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八上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八上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文学文化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4-25八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报道,一般为人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B.《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回忆性文章,全文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敬仰之情。
D.《答谢中书书》中的“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
2.(24-25八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B.新闻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个缺一不可;消息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也称“倒三角”。
C.《使至塞上》通过写慰边途中所见奇丽壮阔的边塞景观,表达被排挤的落寞,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以及虽遭排挤倍感愁苦却仍渴望报国的达观。
D.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龙门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4-25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小思同学写了一组知识卡片,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之分,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颈联是对偶句。
B.我们要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句中标点使用正确。
C.《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吴均,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我国战略核导弹完成了陆基近程、中程、中远程到洲际的系列化。这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的结果。——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4.(24-25八年级上·四川自贡·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一着惊海天》讲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在叙述与描写中融入抒情和议论。
B.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评价。
C.特写《“飞天”凌空》把运动员吕伟跳水时的精彩镜头,用几个“定格”的画面加以展示,细致描绘,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D.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5.(24-25八年级上·四川自贡·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回忆性散文,借写与藤野先生相处,赞扬了鲁迅的一腔爱国之情。
B.消息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C.烽烟是火台报警之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为其烟轻直且不易被风吹散。
D.《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6.(24-25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传记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系统记述的一种文章体裁,一般由他人记述;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C.《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该书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名著。
D.《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24-25八年级上·上海浦东新·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由五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起辅助作用。
B.传记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有自传和他传之分。但无论如何,传记所记载的都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构。
C.《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D.《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作者王维,字摩诘,有“诗魔”之称,和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24-25八年级上·辽宁营口·期中)选出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背影》和《白杨礼赞》都是散文,《背影》写人叙事,《白杨礼赞》托物言志。
D.“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
9.(24-25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属于新闻特写,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则属于新闻评论。
B.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记述自己的生平,他传记述他人的生平。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非常有特色。
C.在古代,有很多表时间的特殊词语,如“亭午”表“正午”,“夜分”指“半夜”,“旦”指“傍晚”,“朝”指“早晨”等。
D.在古诗文中,“采薇”一般比喻隐居不仕,“征蓬”常常比喻远行之人,“烽火”用来借指战事。
10.(24-25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B.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以记叙为主,可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和描写,用来记叙事件,或抒发某种情怀,或阐述某些观点。如《记承天寺夜游》就抒发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当他决绝地转身离去,我呆立在原地,心中充满了绝望。那种肝肠寸断的疼痛,仿佛有人紧紧握住我的灵魂,让我无法呼吸。(加点的成语运用了夸张地修辞手法)
D.端午临近,八年级的李彬提醒妈妈说:“今年端午节,我们家要多准备一些粽子、香袋、赤豆粥,我准备邀请几位同学一起过端午节。”
11.(24-25八年级上·四川广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天”凌空》与《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特写体裁。
B.《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小说,叙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C.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D.语段中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2.(24-25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是郦道元。
B.《西游记》中沙僧曾用激将法将孙悟空从花果山请回来,打败黄袍怪并救出唐僧。
C.《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写到了老师,表达鲁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D.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经历三起三落之后,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13.(24-25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饮食是节日习俗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重阳节喝桂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B.《红星照耀中国》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依据自己1936年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资料写成的,作品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C.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老马和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D.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魔”之称,世称“王右丞”。苏轼评价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24-25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下面是同学们的课间交流,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去年春节,我们拜访了您的父亲,令尊对当代文学作品的诸多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王老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前几天,我们已经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李先生,他也都拜读了,并且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D.你的文稿我已读过,整体思路很好,语言也很流畅,只是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我就大胆地做了些斧正。
15.(24-25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阳”。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冬”即为冬季的开始。
D.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
16.(24-25八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记”这种文体。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17.(24-25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班长在校订文化名人展板时,发现了一处常识上的错误,请你挑选出来( )
A.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所撰写的《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下的人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既有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的长妈妈,也有严而有爱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还有对鲁迅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助的藤野先生……
18.(24-25八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C.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作品《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D.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曹植的《梁甫行》就是一首五律。
19.(24-25八年级上·江西萍乡·期中)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的家宴上,李思思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生活潇洒,心情愉快,年年高升,‘鼠’你最美!”
B.这周我们班拿到了“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这都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
C.教师节来临,张明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青春。您辛苦了,高足张明祝您节日快乐!”
D.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5时整在初二(1)班举行‘健康成长’主题班会,特邀您莅临指导。”
20.(24-25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首只有八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曹操,他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D.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
21.(25-26八年级上·全国·随堂练习)《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属于哪种体裁?( )
A.散文 B.小说 C.新闻 D.诗歌
二、填空题
22.(24-25八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以下故事和诚信主题有关的选项(可多选)
①囊萤映雪;②程门立雪:③商鞅立木:④曾子烹彘
23.(24-25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藤野先生》选自 (书名)。鲁迅的代表小说集有 、 (请写出两部)。
24.(24-25八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5.(24-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本文作者是 ,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报告文学《新教育风暴》《智慧风暴》《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等文论,尤以长篇纪实文学为读者喜爱。
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 ”国家荣誉称号。
26.(24-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填空。
人物传记是遵循 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 文体。它以 为核心,通过对人物成长、奋斗、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和社会价值,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一生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11.文学文化常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D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B C A D D C
题号 21
答案 C
1.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所写的回忆性文章,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从作者小时候写起,到母亲晚年,依次叙述了母亲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事迹,体现了母亲勤劳、宽厚等优秀品质;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而非龙门峡;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辨析。
C.有误,《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而非吴均,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有误,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并不包含“评价”;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 文学常识。
A .“赞扬了鲁迅的一腔爱国之情”错误,《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相处经历,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并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还表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精神 。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错误。是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作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D.王维有“诗佛”之称,“诗魔”是指白居易;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表述有误。《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而非“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故选B。
9.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旦” 指早晨,而不是傍晚,“暮”“夕”等词才指傍晚;
故选C。
10.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修辞手法。
A.“康乐”指的是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不是年号;
故选A。
11.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飞天” 凌空》是新闻特写,它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精彩的跳水画面。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评论,它针对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这一事件发表观点,阐明意义;
B.有误,《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C.有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可以省略;
故选D。
12.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B.有误,在《西游记》中,是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孙悟空从花果山请回来,打败黄袍怪并救出唐僧。不是沙僧;
故选B。
13.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识记。
A.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而中秋节有饮桂花酒的习俗;
B.埃德加 斯诺是美国记者,而非英国记者;
D.王维有“诗佛”之称,“诗魔”是指白居易;
故选C。
14.A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得体。
B.有误,“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此处用于形容王老师的论述,表达不得体;
C.有误,“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此处用于李先生读学生们的作品,对象使用错误,表达不得体;
D.有误,“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此处用于描述自己对他人文稿的修改,使用不当,表达不得体。
故选A。
1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选项表述反了;
故选B。
16.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骈文,不是“记”。故选C。
17.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A.郦道元并非北宋地理学家,而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水经注》是他所撰写的一部著名地理著作,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确实有重要地位。因此,选项中对郦道元的时代归属存在常识性错误;
故选A。
18.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曹植的《梁甫行》是一首乐府诗,不是律诗;
故选D。
19.D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年年高升”一般用于祝福职场人士晋升,不太适合用于祝福爷爷奶奶;“鼠你最美”这种表述比较随意且带有网络流行语的诙谐感,用在对长辈的祝福中不太庄重得体,该项表达不得体;
B.“归咎于”意思是归罪于,是带有负面、指责意味的词汇,用在这里形容班主任的管理不合适,应该改为“归功于”,该项表达不得体;
C.“高足”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己称呼自己,该项表达不得体;
故选D。
20.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王维,有“诗佛”之称,“诗圣”是杜甫的称号;
B.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
D.有误,“康乐”是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的爵位名,并非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故选C。
2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体裁的判断。
本文开头有“人民日报酒泉6月17日电”的电头,报道了神舟十二号相关的真实事件,符合新闻的特征,所以属于新闻体裁,故选C。
22.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对历史典故的理解和积累。
①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讲述的是晋代车胤和孙康两人贫苦依旧坚持读书学习的故事。 车胤因为家中贫困,夏天就用白绢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因为家中贫困没钱买灯油,就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不符诚信主题。
②程门立雪: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到程颐家求教,恰好程颐正在屋内睡觉。他们不愿意打扰老师,于是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待。此时,天空开始下起大雪,但他们依然坚持等待,直到程颐醒来。这时,他们身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程颐被他们的诚心和对老师的尊重深深感动。这个故事不仅是对杨时和游酢求学态度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德中尊师重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不符诚信主题。
③商鞅立木: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符合诚信主题;
④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哭着要去,曾子妻子许诺回来给孩子杀猪吃,孩子才不跟随,曾子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在抓猪要杀,曾子妻子说我只是哄孩子,曾子说不能和孩子随便开玩笑,孩子学习大人的言行,大人诚信,孩子才能诚信。于是杀了猪。符合诚信主题;
故选③④。
23.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这部作品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散文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故填写:《朝花夕拾》。
第二空:《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例如《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通过“狂人”这一形象以及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群众的麻木。
《彷徨》收录了鲁迅1924-1925年所作的小说,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如《祝福》通过描写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第二空:鲁迅的代表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别具一格的小说集,它以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鲁迅在这些故事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诠释。例如《补天》,取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小说中,鲁迅一方面描绘了女娲造人的宏大场景,展现了古代神话的壮美;另一方面,又穿插了小丈夫等形象,对现实社会中的封建卫道士等进行了讽刺。通过这种古今交融的写法,使古代故事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故填写:《呐喊》《彷徨》或者《故事新编》。
24.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运用丰富的结构和叙事角度,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直接点明了作品的核心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在黑暗的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希望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寓意着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革命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蓬勃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和光明。
《西行漫记》是该书在当时的中文译名,它更侧重于强调斯诺此次西行探寻红色中国的经历。“漫记”则体现了作品的纪实性和随意性,有一种漫谈、随笔记录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像是一部旅行日记,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亲切自然地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了解红色中国。
25. 王宏甲 人民科学家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者和文学常识。
第一空,结合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中作者信息可知,本文作者是“王宏甲”。王宏甲是当代文学家、学者,福建建阳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第二空,结合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摘要中“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26. 真实性 叙事性文体 人物的生平事迹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根据课文《学写传记》第②段“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可知,人物传记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这是传记的本质要求,确保所记内容准确可靠;
第二空,根据课文《学写传记》第①段“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可知,传记通过叙述人物经历来展现内容,属于“叙事性”文体;
第三空,根据课文《学写传记》第①段“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和第③段“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可知,传记围绕“人物的生平事迹”展开,以此为核心来展现人物特点与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