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芣苢》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诗经·周南
课堂导入
3000年
先民吟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600年
渊明写道: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00年
李绅写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800年
于谦写道: 农夫出门荷犁锄,
村妇看家事缝补。
诗经六义
艺术手法:赋、比、兴
《千里之外》
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红尘客栈》
天涯 的尽头是风沙,
红尘 的故事叫牵挂
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
东篱下,闲云野鹤古刹
快马在江湖里厮杀,
无非 是名跟利放不下
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
我只求与你共华发
《青花瓷》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周杰伦
诗经·周南
任务一
读准节奏,感受音韵美
fú yǐ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听读正音
文本研读
何为“重章叠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指诗歌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如:《蒹葭》、《采薇》。
文本研读
明明6个动词、12个字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
采之,有之,掇之,
捋之,袺之,襭之


节奏短促有力,
展现了狩猎的紧张感,
体现了原始的生命力。
文本研读
明明6个动词、12个字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舒缓了诗歌的节奏,更加符合诗歌的情境,是一种欢快的而不是紧张的劳动情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
采之,有之,掇之,
捋之,袺之,襭之


任务二
再读诗歌,感受画面美

甲骨文/小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展现了劳动的过程与欢乐。
采摘
采收
取得
获得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掖起衣襟兜东西






诗中的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改变吗?
文本研读
不可以,体现了动作的连贯性,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真实再现了千年前古人劳动的欢乐。
抓整体,采摘前的喜悦图
抓手部,采摘时的竞技图
抓衣襟,采摘后的丰收图
方玉润: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描述画面,再现劳动场景。。
课堂活动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文本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文本
任务三
研读课文,感悟情感美
文本研读
芣苢种子繁多,成串状


叶子在其幼嫩时可食用

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
芣苢
·车前子
对劳动及价值的推崇
对生命的热爱和祈求
结合芣苢的特点推断其寓意,并说说看表达了那些感情?
《毛传》:芣苢,车前,宜怀任(妊)焉。
郝懿行《尔雅义疏》:野人亦煮啖之
若天下乱离兵役不息,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岂思子也。
今天下和平,于是妇人始乐有子矣。



文本研读
对劳动及价值的推崇
对生命的热爱和祈求
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除了“劳动”和“生命”主题,还有什么深刻内涵?
课堂结语
愿同学们在属于自己的 “采采芣苢”中,
发现劳动的真谛,
收获真正的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