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新人教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轻质减负】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新人教八上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使用教材 新人教版(2024) 教材页数 P31-40
单元名称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主题范畴: 人与自然 主题群:自然生态 子主题:植物动物,生态保护,生命教育 单元话题:神奇的植物和动物 以下是单元内容分析表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言大观念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阅读语篇1(对话):Ella和Chen Jie关于竹子的讨论——介绍竹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听力语篇(2段对话):Section A 1b & 1c 关于动植物知识的测试阅读语篇2(说明文):Section B 2a-2e 蓝鲸的介绍——了解蓝鲸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阅读语篇3(科普文):Section B 1a-1e 蜜蜂的重要性——探讨生态保护写作语篇(海报制作):Project "制作植物或动物海报"——综合展示学习成果语言知识语音:形容词最高级的发音规则与语调运用词汇:描述性形容词及其最高级形式;动植物主题词汇语法: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规则与句型结构语篇: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比较对比型语篇的组织方式语用:用最高级结构描述特征→解释原因→表达观点文化意识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不拔、谦虚正直、君子品格,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认识不同文化对动植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了解中西方在环境保护理念上的异同,培养全球生态保护意识。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蜜蜂、蓝鲸等生物的生态作用,认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动植物的认知差异,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提取信息、梳理结构、推理判断表达性技能:描述特征、阐述观点、制作展示 学习策略 词汇学习策略:通过分类记忆动植物词汇;利用词根词缀学习形容词最高级;通过语境猜测生词含义;制作词汇卡片加强记忆。 语法学习策略:总结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规则;通过例句理解语法规则;在语境中练习语法运用;通过对比掌握用法差异。 阅读策略:使用预测技巧;通过标题和图片获取信息;运用扫读和略读技巧;做读书笔记和批注。 写作策略:列写作提纲;使用连接词使文章连贯;注意段落结构;修改和完善作品。 合作学习策略:在小组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任务。 自主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查阅资料;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评价反思策略: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反思学习中的问题;接受他人的反馈;调整学习策略。
表二:单元大观念:
学情分析
(一)基础知识 学生已初步掌握常见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形式(如 tall/taller, big/bigger),并能进行简单的人物或事物对比。然而,对于形容词最高级的系统性规则,特别是多音节形容词前加“the most”(如 the most beautiful, the most useful)的构成方式,以及不规则最高级(如 good → the best, bad → the worst)的掌握仍不牢固,容易与比较级规则混淆。在词汇方面,学生对描述动植物基础特征的词汇(如 big, small, tall)较为熟悉,但对于更具体、更学术化的自然特征词汇(如 heavy, ancient, powerful, fast-growing)以及表达生态与文化概念的核心词汇(如 ecosystem, protection, symbol, culture)积累不足,这会影响其对听力、阅读语篇的深度理解与自我表达的丰富性。在句型层面,学生能理解“A is + 比较级 + than B”这一基本结构,但对于最高级的核心句型,如“It is the + 最高级 + in/of...”和“It is one of the + 最高级 + 名词复数...”,其运用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均有待提高。。 (二)行为习惯 听力:学生能够从对话中抓取明显的最高级词汇(如 “the tallest”, “the largest”),但在处理信息密度较高的说明性语篇时(如介绍竹子的多种特性或蜜蜂的生态作用),对于支撑最高级表述的具体细节信息(如生长速度、具体数据、原因解释)的捕捉能力较弱,容易遗漏关键内容。 口语:学生能使用简单句说出某个动植物是“最…的”(如 “The blue whale is the biggest.”),但就某一主题(如“竹子文化”或“保护蜜蜂”)进行连贯、有逻辑的深入阐述能力不足。在扮演导游或进行项目展示时,往往难以将多个最高级事实有机组织起来,并缺乏使用连接词使表达更流畅的意识。 写作:在完成“特征卡”或“海报”等输出任务时,学生能写出孤立的最高级句子,但在构建段落(如“成长中的我”短文)时,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连贯性不强。同时,最高级的构成错误(如 “the most heavy”, “the beautifulest”)可能出现,且在描述个人成长变化时,倾向于使用空泛的评价(如 “I am better.”),而缺乏结合具体事例(如在某个学科上更努力、性格上更开朗等)进行生动描述的能力。 (三)关键能力 针对学生在最高级规则运用、学术词汇积累以及信息整合表达等方面的薄弱点,本单元教学将设计针对性强的学习活动。包括:通过语法聚焦和对比练习,强化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区分与准确使用;通过听力记笔记、阅读思维导图等任务,训练学生从复杂语篇中筛选、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并通过“竹子文化”海报制作、“成长中的我”短文写作等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将语言知识(最高级)与主题意义(生态保护、文化认同、自我成长)相结合,最终提升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单元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神奇的动植物)” 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如从 “辨识自然奇观的卓越特征” 到 “探究动植物与人类文化的连接” ,再到 “理解生态依存关系并反思自我成长” 的逻辑进阶)。学生在主题统领下的多个语篇中获取语言知识(形容词比较级与最高级、自然特征词汇等)和文化知识(动植物的生态价值、文化象征及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调动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更好地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运用形容词最高级(规则变化如 the tallest, the most beautiful;不规则变化如 the best, the worst)描述动植物“世界之最”的特征;使用最高级核心句型谈论动植物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表达对自然生态的观点与思考;通过整合 “自然特征、文化象征、生态保护、自我成长” 等语义场景,提升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比较级与最高级结构的准确性,同时发展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说服力。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后,能够: 语言知识: 正确使用形容词最高级,并能与比较级进行区分。掌握描述动植物特征与生态角色的核心词汇。熟练运用最高级核心句型来定义和评价事物。 语言技能: 用英语描述和介绍动植物的卓越特征,并完成“神奇动植物特征卡”。围绕某一特定动植物的文化意义或生态价值,收集信息并制作主题海报,进行有条理的阐述。结合自身经历,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叙述个人在身体、学习、性格等方面的成长变化,完成“成长中的我”短文。 文化意识: 理解动植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跨文化理解。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普世的价值追求,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伦理意识。 思维品质: 分析和评价动植物的独特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中,反思个人成长,并能够就生态保护问题提出简单的、建设性的看法,提升逻辑论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及教材板块 课型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第一课时: Section A 1a - Pronunciation 听力语音课 1. 识别并使用 long, heavy, tall, beautiful 等核心形容词描述动植物特征。 2. 听关于“世界之最”动植物的对话,提取关键信息(如 the largest, the heaviest),完成排序与匹配练习。 3. 用 “What's amazing about... It's the...” 句型与同伴交流动植物特征,初步运用最高级。 4. 准确朗读含最高级的单词及句子,注意语音语调与句子重音。 特征卡填写准确率检查; 听力任务完成度; 同伴对话展示互评(信息准确性、发音); 语音模仿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Section A2a - 2e 听说课 角色扮演关于“竹扇”与“竹海”的对话,模仿语气并理解竹子文化内涵。 2. 梳理对话中竹子的特征(fastest-growing, most useful)及其文化象征意义(a symbol of goodness)。 3. 完成关于竹子的思维导图,整合其自然特征与文化价值信息。 角色扮演小组互评(流畅度、文化信息传递); 思维导图完整性检查。
第三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3a - 3c 语法课 1. 归纳形容词最高级构成规则(单/双音节+est,多音节 the most + 原级,不规则变化 the best/the worst)。 2. 完成最高级单项填空与语篇填空练习(如银杏树短文)。 3. 小组活动:运用最高级进行“世界之最”动植物竞猜或描述,强化语法运用。 语法练习正确率统计; 小组活动参与度与表达准确性评价。
第四课时: Section B 1a - vocabulary 阅读讨论课 1. 识别并理解文中用于强调蜜蜂重要性的最高级词汇(如 the greates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2. 梳理蜜蜂的重要性(传粉)、有趣事实(筑巢、舞蹈)及面临问题(数量下降),完成思维导图。 3. 开展“如何保护蜜蜂”的讨论,用最高级阐述其生态价值及保护必要性。 思维导图完整性; 课堂讨论贡献度与逻辑性评价(语言运用、观点深度)。
第五课时:Section B 2a - 3c 读写课 1. 阅读“蓝鲸”短文,提取关于重量、栖息地、食物、寿命等事实信息,完成信息表。 2. 分析短文结构,模仿并以第一人称(“Hello! I'm Billy the Blue Whale...”)改写段落,练习视角转换与信息整合。 3. 构思并完成“成长中的我”短文初稿,运用比较级与最高级描述自身变化。 信息表填写准确性; 第一人称改写段落评分(创造性、语言准确性); 短文初稿同伴互评(结构、内容)。
第六课时:Project 4a - 4d + Reflecting 项目拓展课 1. 小组合作,制作并完善以“最神奇的动植物”为主题的海报(文字、图片、图表)。 2. 在班级展示海报,并担任“讲解员”介绍所选动植物的“神奇之处”(运用最高级)。 3. 展示“成长中的我”终稿,分享个人成长感悟,并进行单元学习反思。 海报展示全班投票评选(内容、语言、视觉设计); 成长短文终稿教师评分(语言运用、内容深度、反思性)。
培优补弱建议与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描述与比较能力,但对 “最高级的准确运用” 和 “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度表达” 存在层次差异。本单元话题“神奇的动植物”贴近自然,趣味性强,优生可拓展语言的复杂性与思想的深度,学困生则需巩固最高级基础、建立用英语介绍自然世界的信心。 1. 培优策略 拓展提升: 进阶阅读:提供关于极端环境动植物(如深海生物、沙漠植物)的英文短篇,要求学生分析文中如何运用最高级和复杂句型来定义和强调其独特性,并仿写一篇“介绍本地一种神奇动植物”的说明文,使用 not only... but also..., which makes it one of the most... 等高级结构。 研究性学习:鼓励优生选择一种濒危动植物进行小型项目研究,撰写一份简短的“保护倡议书”,综合运用最高级阐述其生态价值(one of the most crucial...)和保护的紧迫性(the most urgent thing we can do...)。 口语强化: 生态议题辩论:组织“保护关键物种VS保护生态系统整体”的小型辩论,引导学生运用最高级来论证各自观点(例如,“Be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ollinator, so we should focus on them.” Vs “Protecting the most complete ecosystem is the best way to save all species.”)。 “神奇自然”导览模拟:举办“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活动,优生需为一种动植物撰写讲解词并脱稿展示,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能灵活应对“观众”关于该物种“何以称最”的提问。 思维与文化拓展: 推荐观看纪录片片段(如《我们的星球》),分析旁白中最高级的修辞效果,探讨媒体如何运用语言来引导观众关注生态。 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中同一动植物的不同象征意义(如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撰写反思日志,探讨语言与文化视角如何影响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保护态度。 2. 辅弱措施 基础巩固: 专项练习:针对最高级 -est / the most 的构成规则及 the best, the worst 等不规则形式,设计分层练习: 基础层:规则最高级变形填空(e.g., tall → ______; useful → ______)。 进阶层:用最高级完成句子(e.g., The blue whale is ______ (large) animal in the world.)。 巩固层:在简短语段(如关于银杏树的段落)中填入所给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 个别辅导: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通过学生熟悉的动植物图片(如校内的树、常见的宠物)进行一对一问答,帮助学困生建立“the + 最高级”的语感,纠正 the most large 等常见错误。 趣味教学: “最高级”猜谜游戏:开展“你说我猜”活动,一位学生用最高级描述一种动植物(e.g., “It's one of the fastest animals on land.”),另一位猜是什么。 “生态英雄”卡片制作:让学生选择一种动植物,为其制作一张简单的“英雄卡”,用最高级写出它的“超能力”(如:Strength: the strongest bite; Special Power: the best swimmer),在趣味中操练语言。 小组互助: 在制作“神奇动植物海报”和“成长中的我”短文时,实行异质分组,明确优生与学困生的分工。 优生负责资料整合、复杂句式的构思和最终的口头陈述;学困生则负责收集图片、书写基础事实性句子(如 It is the tallest tree.)以及在展示中读出自己负责的部分。通过合作,确保学困生全程参与并有所贡献,从而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