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1光的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在使用的投影仪荧幕
C.亮着的手机屏幕 D.闪闪发光的宝石
2.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B.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C.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3.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时间的单位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C.声与光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D.在常温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一样
4.沙画是将沙子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的艺术,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疫情防控人员的影子
B.海市蜃楼
C.猫照镜子
D.放大镜看课本
5.下列关于声音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速度都变快
C.声音和光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打雷时,总是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6.10月5日,遇见青春2024群星演唱会相约在临沂奥体公园。歌手美妙的歌声穿越夜空,现场观众挥舞着荧光棒大声合唱,场面很是壮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荧光棒不是光源
B.“大声合唱”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男高音歌手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7.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在成都举办,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南侧的大运会火炬塔在夜风中亮相。31米高的塔身通体透亮,顶部10余道光柱不停地变幻着形态,在夜色中彰显出独特的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8.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光不沿直线传播,下列还能发生的是(  )
A.炎热的夏天,人们躲在树荫下乘凉
B.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天文爱好者正在观看百年不遇的日环食
D.用激光引导掘进挖掘隧道
9.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图甲是实践小组于2023年12月1日在厦门市(北纬24.5°)正午时刻进行“圭表测影”活动。图乙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圭表测影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圭表测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C.活动当日至2023年冬至,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逐渐变短
D.活动当日至2024年夏至,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先变长后变短
10.日食、月食是我们在地球上通过肉眼能直接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如果定义月球的半径为1,则地球的半径约为3.7,太阳的半径约为400,地、月距离约为220,地、日距离约为8.6×104,参考上述数据可以判断,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是(  )。
A.月环食 B.月全食 C.日环食 D.日全食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月食形成的示意图,由于   形成了月食,图中月亮在    (选填“1”或“2”)位置时,地球上的人们能够看到月偏食。
12.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   米。
13.正在清洗眼镜片的超声波清洗器,它能产生频率高于   Hz的声波,从而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将污渍去掉,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快”或“慢”)。
14.如图是2024年4月9日发生日全食的情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用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规律来解释。
15.古埃及学者埃拉托色尼发现,利用同一时刻在不同地点影子的长度不同可以估测出地球周长。取一根直杆,将其竖直立在地球上的A点,由于光的   形成了杆的影子,记录直杆在正午时刻影子的长度,算出太阳光与直杆的夹角α1,同样可以测出此时B点太阳光与直杆的夹角α2,A、B是同一经度上的两个城市(如图甲),它们的距离为L,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   。实验中需要测出直杆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
16.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1)用影子辨别方向:如下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   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2)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为了防止触发雪崩,在攀登雪山时应禁止   。
三、综合题
17.科学家利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光速为)。
(1)科学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原因是   ;
(2)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   ?
(3)太阳到地球距离约为,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需要多长时间   ?
四、简答题
18.(1)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闪电刺眼,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2)用声呐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说明原因。
五、作图题
19.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六、实验探究题
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呈现出了烛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虚)像。
(2)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
(3)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则所成像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4)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只会出现一个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5)如图丙所示,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   (相同/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像/影子)。
七、科普阅读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日晷
唐末王贞白在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光阴称“寸”,源于古人用“晷”来测算时间,“晷”又称作“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被太阳照射的晷针投下的影子长短和方向在不断地改变,晷针的阴影映在晷面不同刻度上表示不同时间,“寸阴”则是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距离。
故宫里的日晷属于赤道式日晷,如图所示,晷面与地球的赤道平行,有正反两面,正面的器针指向北极,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日晷两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从三月份的春分开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结束的半年时间里,太阳只照射日晷的正面,另外半年的时间太阳只照射日晷的背面,每一面太阳照射半年。
(1)“寸”是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三尺为一米,则1米为多少寸?1寸约为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2)晷针投下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们实践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日晷,根据学校维度位置按照赤道式日晷方式固定后,在晴天时进行观察记录。现在这个季节,你会发现:晷针的影子在日晷的正面还是反面?从早到晚,晷针的影子在这个晷面上按照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A
8.B
9.D
10.A
11.光的直线传播;2
12.3.84×108
13.;能量;快
14.直线传播
15.直线传播;;50.00cm
16.正北;光的直线传播;大声呼喊
17.不可以;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500s
18.(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利用声呐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19.
20.(1)倒立;实
(2)无关
(3)变小
(4)B
(5)相同;像
21.(1)30,3.3
(2)光沿直线传播
(3)正面,顺时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