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运动的快慢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基础巩固
速度
1.单位换算:72 km/h= m/s;25 m/s= km/h.
2.在物理学中,我们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3.(2024·佛山月考)如图所示,在巴黎奥运会100米自由泳项目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为中国再添一金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振奋人心.运动员们到达终点前观众判断谁游得快的根据是
(   )
A.听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B.在相同的时间内,游过的距离的长短
C.游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D.游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4.(2024·深圳月考改编)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前进,则先到达B地的是
(   )
A.小张 B.小王 C.小李 D.以上都不对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是广清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处到清远的距离为 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清远,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h,汽车上的小明看到标志牌迅速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
6.[物理观念]某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指向如图所示的位置,由图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km/h;该汽车以此速度行驶20 min通过的路程是 km.
@能力提升
7.(2024·清远期中)如表为小明用手机软件记录的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 min,通过的路程为 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m.
总步数(步) 步频(步/分钟) 速度(km/h) 消耗(大卡)
3 000 150 9 124
8.小唐家在双休日自驾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km/h;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的情形,则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km,所用时间为 h.
9.(2024·深圳期中改编)小婷同学和父母一起从湖南乘车去深圳游玩,某时刻她所乘坐汽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同时她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
(1)小婷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多少?该汽车是否超速?
(2)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0.5 h,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深圳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拓展培优
10.[科学思维]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已知车长150 m.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小明测得动车车头从桥头到桥尾所用时间是20 s.求:(整个运动过程中车速保持不变)
(1)动车的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3)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基础巩固
匀速直线运动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 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这个物体在第3 s的速度
(   )
A.一定是2.5 m/s B.可能是2.5 m/s
C.可能是5 m/s D.不确定
2.(2024·佛山期中)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跟时间t成反比
C.路程s跟时间t成正比 D.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跟时间t成反比
3.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1 s,则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为多少?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
4.[科学思维]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5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为20 m
B.甲车的速度为4 m/s
C.乙车的速度一直不变
D.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运动的
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问:
(1)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2)甲物体3.5 s内通过的距离为多少?
(3)乙物体前5 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运动的比例问题
6.(2024·江门期中)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运动速度的5倍,甲车行驶时间与乙车行驶时间之比是1∶3,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5∶1 B.5∶3 C.1∶5 D.3∶5
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
A.8∶9 B.9∶8 C.1∶2 D.2∶1
有关列车时刻表的计算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表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问:
车站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时间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 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能力提升
9.星期一早晨8:00小王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距离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距离为3 600 m.他从家骑自行车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时2 min,然后两人一起骑自行车到达学校.
(1)已知学校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8:20,要想不迟到,他们从书店到学校的最小平均速度为多少?
(2)如果他们刚到达学校就上课了,请问小王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拓展培优
10.[科学思维]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有一辆汽车正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问:
(1)此车10 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 m,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3)若制动过程用了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30 m,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基础巩固
速度
1.单位换算:72 km/h= 20 m/s;25 m/s= 90 km/h.
2.在物理学中,我们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C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3.(2024·佛山月考)如图所示,在巴黎奥运会100米自由泳项目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为中国再添一金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振奋人心.运动员们到达终点前观众判断谁游得快的根据是
( B )
A.听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B.在相同的时间内,游过的距离的长短
C.游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D.游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4.(2024·深圳月考改编)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前进,则先到达B地的是
( C )
A.小张 B.小王 C.小李 D.以上都不对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是广清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处到清远的距离为 50 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清远,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0.5 h,汽车上的小明看到标志牌迅速向后运动,他是以 汽车(或自己) 为参照物的.
6.[物理观念]某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指向如图所示的位置,由图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 km/h;该汽车以此速度行驶20 min通过的路程是 30 km.
@能力提升
7.(2024·清远期中)如表为小明用手机软件记录的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 20 min,通过的路程为 3 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1 m.
总步数(步) 步频(步/分钟) 速度(km/h) 消耗(大卡)
3 000 150 9 124
8.小唐家在双休日自驾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80 km/h;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的情形,则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40 km,所用时间为 0.5 h.
9.(2024·深圳期中改编)小婷同学和父母一起从湖南乘车去深圳游玩,某时刻她所乘坐汽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同时她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
(1)小婷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多少?该汽车是否超速?
(2)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0.5 h,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深圳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1)由题图甲可知,小婷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为110 km/h;由题图乙可知,汽车在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
(2)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0.5 h,汽车通过的路程
s1=v1t1=110 km/h×0.5 h=55 km
(3)由题图乙可知,从标志牌处到深圳的路程s2=20 km,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深圳至少需要的时间t2=== h=10 min
答:(1)小婷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110 km/h,该汽车没有超速;(2)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0.5 h,汽车通过的路程是55 km;(3)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深圳至少需要10 min.
@拓展培优
10.[科学思维]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已知车长150 m.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小明测得动车车头从桥头到桥尾所用时间是20 s.求:(整个运动过程中车速保持不变)
(1)动车的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3)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解:(1)大桥长s1=1 000 m,车头过桥用时t1=20 s
动车速度v1===50 m/s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2=s1+s车=1 000 m+150 m=1 150 m
(3)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t2===23 s
答:(1)动车的速度为50 m/s;(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1 150 m;(3)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为23 s.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基础巩固
匀速直线运动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 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这个物体在第3 s的速度
( A )
A.一定是2.5 m/s B.可能是2.5 m/s
C.可能是5 m/s D.不确定
2.(2024·佛山期中)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跟时间t成反比
C.路程s跟时间t成正比 D.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跟时间t成反比
3.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甲 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相同时间内甲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 ;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1 s,则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为多少?
解:由题图甲可知,甲物体的运动路程
s=6.00 cm=0.06 m
用时t=4×0.01 s=0.04 s
甲的速度v===1.5 m/s
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为1.5 m/s.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
4.[科学思维]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在5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为20 m
B.甲车的速度为4 m/s
C.乙车的速度一直不变
D.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运动的
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问:
(1)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2)甲物体3.5 s内通过的距离为多少?
(3)乙物体前5 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1)由题图知,甲物体在4 s内通过的路程s甲=8 m
根据v=可得,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v甲===2 m/s
(2)由题图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物体3.5 s内通过的距离
s=v甲t=2 m/s×3.5 s=7 m
(3)根据题图可得,乙物体在前5 s内通过的路程s乙=8 m
乙物体前5 s的平均速度
v乙===1.6 m/s
答:(1)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2 m/s;(2)甲物体3.5 s内通过的距离为7 m;(3)乙物体前5 s的平均速度为1.6 m/s.
运动的比例问题
6.(2024·江门期中)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运动速度的5倍,甲车行驶时间与乙车行驶时间之比是1∶3,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B )
A.5∶1 B.5∶3 C.1∶5 D.3∶5
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C )
A.8∶9 B.9∶8 C.1∶2 D.2∶1
有关列车时刻表的计算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表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问:
车站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时间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 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解:(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1=11:45-9:15=2.5 h
(2)苏州到常州的时间t2=10:33-9:53=40 min= h
苏州到常州的里程s1=v1t2=129 km/h× h=86 km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时间为2.5 h;(2)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86 km.
@能力提升
9.星期一早晨8:00小王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距离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距离为3 600 m.他从家骑自行车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时2 min,然后两人一起骑自行车到达学校.
(1)已知学校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8:20,要想不迟到,他们从书店到学校的最小平均速度为多少?
(2)如果他们刚到达学校就上课了,请问小王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1)要想不迟到,则他们从书店到学校的时间最多为
t1=20 min-5 min-2 min=13 min=13×60 s=780 s
从书店到学校的路程s1=3 600 m
他们从书店到学校的最小平均速度v1==≈4.62 m/s
(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2=1 800 m+3 600 m=5 400 m
总时间t2=20 min=1 200 s
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v2===4.5 m/s
答:(1)要想不迟到,他们从书店到学校的最小平均速度为4.62 m/s;(2)小王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4.5 m/s.
@拓展培优
10.[科学思维]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有一辆汽车正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问:
(1)此车10 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 m,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3)若制动过程用了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30 m,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已知汽车的速度v=20 m/s,则10 min行驶的路程
s=vt=20 m/s×10×60 s=1.2×104 m
(2)司机的反应时间
t反应===0.7 s
(3)司机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所用的时间
t'=t制动+t反应=2.3 s+0.7 s=3 s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v'===10 m/s
答:(1)此车10 min行驶的路程是1.2×104 m;(2)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 s;(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