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思想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的能力。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极为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旧石器时代的原始
人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④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①不符合原始社会的状
况,不选。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均属于奴隶社会时期,②排除。
2.B【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
能力。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这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经济利益方
面存在根本对立,①正确。资本积累导致财富分化,加剧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④正确。资本主义剥削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支付工资掩盖对工人剩余
价值的剥削,而非依靠掠夺、奴役等手段占有剩余价值,②排除。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③排除。
3.A【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
能力。《共产党宣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
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①正确。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
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革命道路,可见《共产党宣言》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
论基础,②正确。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③错误。材料强调《共
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共产党人的信仰的影响,未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
然性进行论证,④不选。
4.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探究与建构的能
力。由材料可知,上述成就的取得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说明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工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①与材料
无关,不选。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错误.
5.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
价的能力。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②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
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开启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①排除。统一战线和武装
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④排除。
6.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的能
力。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①符合题意。完善的制度体系能规
范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③符合题意。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
【高三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高三思想政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关于
中国原始社会的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原始人群能用简单的文字进行交流
②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已会制造和使用铜器
③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资本论》第一卷一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延长工时或提高生产效率剥削工人,
将劳动力转化为剩余价值的源泉,批判资本积累导致财富集中与工人贫困化的“马太效应”,
预言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②资产阶级依靠掠夺、奴役等手段占有剩余价值
③解决工人贫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线
3.《共产党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刘
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共产党人,都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
上为人民谋解放的革命道路的。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
②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49年,我国年产15.8万吨粗钢,12.1万吨原油,3243万吨煤炭,43.1亿千瓦时电。2024
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0509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
【高三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
时。2025年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上述成就的取得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④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某市开展“讲述四史献礼‘七一’”主题活动。以下信息中
与历史相符的是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领导核心
④统一战线和党的组织领导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此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
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上述两次三中全会都强调制度建
设,是因为
①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②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决定国家治理的成效
③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④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全球殖民体系的构建,西方现代化始终伴随着对非西方世界的掠夺
与压迫。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构建了公平正义的国际发展观。通过“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可见,中国
式现代化
①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②深刻重塑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③探寻出一条更加公平的发展道路
④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杨靖字,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在牺牲前的100多天里,他与敌人作战
达47次。零下40℃,他双脚冻伤,手臂淌血,5天5夜没吃任何食物,但仍然双手持枪,一次
次打退敌人进攻。面对劝降,他说:“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启
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尊严
②发扬斗争精神,深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
③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
④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抓住历史机遇期,积极投身于建设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三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