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综合测评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可以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C.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培养节水意识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2.下列少量物质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合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3.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小郑和小金两名同学得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冰放入水中熔化后将形成溶液,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②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③要将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热溶液的方法④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⑤将食盐颗粒碾碎后,不能增大它的溶解度⑥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浓一点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 D.④⑤4.某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A.沉淀法 B.蒸馏法 C.过滤法 D.结晶法5.小明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解度不变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变小6.如图所示为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浸没在水中的潜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图乙中,巨轮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C.图丙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图丁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的7.在t℃时,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都只能是固体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图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D.t℃时,X、Y的溶解度:X8.一个实心物体为正方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当把它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A.0.2N B.0.3N C.0.5N D.0.6N9.一杯30℃的硝酸钾溶液100g,第一次恒温蒸发20g水析出9g硝酸钾,则第二次继续恒温蒸发20g水析出的硝酸钾的质量( )A.一定等于9g B.一定大于9g C.可能小于9g D.可能是9g,也可能大于9g10.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低于溢水口;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M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M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块M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mgB.物块M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C.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mg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小于11.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200g20%的M的饱和溶液,则对应温度必须是60℃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12.如图所示,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部并浸没在水中,剪断细线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受到的重力之和C.整个过程中,水对烧杯底的压力不变D.最终木块漂浮静止时台秤的示数跟剪断细线前台秤示数一样13.某乙醇(C2H5OH)水溶液中的乙醇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1.1% B.85.2% C.13% D.46%14.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①小球的质量是40g ②小球的体积是50cm3③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5.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小石块的总质量是55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整体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5cm(如图乙所示)。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 cm2,ρ冰=0.9×103kg/m3, 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块中冰的体积是50cm3B.小石块的质量是10gC.小石块的密度是2×103kg/m3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5×103 Pa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第16、17、18、19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4分)16.如图所示为溶液的概念整理图。根据该图,图中①和②处的内容应该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17.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下表:物质 状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Ⅰ 固态 不溶于水 —Ⅱ 固态 溶于水 较大Ⅲ 固态 溶于水 较小(1)由粉末状Ⅰ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称为__________液。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_______法。(2)若有Ⅱ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18.在“研究物质的溶解性”的实验中,小科将2.0g氯化钠放到少量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的氯化钠溶液是该温度下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如图所示为A、B和C三个物体静止在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的情形。(1)若A、B和C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甲、乙和丙三杯是同种液体,则受到浮力最大的物体是______(填“A”“B”或“C”,下同),受到重力最大的物体是_______。(2)若A、B和C三个物体的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甲 28 31 34 37 40 43 46 48乙 13 20 40 46 64 86 110 138(1)从甲、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不考虑水分蒸发,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向C溶液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21.小明过生日时,妈妈送给他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水晶球。小明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度,于是他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出小水晶球的密度。小水晶球的质量是_________g,小水晶球的密度是________g/cm3。22.一块正方体木块,下表面通过一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木块位置随加水深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用F浮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乙可以正确描述F浮随深度h变化的图像。(1)当F浮=6N时,木块处于__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状态。(2)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提纯粗盐。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1)请指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⑤中,同学们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3)操作⑥中,当蒸发皿中____________(填字母)时,撤去酒精灯。A.水分全部蒸发 B.溶液开始沸腾 C.出现大量固体 D.出现少量固体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4)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氯化钠晶体不纯 B.称量时,砝码是生锈的C.砝码和氯化钠放错了盘,且移动游码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24.某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温度/℃ 25 25 25 50 60 70 25溶剂种类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溶剂的质量/g 10 20 30 20 20 20 10固体M的质量/g 7 7 7 5 5 5 7溶解的M的质量/g 2.1 4.2 6.3 5 5 5 0(1)分析实验数据后,甲同学认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多少有关,而老师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实验后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无关。但这一结论与事实不符,你认为与事实不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的实验可以和实验1形成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5℃时,物质M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25.小明对于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择了空塑料瓶、橡皮泥、烧杯、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他先选择装入部分橡皮泥的塑料瓶,转紧瓶盖后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小明比较实验步骤d、e,可以确定猜想一是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2)比较实验步骤___________,小明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3)要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再进行探究。(4)为了验证猜想四,小明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下沉至杯底;再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②小红不同意小明得到的结论,她指出小明的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26.某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浮漂器”成功地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他们用溢水杯、泡沫块、托盘、粗铁丝、细铁丝等材料制作成“浮漂器”,“浮漂器”的支撑杆由粗铁丝制成,下托盘由细铁丝制成。步骤:①如图甲所示,将“浮漂器”置于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取一小石块放在上托盘,在支撑杆上标出水位刻度线。②如图乙所示,将小石块改放在下托盘,往上托盘加砝码,同时用空烧杯接收溢出的水,直到水位刻度线与水面相平。③如图丙所示,取下砝码,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上托盘。由步骤①②得出小石块所受浮力F浮=G砝码,由步骤②③得出烧杯中水的重力G排=G砝码。因此,F浮=G排,即小石块所受浮力等于其所排开水的重力,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1)泡沫块是制作“浮漂器”的关键要素之一。确定泡沫块的高度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支撑杆的高度 B.托盘的质量 C.溢水杯的质量 D.泡沫块的密度 E.液体的密度(2)步骤①中将“浮漂器”置于溢水杯中,判断溢水杯中水为“适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步骤②③,该组同学得出结论:烧杯中所收集水的重力等于砝码的总重力,即G排=G砝码。据此推测其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同学认为,“往上托盘加砝码”的操作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四、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30分)27.(8分)台风是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2)台风、洪灾过后,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用消毒剂。小明要配制2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如图乙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毫升 需要水多少毫升 请写出计算过程。(3)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那么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8.(4分)小科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发现瓶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将碳酸饮料倒入干净的塑料杯中,小科发现碳酸饮料中的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再加入几粒葡萄干,发现葡萄干沉入杯底,不久,有些葡萄干吸附了气泡上升,上升到液面后,又下沉到杯底,如此反复,像“跳舞”一样。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29.(10分)某小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艇项目,过程如下:【产品设计】如图甲所示为该小组自制的潜艇,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的厚度不计,各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实现潜艇的浮沉。【检验产品】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表所示为该小组制定的评价量规。自制潜艇评价量规验标评价指标 验标评价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功能舱分区设计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大于水舱且不进水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 生活舱和水舱没有独立分开浮沉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成品外形 成品简洁、美观 成品复杂,美观度一般 成品不完整(1)图乙中,潜艇完成从B位置到水面A位置上浮的过程,其浮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评价量规中“_______________”处补充完整。(3)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为0.65kg,体积为800cm3,现有100mL和200mL两种规格的注射器,为了使该小组的潜艇实现在水中悬浮.请通过计算说明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注射器。(潜艇在沉浮过程中整个装置都保持完整,不可以拆装,g取10N/kg)30.(8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g取10N/kg)(1)求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求物体的密度ρ。(3)若用细线悬挂一个体积不变的木球(ρ木=0.5g/cm3)且使两者悬浮,如图丙所示,则木球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第四章综合测评卷1.A 2.B 3.D 4.C 5.D 6.B 7.C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B 15.D16.溶质 酒精 17.(1)悬浊液 过滤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8.(1)饱和 (2)变大 19.(1)C C (2)乙 20.(1)蒸发结晶 (2)B 28.6% 21.30 322.(1)漂浮 (2)0.6×103 23.(1)操作⑤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C (4)减少左盘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5)B24.(1)溶解的M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成正比,溶剂的质量对M的溶解性无影响(2)5g的物质M全部溶解了,因此无法探究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3)物质M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否相同 (4)21g25.(1)正确 (2)c、d(或a、c、d) (3)再装入或取出部分橡皮泥(部分重物) (4)①小于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6.(1)ABDE (2)将小石块放入上托盘时,有少量水溢出(或水位刚好达到溢水口处)(3)水位刻度线与水面相平 (4)往上托盘加细食盐27.(1)③ (2)100mL 110mL (3)偏大28.小科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瓶内气压变小,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所以瓶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液体的压强逐渐减小,气泡体积变大;葡萄干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气泡,使得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因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上升到液面后,气泡破裂,导致它受到的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下沉到杯底。29.(1)先不变,后变小 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潜艇内打气 (2)潜艇能顺利实现下潜、上浮、悬浮、漂浮 潜艇能下潜、上浮、悬浮、漂浮,但较困难 潜艇不能实现下潜、上浮、漂浮(3) 150mL;假设注射器抽出多少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水进入水舱,则注射器的容积应大于150mL,因此应选200mL的注射器。30.(1) 2N (2)3×103kg/m3 (3) 8×10—4m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