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基础巩固升华和凝华1.(2024·广州期末)如图所示,用水浴法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碘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看到紫色气体,分析判定碘锤中的碘颗粒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学科节”上,老师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 变成气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得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 而形成了白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2024·广州一模)祖国大地幅员辽阔,2024年2月,我国中北部地区有美丽的雾凇景观,如图1所示.南方部分城市却出现“回南”现象,导致墙壁等“出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C.墙壁等“出汗”是熔化现象D.墙上小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4. 热爱做家务的小明从冰箱冷冻层把猪肉拿出来后,没多久就看到猪肉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如图所示.霜是空气中的 遇到冰冷的猪肉而发生的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白霜形成时猪肉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寒潮来临时,有些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形成过程中需要 热;此时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循环6.[科学态度与责任]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B.水在循环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C.水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7.[科学思维](2024·广州增城区期末)水循环是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环节,图中甲、乙、丙代表了水的三种状态,其中乙是水,乙放热变成甲,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水蒸气 B.丙变成乙是汽化C.丙变成甲的过程要放热 D.甲变成乙是升华,需要吸热@能力提升8.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地变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在地上,湿地瓜片慢慢变干B.盆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9.2024年8月以来,受连晴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大部分区县出现高温干旱现象,在具备作业条件下相继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该措施是将大量的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喷洒到空中,从而达到降雨的效果.下列有关人工增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形成的B.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汽化形成的C.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容易升华放热D.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导致水蒸气遇冷形成的10.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图乙,“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无霜,来岁饥荒”——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小雪收葱,不收就空”——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拓展培优11.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小华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 ℃.由于碘的熔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沸点,所以在图甲中碘 熔化、升华,在图乙中碘 熔化、 (以上三空选填“会”或“不会”)升华,因此图 (选填“甲”或“乙”)方案更好一些.第4节 升华和凝华@基础巩固升华和凝华1.(2024·广州期末)如图所示,用水浴法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碘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看到紫色气体,分析判定碘锤中的碘颗粒发生了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学科节”上,老师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 升华 变成气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得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 液化 而形成了白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2024·广州一模)祖国大地幅员辽阔,2024年2月,我国中北部地区有美丽的雾凇景观,如图1所示.南方部分城市却出现“回南”现象,导致墙壁等“出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C.墙壁等“出汗”是熔化现象D.墙上小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4. 热爱做家务的小明从冰箱冷冻层把猪肉拿出来后,没多久就看到猪肉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如图所示.霜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 遇到冰冷的猪肉而发生的一种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白霜形成时猪肉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寒潮来临时,有些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内 (选填“内”或“外”)表面,形成过程中需要 放 热;此时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循环6.[科学态度与责任]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B )A.水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B.水在循环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C.水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7.[科学思维](2024·广州增城区期末)水循环是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环节,图中甲、乙、丙代表了水的三种状态,其中乙是水,乙放热变成甲,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是水蒸气 B.丙变成乙是汽化C.丙变成甲的过程要放热 D.甲变成乙是升华,需要吸热@能力提升8.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地变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D )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在地上,湿地瓜片慢慢变干B.盆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9.2024年8月以来,受连晴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大部分区县出现高温干旱现象,在具备作业条件下相继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该措施是将大量的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喷洒到空中,从而达到降雨的效果.下列有关人工增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形成的B.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汽化形成的C.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容易升华放热D.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导致水蒸气遇冷形成的10.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B )A.图甲,“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图乙,“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无霜,来岁饥荒”——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小雪收葱,不收就空”——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拓展培优11.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小华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 ℃.由于碘的熔点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沸点,所以在图甲中碘 会 熔化、升华,在图乙中碘 不会 熔化、 会 (以上三空选填“会”或“不会”)升华,因此图 乙 (选填“甲”或“乙”)方案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4 升华和凝华 - 学生版.docx 3.4 升华和凝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