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年级物上册期中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 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大约是 ( )A. B. C. D.2.装有少量水的水瓶静止在讲台桌面,旁边的小明用力敲响大鼓的时候,小红观察到瓶中的水面在轻微的振动,以下选项原理相同的是( )A. 倒车雷达 B. 超声波导盲仪C. 听不到真空罩内闹铃的响声 D. 低频声波灭火3.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发声,先听到原声再听到回声是因为回声传播速度比较慢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 频率为、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4.如图,复兴号列车在平直轨道上高速行驶过程中,放在列车窗台上的四枚硬币稳稳地竖立着。若我们说硬币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图中的( )A. 列车地面 B. 硬币C. 旁边走过的旅客 D. 树木5.如图甲所示,小红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检测器在距小红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得岀如图乙、两波形图,相对比波形图( )甲 乙A. 频率小 B. 振幅小 C. 振动慢 D. 响度大6.如图是一种“神奇恒温杯”,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水温会迅速降到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第6题图A. 物质发生熔化B. 物质发生液化C. 时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 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要放热7.如图,将冰水和热水分别装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过了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出现,乙杯杯口上方有“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图A. 甲杯的水珠出现在内壁B. “白气”是水蒸气C. 甲杯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乙杯“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凝固点/ 1 064 1 083 1 300 3 410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 标准大气压下,纯金掉入钢水(液态钢)中不会熔化C. 固态氢的熔点比固态水银的熔点低D. 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环境的温度9.如图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 由乙变到丙,有压缩体积和降温两种方式B. 示例中雾凇的形成需要吸热,是凝华现象C. 该物质在甲状态是固态晶体D. 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10.如图是小明和小红在直线跑道上运动的位置与时间的图象,从起跑开始计时,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和小红同时同地起跑B. 小红和小明到终点前相遇了2次C. 小红中间休息了,所以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红快D. 小红在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4分)如图,江、河、湖、海的水____成水蒸气;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____变成小水滴或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高山顶上气温比低,积雪变少是因为____变成水蒸气。(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2.(5分)如图是某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知该固体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状态,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该固体可能是__。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锡 232 萘 80.5海波 48 冰 013.(4分)(1) 监测器接收到声源发出的、两声音,得到的数据如图甲。声源在发出______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较少,______声音响度较大。(均选填“”或“”)。(2) 监测器测得声音的数据如图乙,从物理学角度看,该声音属于____(选填“噪声”或“乐声”)。(3) 如图丙,探测船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经过后可接收到回声,则此处海底深度为______。甲 乙 丙14.(3分)泸州港,是中国四川省泸州市港口,地处长江上游。一艘集装箱货轮从泸州出发顺江而下驶往重庆。以泸州港为参照物,货轮是____的;以货轮上的集装箱为参照物,货轮是____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的。15.(每空2分,共12分)如图是、两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分析频闪照片可知:甲乙(1) 球的运动时间为____;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选填“”或“”)。(2) 在编号这段时间内,以为参照物,小球是向__(选填“左”或“右”)运动。(3) 在编号这段时间间隔内,小球______(选填“”或“”)的平均速度大,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球的运动情况大致可用上图__(选填“甲”或“乙”)表示。16.(12分)如图甲,吊机将货物从地面处竖直匀速提升到达处,再经过水平匀速运送到处,最后竖直放到楼顶处。货物从到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甲 乙 丙(1) 货物从到的过程做什么运动?求货物在段的速度。(2) 求货物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3) 在图丙中作出货物从到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仅作图,不用写出计算过程)。17.(7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甲 乙 丙(1) 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 在读数时发现温度计管壁出现水雾,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在管壁处发生了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3) 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时间/ 0 1 2 3 4 5 6 7温度/ 82 86 90 __ 98 98 98 98(4)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分析图线,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5) 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6) 水沸腾时,某一气泡由处升至处,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气泡在处的大小情况。(7) 从开始加热到开始计时一共用了4分钟,若要缩短加热时间,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8.(13分)小明利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点由静止滑下并同时开始计时,测出小车到达点时秒表的读数如图2,小车从点到点共用时。图1 图2(1) 实验时,小明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他应该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2) 小车从运动到的路程是____,时间是____,平均速度是____;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由此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3) 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__(选填“大”或“小”)。(4) 小明想利用现有器材,验证“斜面长度一定时,斜面越陡,小车滑下的平均速度越大”,请完成实验报告所缺少内容:(其中需要补充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列出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验证“斜面长度一定时,斜面越陡,小车滑下的平均速度越大”。二、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公式)三、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小车、②____。四、实验步骤Ⅰ如图组装好实验器材,让小车从斜面某一刻度处由静止开始滑下。Ⅱ利用斜面的刻度测量出小车运动距离。Ⅲ利用③____测量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保持斜面和木块放置的位置不变,改变⑤__________________,让小车从同一刻度位置静止开始下落,同时重复步骤Ⅱ、Ⅲ。五、数据记录实验序号 木块放置方式 小车运动距离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平均速度1 横放2 侧放3 竖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B 2.D 3.D 4.A 5.B 6.A 7.C 8.B 9.C 10.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汽化; 液化; 凝华; 升华12.晶体; 3; 固液共存; 需要; 萘13.(1) ;(2) 噪声(3) 1 50014.运动; 静止; 相对15.(1) 7;(2) 左(3) ; 根据,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长,速度大(4) 乙16.(1) 解: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知内运动了,。(2) 由图甲、乙可知,货物从到的距离为,。(3) 丙17.(1) 自下而上(2) 液化(3) 94(4) 保持不变;乙(5) 吸热(6) 丙(7) 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量)18.(1) 减小(2) 40.0; 2; 0.2; 0.32; 变大(3) 大(4) ; 秒表; 秒表; 小车运动的时间; 木块放置的方式; 小车运动的时间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