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学科练习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步也可以作长度单位,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约为( )
A.5m B.10m C.15m D.0.5m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日 B.小时 C.分 D.秒
3.某品牌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进行解锁。在解锁过程中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进行识别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以下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太阳升起 B.枯叶飘落 C.海水奔腾 D.心潮澎湃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佩戴耳塞 B.禁止鸣笛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7.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88m/s B.8.89m/s C.9m/s D.9.11m/s
8.地震时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不具有能量 B.为超声波
C.振动频率低于20Hz D.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9.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先用小槌敲响M,它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 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和N发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相同
B.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C.M发出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M和N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10.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O点5m处
C.3s后,vA>vB,第5s末A、B相遇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第11~17小题每空1分,第18小题10分,共50分。
11.如图是某建筑工地扬尘、噪声监测设备。
(1)PM2.5指直径不大于2.5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颗粒物;
(2)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噪声104.0的数字,其单位是 ;
(3)若显示数字为0.0,则此时 声音,该装置 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选填“有”或“没有”)
(4)建筑工地周围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
第11题图
) (
第12题图
) (

) (

)
12.同学们参加了校秋季体育节800m跑:
(1)如图甲所示,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男同学的速度最大,这里应用了相同 比较
的方法。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认定男同学一定是冠军。
(2)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记录了某同学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min s,应记为 s。
13.周末,小刚一家驾车外出游玩,他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了不 少实际问题。
(1)小刚告诉妈妈,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2)行驶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路标,知道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净月最快需要 min;
(3)如果以爸爸开的车为参照物,小刚和妈妈都是 的。
小明同学测量某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
(1)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读数时,视线应该 刻度线,木块的长度为 cm。
(2)设计实验表格如表。表格中()位置应该填写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3)另外,小明还对测量中的一些误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在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卷尺进行测量,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 ,这说明 ,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 ,由此推理可知: 。
(3)如图丙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 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图B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的波形。
16.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实验中要拨动直尺,观察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的振动快慢,小明应该采用图1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3)当直尺伸出桌面很长时,即使在振动,也听不到声,这是因为 。
(4)如图2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对着瓶口吹气,就可以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填序号瓶,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瓶内的水”)。
17.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小明选择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4)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适当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声源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响度应 (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
如图甲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m/s。
(3)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如图乙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6)在广裹的中华大地上,音乐与公路的结合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山东省某景区的“音乐公路”上,当汽车以3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驶过时,车轮会在路面上“演奏《歌唱祖国》,若其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间的距离是多少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解题过程及最后结果)1-5CCCCC
6-10 BBC ACD BC
11.um dB 有 没有 传播过程中
12.时间 路程 不能 3 42 222
13.超声波 60km/h 12 静止
14.A 正对 2.20
15.68 17.9
16.弹起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减弱,真空不能传声,A,不是
甲,低,频率,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a,瓶内和瓶内的水
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
,秒表,0.2m/s,小于,大,1.65m
2m/s,2.4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