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第1课时Section A 1a-pronuncaition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轻质减负】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第1课时Section A 1a-pronuncaition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轻质减负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第1课时 Section A 1a-pronuncaition 教学设计
课型: 听说语音课
二、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掌握语言技能,听说课需重点培养学生听懂大意、捕捉细节及围绕话题表达观点的能力。本单元主题"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隶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中的"自然生态"子主题,同时关联"人与社会"范畴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子主题。
教材围绕"神奇动植物探索、特征描述、生态保护"等生活化情境,呈现形容词最高级(largest, fastest, most beautiful 等)及"A is the + 最高级 + in/of..." "A is one of the + 最高级 + 复数名词"等最高级功能句型,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学会用英语描述动植物的神奇特征,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与合作能力。
本课时(Section A 1a–1d)以"神奇动植物探索"为主情境,先通过图片观察、英语猜谜激活学生对"动植物特征描述"的经验认知,再通过 1b–1c 两段听力材料呈现关于动植物知识的对话,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取动植物信息与特征描述,完成编号与填空任务;随后借助对话跟读与语音训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最高级后缀-est 的发音规则,理解语调(升调、降调)在描述性句型中的运用规律。最终,通过"超级描述家""快速问答"等综合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描述动植物的神奇特征,实现从语言输入到真实输出的迁移,促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材解读
本课时包含多模态语篇:1a 为视觉语篇(动植物图片),1b-1c 为听觉语篇(两段对话录音),1d 为口语语篇(比较表达练习)。1b 对话呈现 Emma 和Yaming 关于动物知识的测试,1c 对话扩展至植物知识的讨论,两段对话沿着"动物特征→植物特征"的逻辑展开,既构成任务链(观察→猜测→听力→表达),又形成认知链(感知→理解→运用),符合新课标"主题意义统整"理念。
词汇方面,教材以 12 个描述性形容词(beautiful, big, fast, heavy 等)及对应最高级(most beautiful, biggest, fastest 等)为核心词汇,辅以 moss, redwood, cheetah, blue whale 等专业名词,构建"动植物特征描述"的真实语料库。语法方面,重点呈现形容词最高级的基础表达——"A is the + 最高级 + in/of..."和"A is one of the + 最高级 + 复数名词",系统呈现"描述特征"的交际功能。
活动设计呈梯度推进:1a 借助图片观察预热"神奇动植物"主题,1b 首次听力 抓取"动植物—特征"匹配信息,1c 二次听力补全细节并理解对话含义;1d 口语练习实现语言输出;语音板块聚焦发音和句子重音训练。整体编排遵循"先输入再输出、先整体再细节、先语言再语音"的认知路径,既扫除听说障碍,又搭建口语支架,最终实现"能用英语谈神奇、能规范用最高级、能自然读对话"的单元起始目标。
本课时是单元整体教学的起始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时,它既是对形容词原级知识的复习和拓展,又是对形容词最高级学习的初步探索,为后续深入学习形容词最高级的语法规则、文化内涵和实际运用奠定基础。同时,本课时通过丰富的听说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兴趣,为后续的阅读、写作等综合技能训练做好铺垫,并为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情分析
1. 基础知识
词汇:多数学生已掌握 beautiful, big, fast, heavy 等基础描述性形容词,但对intelligent, dangerous 等较长形容词的读音、拼写不熟悉;易混淆最高级规则变化(如 most beautiful 误写为 beautifulest)与不规则变化(如 good 的最高级易误写为 goodest)。对专业动植物词汇如 cheetah, redwood, moss 的发音和拼写错误率高达 65%。
语法:接触过简单的比较表达(如 A is bigger than B),但对 "A is the + 最高级+ in/of..." 最高级结构及 "A is one of the + 最高级 + 复数名词" 的运用不熟练;不会根据语境灵活选择最高级句型,仅约 40% 的学生能正确运用最高级描述三者以上的比较。
语音:能跟读简单单词,但对最高级后缀 -est 的发音(/ st/)掌握不标准;在最高级句型中,句子重音的放置位置不准确,约 55% 的学生不能正确强调最高级词汇;朗读时语调平淡,缺乏对神奇动植物的情感表达。
2. 行为习惯
课前:学生较少主动观察并描述身边动植物的特征;预习多停留在背诵单词,缺乏对最高级用法的自主探究;约 30% 的学生能主动收集关于神奇动植物的资料,大部分学生依赖教师提供的材料。
课中:乐于参与图片观察、猜谜等互动活动,但在运用最高级进行连贯对话时易怯场;听力时习惯孤立抓取单词,难以结合语境理解动植物特征的描述逻辑;小组讨论时约 25% 的学生表现活跃,其余学生参与度不高。
课后:作业多以抄写最高级单词和句型为主,缺少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最高级描述动植物的实践;约 60% 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创新性表达较少。
3. 关键能力
信息获取:能借助图片猜测动植物名称与特征,但在 1-2 分钟的对话听力中,准确抓取 "动植物 — 特征 — 最高级描述" 三类信息的成功率约 50%;对细节信息如具体数据、地理位置等的捕捉能力较弱。
交际策略:能使用简单最高级句子(如 It is the biggest),但运用 "What is the most amazing about... " 等句型进行完整对话的学生仅占 25% 左右;在交流中遇到生词时,约 70% 的学生选择放弃,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文化意识:对世界各地神奇动植物的了解有限,如不熟悉非洲猴面包树、北美红杉等特色植物,难以理解相关文化背景;生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约 45% 的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能利用录音跟读对话,但缺乏对自身语音、语调的自我纠错能力;不会主动归纳最高级的变化规则与用法规律,约 35% 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总结规律,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 情境输入:利用课件展示单元开篇图,通过"三问"(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为什么神奇)激活主题;播放热身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在视觉冲击中感受动植物的神奇。 2. 词汇巩固:开展"猜谜游戏"活动,学生根据特征描述猜测动植物名称,教师及时纠正拼写与发音错误,强化词汇运用。 3. 句型归纳:呈现听力对话中的核心最高级句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0秒,总结句型结构,完成"句型归纳卡"填写,教师巡视指导并补充讲解。
拓展性 目标 1. 听力训练:分两步开展听力任务,第一步听1b对话给动植物编号,同伴互查答案;第二步听1c对话,完成句子填空练习,教师结合“听力技巧卡”(抓“最高级词汇” “动植物名称”)进行点拨。 2. 对话练习:播放领读音频,学生跟读对话并模仿语音语调;两人一组抽取"动植物特征卡",用所学句型编写并演练对话,教师通过"表达星"评价表即时反馈。 3. 合作展示:四人一组,结合“最神奇的动植物”话题,讨论3分钟并编写简短对话,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展示,其他同学用贴纸投票"最佳表达组"。
挑战性 目标 1. 短视频任务:学生课后在家拍摄“我眼中最神奇的动植物”短视频,运用所学最高级句型进行描述,上传至班级群,次日课堂播放2-3条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评选“最佳描述奖”。 2. 展示卡设计: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神奇动植物特征卡”,用最高级句型列出3-4种动植物的神奇特点,在展示卡上配上简单图画,下节课在班级分享交流。 3. 生态思考:结合课堂所学,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要保护这些神奇的动植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现路径
预备性知识 学习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教材,跟读 12 个形容词及对应最高级,自录朗读音频上传,教师筛选易读错的单词(如 cheetah, redwood, intelligent)和发音(最高级后缀 -est 的发音 / st/)作为课堂纠音重点。 2. 课前小测:通过小程序完成 "形容词 — 最高级" 匹配练习,正确率低于80% 的内容自动加入课堂重点复习列表,特别关注多音节形容词和不规则变化。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情境输入:利用课件展示单元开篇图,通过 "三问"(看到什么、想到什 么、为什么神奇)激活主题;播放热身视频《Amazing World of Nature》,学 生观看并思考,在视觉冲击中感受动植物的神奇,自然引入单元主题。 2. 词汇巩固:开展 "动植物猜谜游戏" 活动,教师呈现特征描述(如 "It is the largest animal in the world"),学生猜测动植物名称,教师即时纠正拼写与发 音错误,强化核心词汇运用。 3. 句型归纳:呈现听力对话中的核心最高级句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30 秒,总结句型结构(A is the + 最高级 + in/of...),完成 "句型归纳卡" 填 写,教师巡视指导并补充讲解句型用法。
拓展性目标 实现路径 听力训练:分两步开展听力任务,第一步听 1b 对话给动植物编号,同伴互查答案;第二步听 1c 对话,完成句子填空练习,教师结合 "听力技巧卡"(重点抓取最高级词汇、动植物名称、数字信息)进行点拨指导。 对话练习:播放对话领读音频,学生跟读对话并标注语音语调;两人一组抽取 "动植物特征卡",用所学最高级句型编写并演练对话,教师通过 "表达星" 评价表(词汇准确性、句型正确性、语音语调)即时反馈。 3. 合作展示:四人一组,结合 "最神奇的动植物" 话题,讨论 3 分钟并编写简短对话,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展示,其他同学用贴纸投票 "最佳表达组",重点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流利性。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短视频任务:学生课后在家拍摄 "我眼中最神奇的动植物" 短视频,运用所学最高级句型进行描述(至少使用 3 个不同的最高级),上传至班级群,次日课堂播放 2-3 条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评选 "最佳描述奖"。 2. 展示卡设计: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 "神奇动植物特征卡",用最高级句 型列出 3-4 种动植物的神奇特点,在展示卡上配上简单图画或照片,下节 课在班级分享交流,教师总结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 3. 生态思考:结合课堂所学,学生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要保护这些神奇的动植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完成 "保护地球" 倡议书的撰写,培养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堂流程
基本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激活 背景 5分钟 Task 1: 出示单元开篇图,依次提出问题:"What do you see in the photo "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photo " "What makes plants and animals amazing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Task 2: 播放"神奇动植物"短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Which plant or animal impresses you most "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初步感知"神奇动植物"主题。 观看短视频,记录印象最深的动植物,准备分享。 1. 借助图片"三问",激活学生对"神奇动植物"的已有认知,为后续学习搭建生活桥梁。 2. 通过视频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概念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结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主题意义。
自主 学习 教师 引领 12分钟 Task 3: 开展"猜谜游戏"活动,在课件上呈现动植物特征描述(如"It is the largest animal in the world"),讲解游戏规则,巡视各小组,对猜测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Task 4: 出示1a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植物和动物名称,教授重点词汇:moss, redwood, cheetah, blue whale;播放1b听力录音,发放任务单(给动植物编号),录音结束后组织学生核对答案。 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猜谜游戏",根据特征描述猜测动植物名称,在游戏中学习新词汇。 观察1a图片,识别并说出图中的植物和动物,跟读并记忆新词汇;认真听1b录音,在任务单上给动植物编号,随后与同桌核对答案。 1. 游戏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自然习得词汇和句型,同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通过图片观察和词汇教学,为后续听力活动奠定基础;简短的听力任务降低入门难度,增强学生听力信心。
合作 学习 拓展 能力 15分钟 Task 5: 播放1c听力录音(2遍),发放任务单(包含句子填空练习),提示学生结合"听力技巧卡"(重点抓取最高级词汇、动植物名称)完成任务;录音结束后,组织小组内核对答案,教师巡视并针对普遍错误进行讲解。 Task 6: 播放对话领读音频,提示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组织"分组接力朗读",每组读一段对话,错一处扣1分,得分最高组获"朗读小明星"称号。 1. 认真听1c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句子填空;小组内互相核对答案,针对争议问题展开讨论,无法解决则向教师求助。 2. 跟读对话并模仿语音语调;参与"分组接力朗读",专注于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为小组争取分数。 1. 分层听力任务逐步提升难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听力技巧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听力方法,提高信息抓取能力。 2. 领读音频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示范,"接力朗读"活动强化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感知与运用,提升朗读流利度。
语言 应用 熟能 生巧 6分钟 Task 7: 提出话题"What is amazing about... ",发放"话题任务单"(包含动植物名称和特征提示);明确任务要求:两人一组,结合任务单提示,用所学最高级句型描述动植物的神奇特征,编写一段简短对话;巡视各小组,对句型运用错误的学生进行指导。 两人一组,参考"话题任务单"提示,先讨论动植物的神奇特征,再编写对话;对话编写完成后,在小组内演练2遍,调整语音语调和表达流畅度;部分小组自愿举手展示对话,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结合学生兴趣点(神奇动植物)设计话题,降低表达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任务单提供维度提示,为基础薄弱学生搭建表达支架;"编写—演练—展示"的过程,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提炼意义 情感升华 6分钟 Task 8: 呈现思维导图(包含"Size, Speed, Age, Beauty, Intelligence"等维度),提出问题:"Why are plants and animals amazing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每组推选1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Task 9: 总结学生分享内容,提炼核心观点:"Plants and animals are amazing because they are unique and important to our planet.",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结合思维导图维度,列举动植物的神奇之处,并探讨"为什么它们如此神奇";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2. 理解并认同"动植物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的观点,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保护自然"的看法。 1. 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神奇维度"提供清晰框架,"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逻辑性。 2. 通过意义提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奇动植物"的价值,实现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自我小结 检测练习 2分钟 Task 10: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小结",引导学生结合板书,用1-2句话总结本节课所学。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学到的知识",随后主动举手站起来总结。 2. 快速完成"检测题",核对答案后,用红笔修改错误,标记出自己仍不理解的知识点。 1. 自我小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形成系统认知,同时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小组内分享促进知识的巩固与交流。 2. 简短的检测练习快速诊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师调整后续教学(如针对薄弱点进行复习)提供依据,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作业布置 1分钟 Task 12: 布置分层作业,明确各层级要求: 1. 基础作业:抄写本节课12个核心形容词及对应最高级,每个单词抄3遍,并跟读对话录音,录制跟读音频上传。 2. 提升作业:用"A is the + 最高级 + in/of..."和"A is one of the + 最高级 + 复数名词"两种句型,各写2组对话,描述动植物的神奇特征,录音30秒展示对话。 3. 拓展作业:设计"神奇动植物特征卡",用最高级句型列出3-4种动植物的神奇特点,在展示卡上配上简单图画,下节课在班级分享。 分层作业设计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升:基础作业巩固词汇与语音,提升作业强化句型运用与口语表达,拓展作业实现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情感教育的结合,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