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声音的特性 课时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巩固
音调
1.(2024·广州天河区二模改编)如图所示,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出激扬的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振动的频率越快
B.用大小不同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改变了鼓声的音调
C.敲击鼓面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鼓声的音调
D.鼓面上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鼓面振动发出超声波
2.(回归教材)(2024·广州二模改编)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听到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哨音由竹管内的空气振动产生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用力吹可以增加哨音的音调
C.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变低
D.保持吹气的力度不变,上下推拉“活塞”,管内空气振动频率不变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保持活塞位置不变,用力吹可以增加哨音的响度,而音调不变,故B错误;向上推“活塞”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变快,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是通过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故CD错误.
3.地震发生时,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 D )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频率/Hz)
蝙蝠 1 000~120 000
猫 60~65 000
狗 15~50 000
大象 1~20 000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响度
4.[物理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小明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小明控制声音的
( B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5.(2024·梅州月考)如图甲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重做上面的实验,如图乙所示,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远 (选填“远”或“近”),说明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 转换 法.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响度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不同大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音色
7.(2024·广州二模)如图是贵州“村超”活动中芦笙铜鼓舞的表演现场,芦笙的声音清越、高雅.观众之所以能够在乐器中一下辨别出芦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8.有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
( B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9.[传统文化]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听到的鼓声主要是由鼓槌传播的
C.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声音三个特性的波形图
1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解析】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题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甲、乙、丙的波形不同,即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题图可知,甲、乙、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科学思维]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个示波器做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每次实验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三个波形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 甲 ,音调最高的是图 乙 .
@能力提升
12.(2024·广州中考)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
( C )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13.(2024·广州白云区一模)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如图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 s,十三号弦用时4 s,则八号弦发出的声音
( C )
第13题图
A.响度比十三号弦大 B.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小
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频率为220 Hz
14.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然后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步骤.
第14题图
(1)此实验研究的是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 振幅 有关,物体的 振幅 越大,产生声音的 响度 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
(4)音叉发出的声音在传播到远处的过程中,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拓展培优
15.[科学探究]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 500年的历史,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粗细 的关系,若她要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a、b 两根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控制变量法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声音的 音调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图乙),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松紧程度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巩固
音调
1.(2024·广州天河区二模改编)如图所示,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出激扬的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振动的频率越快
B.用大小不同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改变了鼓声的音调
C.敲击鼓面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鼓声的音调
D.鼓面上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鼓面振动发出超声波
2.(回归教材)(2024·广州二模改编)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听到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哨音由竹管内的空气振动产生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用力吹可以增加哨音的音调
C.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变低
D.保持吹气的力度不变,上下推拉“活塞”,管内空气振动频率不变
3.地震发生时,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   )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频率/Hz)
蝙蝠 1 000~120 000
猫 60~65 000
狗 15~50 000
大象 1~20 000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响度
4.[物理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小明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小明控制声音的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5.(2024·梅州月考)如图甲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重做上面的实验,如图乙所示,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 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不同;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不同大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音色
7.(2024·广州二模)如图是贵州“村超”活动中芦笙铜鼓舞的表演现场,芦笙的声音清越、高雅.观众之所以能够在乐器中一下辨别出芦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8.有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9.[传统文化]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听到的鼓声主要是由鼓槌传播的
C.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声音三个特性的波形图
1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1.[科学思维]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个示波器做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每次实验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三个波形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 ,音调最高的是图 .
@能力提升
12.(2024·广州中考)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
(   )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13.(2024·广州白云区一模)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如图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 s,十三号弦用时4 s,则八号弦发出的声音
(   )
第13题图
A.响度比十三号弦大 B.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小
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频率为220 Hz
14.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然后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步骤.
第14题图
(1)此实验研究的是 与 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 有关,物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 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4)音叉发出的声音在传播到远处的过程中,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选填“改变”或“不变”).
@拓展培优
15.[科学探究]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 500年的历史,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根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声音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图乙),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