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年级物上册期末综合检测(二)(时间:60分钟 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身高的小明站在单杠下,如图所示,对单杠高度最合理的估计是( )A. B. C. D.2.在100米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沿直线运动,摄像机A拍摄了一段影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运动员B一直在屏幕中央。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以运动员B为参照物,跑道是静止的B. 以跑道为参照物,运动员B是静止的C. 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运动员B总是运动的D. 摄像机A与运动员B保持相对静止3.如图所示,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甲比乙( )A. 发声的响度大 B. 发声的音调低C. 振动的频率高 D. 振动的振幅小4.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温度计甲保持表面干燥,将温度计乙的玻璃泡用浸透水的湿润棉花包裹(湿润棉花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计甲、乙的示数会一直相同B. 包裹温度计乙的湿润棉花中的水蒸发降温制冷,需要放热C. 温度计乙的示数会减小,原因是棉花中的水蒸发,需要吸热D. 如果用扇子扇温度计甲,只要有风,即使没有液体蒸发,它的示数也会下降5.以下四种情形中,光能沿直线从点传播到点的是( )A. B.C. D.6.小昕在光具座的中间放一片带小孔不透光的挡板,挡板左侧支架上有两个发光点,光点的颜色和位置信息如图所示。在挡板右侧放一光屏,观察到光屏上有两个亮斑(未画出),则选项中对两个亮斑的颜色和位置表示最合理的是( )A. B. C. D.7.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铜的密度是,表示铜的质量为C.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 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8.将音叉发出的甲、乙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内,波形如图所示,则( )A. 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B. 甲的频率低于乙的频率C. 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D. 发出甲、乙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9.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0.一物体在一段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10分)(1) (4分)如图所示为晚上汽车在干燥的路面和有积水的路面上行驶时,大灯发出部分光的光路图。说明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 __反射,有积水的路面容易发生 ____反射(以上两空均选填“漫”或“镜面”)。根据对光路图的分析,夜晚行驶在路上,当对面无来车时,驾驶员看 ____(选填“干燥”或“有积水”)的路面更亮。与此类似,在雨后晴朗的夜晚,当行人背着月光走时,有积水的地方看起来会更 __(选填“亮”或“暗”)。(2) (每图3分,每空1分,共6分)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处为凸透镜光心,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① 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不需要估读)。② 画出光线经光心后的光线。③ 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该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2.(每空2分,共6分)如图1是某次心电图机正在工作的情景,图纸以的速度匀速移动,心电图机在纸上记录下信息如图2所示,心跳速度的诊断与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图1 图2(1) 图纸移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2) 由图纸计算出心脏每分钟跳动__次,结合表中信息,心跳速度的诊断应属于____。心跳速度诊断 心动过速 正常 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13.(每空2分,共6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____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4.(每空2分,共6分)如图1,小明看到小朋友们在滑梯上开心地玩耍,他想探究从斜面下滑的运动,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小车从斜面处由静止下滑并计时,到达、两处时手机所测的时间如图3,则:图1 图2 图3(1) 实验中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则____(选填“ ”“ ”或“”)。(2) 小车做的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3) 若小明在小车还没到点就停止计时,则他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值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15.(6分)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3) 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 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的像的位置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5) 小滨根据下表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15 1516.(10分)如图是马路上两辆车运动时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1) 内,甲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 内,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 根据图象分析,乙车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试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车完成全程的平均速度哪个较大?17.(1) (4分)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①若指针刚好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位置,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 ”“”或“ ”),甲、乙液体密度的关系是____(选填“ ”“”或“ ”),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向右移动游码,指针才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位置,则____(选填“ ”“”或“ ”)。(2) (4分)小明想测量甲瓶液体的密度,他找来电子秤和针筒,过程如下: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算出甲液体的密度。18.小明想探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温度降低的快慢)和所装热水量多少的定量关系,现有同种类型的保温瓶多个,热水充足可取用,有倒计时器可用于计时(设定时间6小时),请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方案。(1) (2分)实验所需其他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分)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3) (3分)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 2.D 3.D 4.C 5.D 6.B 7.B 8.A 9.D 10.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11.(1) 漫; 镜面; 干燥; 暗(2) ① 3②③ 缩小; 照相机12.(1) 4(2) 75; 正常13.汽化; 凝华; 熔化14.(1)(2) 不是(3) 大于15.(1) 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2) 相同(3) 不变(4) 不变(5) 不可靠; 只有一组数据偶然性强,不具有科学性16.(1) 解:内,甲车的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甲车静止。(2) 由图可知,内,甲车运动的距离是,内,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3) 由图可知,内,乙车运动的距离是,乙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由计算可知,甲、乙两车完成全程的平均速度,甲车的较大。17.(1) ; ; 根据,甲、乙质量相同,因为,所以;(2) 解:由题图,可得甲液体的质量为,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甲液体密度为。18.(1) 温度计、大号量筒或者电子秤(2)设定相同时间6小时后水量/末温/温度降低/或设定相同时间6小时后水量/末温/温度降低/(3) 步骤:①用量筒(电子秤)取初温相同的不同体积(质量)的热水,记录数据、、(或、、),分别装入3个型号及规格相同的保温瓶(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小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出三个保温瓶中水的末温,记录数据、、;③比较分析三组实验数据,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温度降低快慢程度)和所装热水量多少的定量关系(也可用图象描述)。第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