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基础巩固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1.(2024·广州二模)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广州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靠近眼睛的镜片,能使光线靠近主光轴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2.如图是某种望远镜的简易结构与光路图,它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 (选填“长”或“短”),能使远方物体成一个清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3.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了物镜上,则视野中( )A.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C.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出现了一只小飞虫视角4.如图所示,小明在不同的距离观察高度不同的树,下列四个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最大的是( )A.距离10米,树高3米 B.距离20米,树高3米C.距离10米,树高5米 D.距离20米,树高5米5.[物理观念]如图是2024年10月17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制作望远镜6.(回归教材)小明用两块凸透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观察到的远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于是他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对望远镜做了改进.第一种是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 把所成的像先上下颠倒一次,再左右颠倒一次;第二种是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 ,望远镜所成的像就是正立的了.(均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能力提升7.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合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用它来观察夜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空中的月亮是光源B.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C.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8.小明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望远镜,其中物镜的焦距约为20 cm,直径约为5 cm;目镜的焦距约为10 cm,直径约为4 cm.则他制作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为 倍,若他想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应重新选择一个焦距更大的 (选填“目镜”或“物镜”).@拓展培优9.[科学探究]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1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焦距用f2表示)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所示,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知细微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1)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2)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填字母)是一致的.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过强,应选择 (填字母)作为反光镜.A.大光圈 B.平面镜 C.凹面镜(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选填“b”“p”“q”或“d”).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基础巩固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1.(2024·广州二模)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广州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靠近眼睛的镜片,能使光线靠近主光轴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2.如图是某种望远镜的简易结构与光路图,它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 长 (选填“长”或“短”),能使远方物体成一个清晰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3.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了物镜上,则视野中( B )A.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C.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出现了一只小飞虫【解析】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实像,而物镜上的小飞虫在1倍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因此小飞虫不会在视野中出现.故选B.视角4.如图所示,小明在不同的距离观察高度不同的树,下列四个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最大的是( C )A.距离10米,树高3米 B.距离20米,树高3米C.距离10米,树高5米 D.距离20米,树高5米5.[物理观念]如图是2024年10月17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B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制作望远镜6.(回归教材)小明用两块凸透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观察到的远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于是他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对望远镜做了改进.第一种是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 平面镜 把所成的像先上下颠倒一次,再左右颠倒一次;第二种是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 凹透镜 ,望远镜所成的像就是正立的了.(均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能力提升7.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合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用它来观察夜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夜空中的月亮是光源B.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C.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解析】夜空中的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题图中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成在目镜1倍焦距以内,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BD错误.8.小明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望远镜,其中物镜的焦距约为20 cm,直径约为5 cm;目镜的焦距约为10 cm,直径约为4 cm.则他制作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为 2 倍,若他想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应重新选择一个焦距更大的 物镜 (选填“目镜”或“物镜”).@拓展培优9.[科学探究]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1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焦距用f2表示)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所示,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知细微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1)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2)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C (填字母)是一致的.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过强,应选择 B (填字母)作为反光镜.A.大光圈 B.平面镜 C.凹面镜(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q (选填“b”“p”“q”或“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 学生版.docx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