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基础卷—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分层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基础卷—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分层测

资源简介

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基础卷—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七上·南明月考)下列立体图形中,可以看作棱柱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可以看着棱柱的是,
故选:A.
【分析】根据棱柱的特征逐项判断解答即可.
2.(2025七上·漳州期末)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如图,打开折扇时,随着扇骨的移动形成一个扇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数学原理解释为(  )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点、线、面、体及之间的联系
【解析】【解答】解:打开折扇时,随着扇骨的移动形成一个扇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数学原理解释为线动成面,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点、线、面、体及之间的关系可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此题是某一条线在运动过程中留下的运动轨迹会组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是一个面,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3.下列各图中,表示“射线AB”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解:A、表示直线AB,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表示射线AB,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表示线段AB,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表示射线B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射线的定义: 由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直的线 ,即可得到答案.
4.如图所示,还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角的概念及表示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还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解题即可.
5.(2025七上·湖州期末)跑步比赛时,标记冲刺终点线的拉绳,只需要两个支点,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事实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的路程
【答案】A
【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解答】解:A:直线公理,符合题意;B:线段公理,不符合题意;C:两点之间的距离,不符合题意;D:路程不一定是距离,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分析】把这两个支点看作平面上两个点,则拉绳就是经过这两个点的唯一一条直线,恰好印证了直线公理,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2024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周末和家人一起去杭州玩,他们打算驾车从宾馆到河坊街,打开导航,显示两地的直线距离是,但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却分别为和(如图),能解释这一现象最合理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答案】A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解答】解:从宾馆到河坊街,打开导航,显示两地的直线距离是,但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却分别为和,
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即可解答.
7.如图,BC=3AB,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已知BC=a,则BE的长为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解答】解:∵BC=3AB,BC=a,
∴AC=,
∵D为线段AC的中点,
∴AD=CD=,
∵E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
∴DE=,
∵BE=DE-BD,BD=BC-CD,
∴BE=-a+=,
故答案为: A
【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中点得到AC=,AD=CD=,DE=,进而根据线段的运算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8. 如图,用三角尺比较∠A 与∠B 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没有量角器,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
∠A<45°,∠B>45°
∴∠A<∠B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尺的特征,比较大小即可求出答案.
9.(2025七上·鄞州期末)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位置摆放,其中和具有互余关系的位置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角的运算;余角
【解析】【解答】解:A.,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而不一定成立,则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和互余,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形利用角的和差逐一判断解题.
10.(2025七上·慈溪期末)如图,射线 OB,OC分别在∠AOD,∠BOD的内部,且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COD。若∠MON=a,∠BOC=B,则∠AOD=(  )
A.2a B.2a-β C.a+β D.a-β
【答案】B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β
由角平分线得: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用到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由此先求出 的值才能求出的值.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
【答案】;
【知识点】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由于1°=60',1'=60″,故小单位化为大单位时,除以进率即可.
12.如图,线段共有   条,射线共有   条,射线AB与射线   是同一条射线.
【答案】3;6;AC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计数问题;射线的计数问题
【解析】【解答】解:线段共有3条,即线段AB、BC、AC,射线共有6条,即以A为端点的射线两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两条、以C为端点的射线两条,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
故答案为:3,6,AC.
【分析】根据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即可.
13.(2025七上·江北期末)将长度分别为12、8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
【答案】或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解答】解:记长度为12、8的两条线段分别为,,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所以,,
①当,不重合时,
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②当,重合时,
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情况①当,不重合时,②当,重合时,画图结合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的和差解题.
14.(2021七上·余杭期末)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 ,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   .
【答案】60°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是120°,
则这个角是180°-120°=60°.
故答案为:60°.
【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之和为180°可得这个角的度数为180°-120°,计算即可.
15.(2023七上·嘉兴期末)如图,OA⊥OB, OB平分∠COD,若∠BOC=31°30',则∠AOD的度数为   .(结果用度表示)
【答案】58.5°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OB平分∠COD,若∠BOC=31°30', ∴∠BOD=∠BOC=31°30',
∵OA⊥OB,
∴∠AOB=90°,
∴∠AOD=∠AOB-∠BOD=90°-31°30′=58°30′=58.5°.
故答案为:58.5°.
【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OD的度数,根据垂直的定义得∠AOB的度数,进而根据∠AOD=∠AOB-∠BOD算出答案.
16.(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7有趣的七巧板(旧)练习题)用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做了一套七巧板,拼成如图所示的一座桥,则桥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答案】50
【知识点】七巧板与拼图制作
【解析】【解答】解:读图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10÷2=50;是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故答案为50.
【分析】读图分析阴影部分与整体的位置关系,易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
17.计算.
(1);
(2);
(3);
(4).
【答案】(1)解:
(2)解:
(3)解:
(4)解:
【知识点】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2)(3)(4)根据度分秒的进位制,进行加减法计算即可.
18.(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根据要求使用尺规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作线段 ,射线 ,直线 ;
(2)请在直线 上画出一点 ,使得 的和最小.
【答案】(1)解:如图

(2)解:如图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作图即可;
(2)连接BC交AD与点N,则点N即为所作.
19. 如图,已知∠1和∠2,用量角器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1.
【答案】解:⑴用量角器量得∠1=35°,∠2=135°;
⑵计算:∠2-∠1=100°;
⑶用量角器作∠BOC=100°.
∠BOC=∠2-∠1,∠BOC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
【知识点】尺规作图-角的和差
【解析】【分析】利用角的定义及角的运算和角的作图方法作出图形即可.
20.(2025七上·新昌期末)如图,已知,是的角平分线.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且,
则.
是的角平分线,



(2)解:,
设为度,则为度,
是的角平分线,


解得,

的度数是.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先求出,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D的度数,再根据解题;
(2)设为°,则为°,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再根据求出x值即可.
(1)解:,且,
则.
是的角平分线,


(2)解:,
设为度,则为度,
是的角平分线,


解得,

的度数是.
21.(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线段上依次有三点,已知是中点,.
(1)当时,求的长.
(2)若,求的长.
【答案】(1)解:是中点,


(2)解:设,则,
是中点,,

根据,
可得,
解得.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是中点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BE的长度,再利用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2)根据(1)中的结论,可以设,然后将都用x来表示,列方程即可解答.
(1)解:是中点,


(2)解:设,则,
是中点,,

根据,
可得,
解得.
22.小敏在元旦期间参加登山活动,她携带了一根登山杖。如图①,这款可伸缩登山杖共有三节,我们把登山杖的三节类似看成三条线段,其中上节EF是固定不动的,长为54 m,它比中节CD长7cm,中节CD又比下节AB长3cm。如图②,在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点D,E重合,点B,C也是重合的。
(1)求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登山杖AF的总长度。
(2)如图③,登山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形调整登山杖的长度,当总长度AF 短为116cm,且C恰为AE 的中点时,求缩进部分BC,DE 长。
【答案】(1)解:由题意, 得CD 的长度为54-7=47(cm),
AB 的长度为47-3=44(cm),
则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登山杖的总长AF的长度为54+47+44=145(cm)
(2)解:∵EF是固定的, ∴AE的长度为AE=AF-EF=116-54=62(cm),
∵C为AE的中点, ∴AC=CE=31cm,
BC=AB-AC=44-31=13(cm),
DE=CD-CE=47-31=16(cm),
即缩进部分BC, DE的长分别为13cm, 16cm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分别求出CD、AB的长,再根据AF=EF+CD+AB,计算求解;
(2)根据题意可得EF为定值,由AE=AF-EF可求出AE=62(cm),根据点C为AE中点可得AC=CE=31cm,则BC=AB-AC,DE-CD-CE,计算求解即可.
23.新定义:若∠α的度数是∠β的度数的n倍,则∠α叫做∠β的n倍角.
(1)若 请直接写出∠M的4倍角的度数.
(2)如图1,若∠AOB=∠BOC=∠COD,请直接写出图中∠COD的2倍角.
(3)如图2,若∠AOC是∠AOB的3倍角,∠COD是∠AOB的4倍角,且∠BOD=90°,求∠BOC的度数.
【答案】(1)解: ∠M的4倍角的度数 =4×10°21'=40°+84'=41°24'
(2)解:∵ ∠AOB=∠BOC=∠COD
∴∠AOC=2 ∠COD ,∠BOD=2 ∠COD
∴ 图中∠COD的2倍角 为:∠AOC,∠BOD
(3)解:设 ∠AOB =x,则 ∠AOC =3 ∠AOB =3x, ∠COD =4 ∠AOB =4x
∴ ∠BOC =∠AOC -∠AOB=2x
∵ ∠BOD = ∠BOC+∠COD
∴2x+4x=90
∴x=15
∴ ∠BOC =30°
【知识点】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角的运算
【解析】【分析】(1)根据 ∠M的4倍角的度数 =4×10°21'计算可得结果;
(2)根据图象可得∠AOC=2 ∠COD ,∠BOD=2 ∠COD ,即可得结果;
(3)设∠AOB =x,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可得结果.
24.综合探究.
【实践操作】三角尺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奋进”小组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①,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
(1)【问题发现】
①填空:如图①,若 ,则∠ACE 的度数是 ▲ , ∠DCB的度数是 ▲ , ∠ECD 的 度数是 ▲ ;
②如图①,你发现∠ACE 与∠DCB 的大小有何关系 ∠ACB与∠ECD 的大小又有何关系 请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探究】
如图②,当 与 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依然成立 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55°,55°,35°;
②∠ACE=∠DCB, ∠ACB+∠ECD=145°+35°=180°;
(2)解:当△ACD 与△BCE 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
理由如下:
∵∠ACD=∠ECB=90°,
∴∠ACD +∠DCE =∠ECB +∠DCE, ∠ACD +∠ECB= 180°,
∴∠ACE =∠DCB,
∵∠ACD +∠ECD+∠ECB+∠ACB=360°,
∴∠ACB+∠ECD=180°,
∴∠ACE=∠DCB, ∠ACB+∠ECD=180°,
即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
【知识点】角的运算;余角;补角
【解析】【解答】(1) ①∠ACE=∠DCB=145°-90°=55°,
∠ECD=∠BCE-∠BCD=90°-55°= 35°;
故答案为:55°,55°,35°;【分析】(1)①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
②根据角的和差解题即可;
(3)利用周角可得∠ACB+∠ACD+∠DCE+∠BCE=360°, 而∠ACD=∠BCE =90°, 即可得到∠ACB+∠ECD=180°.
1 / 1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基础卷—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七上·南明月考)下列立体图形中,可以看作棱柱的是(  )
A. B.
C. D.
2.(2025七上·漳州期末)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如图,打开折扇时,随着扇骨的移动形成一个扇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数学原理解释为(  )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各图中,表示“射线AB”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所示,还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5.(2025七上·湖州期末)跑步比赛时,标记冲刺终点线的拉绳,只需要两个支点,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事实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的路程
6.(2024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周末和家人一起去杭州玩,他们打算驾车从宾馆到河坊街,打开导航,显示两地的直线距离是,但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却分别为和(如图),能解释这一现象最合理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如图,BC=3AB,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已知BC=a,则BE的长为 (  )
A. B. C. D.
8. 如图,用三角尺比较∠A 与∠B 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没有量角器,无法确定
9.(2025七上·鄞州期末)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位置摆放,其中和具有互余关系的位置是(  )
A. B.
C. D.
10.(2025七上·慈溪期末)如图,射线 OB,OC分别在∠AOD,∠BOD的内部,且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COD。若∠MON=a,∠BOC=B,则∠AOD=(  )
A.2a B.2a-β C.a+β D.a-β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
12.如图,线段共有   条,射线共有   条,射线AB与射线   是同一条射线.
13.(2025七上·江北期末)将长度分别为12、8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
14.(2021七上·余杭期末)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 ,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   .
15.(2023七上·嘉兴期末)如图,OA⊥OB, OB平分∠COD,若∠BOC=31°30',则∠AOD的度数为   .(结果用度表示)
16.(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7有趣的七巧板(旧)练习题)用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做了一套七巧板,拼成如图所示的一座桥,则桥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
17.计算.
(1);
(2);
(3);
(4).
18.(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根据要求使用尺规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作线段 ,射线 ,直线 ;
(2)请在直线 上画出一点 ,使得 的和最小.
19. 如图,已知∠1和∠2,用量角器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1.
20.(2025七上·新昌期末)如图,已知,是的角平分线.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21.(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线段上依次有三点,已知是中点,.
(1)当时,求的长.
(2)若,求的长.
22.小敏在元旦期间参加登山活动,她携带了一根登山杖。如图①,这款可伸缩登山杖共有三节,我们把登山杖的三节类似看成三条线段,其中上节EF是固定不动的,长为54 m,它比中节CD长7cm,中节CD又比下节AB长3cm。如图②,在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点D,E重合,点B,C也是重合的。
(1)求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登山杖AF的总长度。
(2)如图③,登山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形调整登山杖的长度,当总长度AF 短为116cm,且C恰为AE 的中点时,求缩进部分BC,DE 长。
23.新定义:若∠α的度数是∠β的度数的n倍,则∠α叫做∠β的n倍角.
(1)若 请直接写出∠M的4倍角的度数.
(2)如图1,若∠AOB=∠BOC=∠COD,请直接写出图中∠COD的2倍角.
(3)如图2,若∠AOC是∠AOB的3倍角,∠COD是∠AOB的4倍角,且∠BOD=90°,求∠BOC的度数.
24.综合探究.
【实践操作】三角尺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奋进”小组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①,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
(1)【问题发现】
①填空:如图①,若 ,则∠ACE 的度数是 ▲ , ∠DCB的度数是 ▲ , ∠ECD 的 度数是 ▲ ;
②如图①,你发现∠ACE 与∠DCB 的大小有何关系 ∠ACB与∠ECD 的大小又有何关系 请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探究】
如图②,当 与 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依然成立 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可以看着棱柱的是,
故选:A.
【分析】根据棱柱的特征逐项判断解答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点、线、面、体及之间的联系
【解析】【解答】解:打开折扇时,随着扇骨的移动形成一个扇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数学原理解释为线动成面,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点、线、面、体及之间的关系可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此题是某一条线在运动过程中留下的运动轨迹会组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是一个面,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解:A、表示直线AB,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表示射线AB,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表示线段AB,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表示射线B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射线的定义: 由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直的线 ,即可得到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角的概念及表示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还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解题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解答】解:A:直线公理,符合题意;B:线段公理,不符合题意;C:两点之间的距离,不符合题意;D:路程不一定是距离,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分析】把这两个支点看作平面上两个点,则拉绳就是经过这两个点的唯一一条直线,恰好印证了直线公理,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答案】A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解答】解:从宾馆到河坊街,打开导航,显示两地的直线距离是,但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却分别为和,
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即可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解答】解:∵BC=3AB,BC=a,
∴AC=,
∵D为线段AC的中点,
∴AD=CD=,
∵E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
∴DE=,
∵BE=DE-BD,BD=BC-CD,
∴BE=-a+=,
故答案为: A
【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中点得到AC=,AD=CD=,DE=,进而根据线段的运算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8.【答案】B
【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
∠A<45°,∠B>45°
∴∠A<∠B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尺的特征,比较大小即可求出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角的运算;余角
【解析】【解答】解:A.,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而不一定成立,则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和不互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和互余,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形利用角的和差逐一判断解题.
10.【答案】B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β
由角平分线得: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用到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由此先求出 的值才能求出的值.
11.【答案】;
【知识点】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由于1°=60',1'=60″,故小单位化为大单位时,除以进率即可.
12.【答案】3;6;AC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计数问题;射线的计数问题
【解析】【解答】解:线段共有3条,即线段AB、BC、AC,射线共有6条,即以A为端点的射线两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两条、以C为端点的射线两条,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
故答案为:3,6,AC.
【分析】根据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即可.
13.【答案】或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解答】解:记长度为12、8的两条线段分别为,,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所以,,
①当,不重合时,
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②当,重合时,
此时这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情况①当,不重合时,②当,重合时,画图结合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的和差解题.
14.【答案】60°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是120°,
则这个角是180°-120°=60°.
故答案为:60°.
【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之和为180°可得这个角的度数为180°-120°,计算即可.
15.【答案】58.5°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OB平分∠COD,若∠BOC=31°30', ∴∠BOD=∠BOC=31°30',
∵OA⊥OB,
∴∠AOB=90°,
∴∠AOD=∠AOB-∠BOD=90°-31°30′=58°30′=58.5°.
故答案为:58.5°.
【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OD的度数,根据垂直的定义得∠AOB的度数,进而根据∠AOD=∠AOB-∠BOD算出答案.
16.【答案】50
【知识点】七巧板与拼图制作
【解析】【解答】解:读图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10÷2=50;是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故答案为50.
【分析】读图分析阴影部分与整体的位置关系,易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17.【答案】(1)解:
(2)解:
(3)解:
(4)解:
【知识点】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2)(3)(4)根据度分秒的进位制,进行加减法计算即可.
18.【答案】(1)解:如图

(2)解:如图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作图即可;
(2)连接BC交AD与点N,则点N即为所作.
19.【答案】解:⑴用量角器量得∠1=35°,∠2=135°;
⑵计算:∠2-∠1=100°;
⑶用量角器作∠BOC=100°.
∠BOC=∠2-∠1,∠BOC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
【知识点】尺规作图-角的和差
【解析】【分析】利用角的定义及角的运算和角的作图方法作出图形即可.
20.【答案】(1)解:,且,
则.
是的角平分线,



(2)解:,
设为度,则为度,
是的角平分线,


解得,

的度数是.

【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先求出,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D的度数,再根据解题;
(2)设为°,则为°,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再根据求出x值即可.
(1)解:,且,
则.
是的角平分线,


(2)解:,
设为度,则为度,
是的角平分线,


解得,

的度数是.
21.【答案】(1)解:是中点,


(2)解:设,则,
是中点,,

根据,
可得,
解得.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是中点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BE的长度,再利用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2)根据(1)中的结论,可以设,然后将都用x来表示,列方程即可解答.
(1)解:是中点,


(2)解:设,则,
是中点,,

根据,
可得,
解得.
22.【答案】(1)解:由题意, 得CD 的长度为54-7=47(cm),
AB 的长度为47-3=44(cm),
则无伸缩的初始状态下登山杖的总长AF的长度为54+47+44=145(cm)
(2)解:∵EF是固定的, ∴AE的长度为AE=AF-EF=116-54=62(cm),
∵C为AE的中点, ∴AC=CE=31cm,
BC=AB-AC=44-31=13(cm),
DE=CD-CE=47-31=16(cm),
即缩进部分BC, DE的长分别为13cm, 16cm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分别求出CD、AB的长,再根据AF=EF+CD+AB,计算求解;
(2)根据题意可得EF为定值,由AE=AF-EF可求出AE=62(cm),根据点C为AE中点可得AC=CE=31cm,则BC=AB-AC,DE-CD-CE,计算求解即可.
23.【答案】(1)解: ∠M的4倍角的度数 =4×10°21'=40°+84'=41°24'
(2)解:∵ ∠AOB=∠BOC=∠COD
∴∠AOC=2 ∠COD ,∠BOD=2 ∠COD
∴ 图中∠COD的2倍角 为:∠AOC,∠BOD
(3)解:设 ∠AOB =x,则 ∠AOC =3 ∠AOB =3x, ∠COD =4 ∠AOB =4x
∴ ∠BOC =∠AOC -∠AOB=2x
∵ ∠BOD = ∠BOC+∠COD
∴2x+4x=90
∴x=15
∴ ∠BOC =30°
【知识点】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角的运算
【解析】【分析】(1)根据 ∠M的4倍角的度数 =4×10°21'计算可得结果;
(2)根据图象可得∠AOC=2 ∠COD ,∠BOD=2 ∠COD ,即可得结果;
(3)设∠AOB =x,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可得结果.
24.【答案】(1)解:①55°,55°,35°;
②∠ACE=∠DCB, ∠ACB+∠ECD=145°+35°=180°;
(2)解:当△ACD 与△BCE 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
理由如下:
∵∠ACD=∠ECB=90°,
∴∠ACD +∠DCE =∠ECB +∠DCE, ∠ACD +∠ECB= 180°,
∴∠ACE =∠DCB,
∵∠ACD +∠ECD+∠ECB+∠ACB=360°,
∴∠ACB+∠ECD=180°,
∴∠ACE=∠DCB, ∠ACB+∠ECD=180°,
即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
【知识点】角的运算;余角;补角
【解析】【解答】(1) ①∠ACE=∠DCB=145°-90°=55°,
∠ECD=∠BCE-∠BCD=90°-55°= 35°;
故答案为:55°,55°,35°;【分析】(1)①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
②根据角的和差解题即可;
(3)利用周角可得∠ACB+∠ACD+∠DCE+∠BCE=360°, 而∠ACD=∠BCE =90°, 即可得到∠ACB+∠ECD=180°.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