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八上物理第一次成长记录第Ⅰ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B.C. D.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D.3.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25cm4.如图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若把这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D.该实验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5.下列特殊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20圈,则该铜丝的直径为5.00cm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1cm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页纸的厚度为6.如图是课本中四个实验配置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B.图②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C.图③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图④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发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7.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下列选项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1拃ǎ约 B.1庹ǒ,约1000cmC.正常人的步速约为1.1m/s D.中医号脉一次至少需要30s左右8.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5s、0.12s、0.185s、0.13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C. D.10.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对应的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锤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请将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1.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乙图将正在发声音又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2.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是同时出发的,在t=60s时,甲、乙相遇B.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200mC.20~60s内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D.乙的运动速度为10m/s13.有一段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1次 B.2次 C.3次 D.4次第Ⅱ卷 非选择题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相应的区域上,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1)有一根钢管,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钢管外直径是 cm;(2)如图所示的停表此时的读数应是 s。15.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16.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某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s跑完34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 ,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 。17.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的频率为,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 。为了监测街道上的噪声安装了分贝仪,利用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18.如图所示,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到右依次 (选填“升高”或“降低”),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右到左依次 (选填“升高”或“降低”)。19.一列高铁长L,匀速穿过一个长L1的隧道用时t1,则高铁的速度为 ;然后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L2的大桥,这列高铁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20.(1)图甲是频率512Hz的音叉的振动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响度不变的频率256Hz的音叉的波形图。(2)如图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请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示的坐标上分别画出甲、乙两辆车的s﹣t图像。(3)如图甲所示是一物体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s-t图像。21.小华和爸爸、妈妈去旅游时,善于观察的小华发现乘坐的大巴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其示数如图甲所示。求:(1)大巴车表盘所表示的速度多大?(2)大巴车按表盘中的速度行驶40km要用多少时间?(3)回来途中小华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限速牌后,大巴车用了10min就到达了吉水界,请问大巴车超速了吗? 22.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下表是从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的G652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表,问: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G652 到站时间 - 09:52 11:20 12:52发车时间 07:52 09:55 11:22 -里程 - 524 936 1216(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23.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是为了 ;(3)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m/s;(4)如果实验时过了位置甲才开始计时,则甲到丙的平均速度测量值偏 (选填“大”或“小”);(5)通过计算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甲乙段的平均速度为v1,乙丙段的平均速度为v2,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为v3,三者的大小关系:24.小明通过如图实验测量隔音前后的声音强弱等级,计算减噪率,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1)材料减噪率越高,表示其隔音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隔音前的强弱等级/dB 分贝仪与声源间的距离s/m 隔音材料 隔音后的强弱等级/dB 减噪率/(%)49.3 1 塑料盒 36.5 26.0铁盒 38.4 22.1木盒 42.3 14.2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 盒的减噪率低, 盒的隔音性能较好(均选填“塑料”“铁”“木”);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 (选填“铁盒”“纸盒”),使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为 (选填“1m”“2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为 (选填“49.3dB”“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为,写出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用已有数据和字母表示)。25.甲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准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甲为多少?(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