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 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冬天我们在家里洗热水澡时,水蓬头喷出来的水,水温约为( )A. B. C. D.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3.如图所示,一种用合金制成的魔术道具,久握在的手中不熔化,放在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A. B. C. D.4.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B. 坐垫内物质是非晶体C. 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D. 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5.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流水冻成冰凌 B. 浓雾消散C. 露珠的形成 D. 冰雕变小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高山上烧水,温度不到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 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C. 冬天,汽车水箱中使用专用防冻液而不用水,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的低些D.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7.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 乙是冰 B. 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C. 由丙到乙的过程放热 D. 丙是水蒸气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C. 深秋,枝头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9.如图所示,对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10.物质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其中由丙到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升华 C. 熔化 D. 液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5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请写出下图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分别为甲__,乙________,丙____。甲 乙 丙12.(4分)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__,这是____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__,这是____现象。(第一、三空均选填“膨胀”或“变瘪”,第二、四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5分)(1) 如图 1 所示是现在市场上热销的空调扇,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利用了冰块熔化时要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室外的气温高达,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____。(2) 如图2所示,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人身上的水____造成的;如果有风吹来,感觉更冷,这是因为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越快,蒸发越快;人蜷缩着,这是通过减小________来减慢蒸发。图1 图214.(3分)请根据材料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一:若 的空气能容纳的水蒸气为,而实际容纳了,则相对湿度为。空气温湿度计可以测量出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材料二:“回南天”空气相对湿度达 以上,比空气温度低的地板、墙壁上常常出现水珠。(1) “回南天”在墙壁、地板上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2) 如图,在一个密封箱内放入一个表面干燥、初始温度为的铁球,以下可能会发生的是__。①铁球表面会出现水珠铁球表面不会出现水珠③密封箱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密封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变15.(3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首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她回忆当年带领课题小组实验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做了大量实验但并没有发现有效结果。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乙醚提取。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乙醚溶液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 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较低。(2) 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一种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16.(每空2分,共8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不同;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了干冰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冬天贮藏菜的地窖中放一桶水是利用水的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菜的温度不降太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装液化气在常温下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发生液化的。17.(每空2分,共16分)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左右,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甲 乙 丙 丁(1) 图甲所示的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方法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物质的温度是__。(4) 小张同学绘制出此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为__。(5) 图中段物体是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张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8.(每空2分,共16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甲 乙 丙 丁 戊(1) 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理由即可)。(2) 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是__。(3) 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甲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时间/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分析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有什么特点?(4) 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______(选填“”或“”)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5) 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从第开始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______(选项:A.变大 B.不变 C.变小),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时气泡内是______(选项:A.空气 B.水蒸气 C.真空)。气泡不断上升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6)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所用温度计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____。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水银 357酒精 7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A 3.C 4.C 5.B 6.B 7.B 8.C 9.B 10.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液体的热胀冷缩; ; 96; ; 38.512.膨胀; 汽化; 变瘪; 液化13.(1) 吸热; 0(2) 汽化; 空气流动; 表面积14.(1) 液化; 放热(2) ①③15.(1) 沸点(2) 汽化; 压缩体积16.沸点; 升华; 凝固; 压缩体积17.(1) 物体的受热比较均匀(2) 视线未与液面相平(3) 46(4) 晶体; 47(5) 固液共存; 不变; 液化18.(1)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2) 84(3) 温度保持不变。(4)(5) B; B; 变大(6) 水银第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