B.铜片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4)如下图所示。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3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鸣笛处汽车离高山有 m。(5)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汽车行驶时是否超速。测速原理是同一处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小汽车逐步驶离测控区的过程中,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2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5s。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第一次学情监测八年级 物理答题卡.pdf 答案.docx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5年秋第一次学情监测八年级 物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