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梅岭三章1.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思。2.品味诗歌含蓄、凝练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陈毅(1901—1972)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他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后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陈毅所带领的游击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他带着伤病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服里,作为自己的绝命诗。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游击队解围。本诗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1935年春1936年冬梅岭三章纪念馆梅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的大庾岭。梅岭,又称大庾岭,是五岭之一,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1934年下半年至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梅岭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著名的新四军将领陈毅在此期间被围困,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中国十大元帅这是一组三首诗组成的诗。这是一组由陈毅元帅的危难之时写下的诗。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的诗。这是一组有小序的诗。组 诗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解读小序一九三六年冬, 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交代遇险的时间和地点境遇的艰难和危险被围时间之长从容赴死的镇定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壹说明写作时代背景,是“绝命诗”。贰小序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叁小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精神?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译: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军士。第一章:(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jīngyán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一开篇就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设问,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组诗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统领全篇。设 问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译: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第二章:(给同志)勉励战友,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竟事业继续奋斗下去。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战争。城门这里指各位同志。诸,许多。君,对人的尊称。fēngjiédàng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个好?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改成:南国战争正十年。借 代引入联想,使语句更形象突出、特点鲜明。3.“此头须向国门悬。”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悬昭东门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着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后又劝吴王攻越,要吴王警惕越王勾践复仇,但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国灭了。用典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译: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第三章:(望未来)展望未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这里喻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xīngrén4.“取义成仁今日事”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用典5.“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借 喻“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意象内涵情感泉台、烽烟、血雨腥风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纸钱捷报、自由花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坚定乐观表达不屈的革命意志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念找出三首诗中的意象并分类,分析其内涵及情感。《梅岭三章》记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创业/艰难/百战多D.人间遍种/自由/花解析: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判断朗读节奏即可。D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人间/遍种/自由花”。D2.对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旋围解(旋转)B.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估计)D.旌旗十万斩阎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解析:旋:不久、随即。A3.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解析:A句用设问总领全文。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气概。A4.下列对《梅岭三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看,第一章侧重描写今日面临的危难,第二章侧重回顾革命经历,第三章侧重展望未来,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B.从结构上看,第一章首句反问,作用是总领全篇;第三章末句回答第一章首句提出的问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C.“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化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D.“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解析:B项有误,第一章首句应为设问。B5.班上开展主题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的准备。(1)【观点论述】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英雄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以内。答案:示例一: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族群;有了英雄,不知拥护、爱戴、敬仰,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致敬英雄是最好的国民教育方式。示例二:宣扬英雄事迹,要做到科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史实,还原真实的英雄原貌;其次,弘扬正气,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因此,我们应摒弃歪曲历史、蔑视英雄的行为。解析:本题运用【表述观点答题法】。需要注意:表述的观点要鲜明突出,不能模棱两可,言之有序有理,而且用词造句要规范。答题步骤:①认真分析材料,抓住问题实质;②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③简述理由。题干列举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的现象,要求针对“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谈观点。在表述观点时,首先要表明英雄的重要性;然后阐述理由,可围绕英雄在民族和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说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正确对待英雄。表达要简洁,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字数。(2)【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位,只有上联,需写出下联。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花木兰代父从军建奇功示例二:刘胡兰舍生取义照汗青解析:本题运用【对联拟写法】。从题干中的“巾帼英雄”可知,所拟写的下联中涉及的人物为女性。上联是“人物+事迹+影响”的形式,下联也应如此。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拟写,注意语言要流畅,宽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