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专项训练题型02 微观反应示意图(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复习专项训练题型02 微观反应示意图(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02 微观反应示意图
1.(24-25九上·重庆渝中区巴蜀学校·期中)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该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2.(24-25九上·山西忻州某校·期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氯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三种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
D.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和
3.(24-25九上·福建泉州洛江区·期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CH4)在温和条件下氧化制甲醇(CH4O)。如图为甲烷制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最大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4.(24-25九上·广西南宁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期中)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前后,碳、氢、氧元素质量均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与反应的丙丁质量比为1:2
5.(24-25九上·河北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6.(24-25九上·山东滨州滨城区莲华学园·期中)根据微观模拟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2:1
7.(24-25九上·四川成都邛崃高埂中学·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参加反应的甲分子与乙分子的个数比为3:2
C.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8.(24-25九上·山东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期中)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9.(24-25九上·陕西西安新城区汇知中学·期中)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烯(C2H4)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生成的水可以制取氧气
B.从微观构成看:甲和乙均由分子构成
C.从守恒观点看: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0.(24-25九上·广东珠海第十三中学·期中)下列微观示意图中,“●”“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11.(24-25九上·安徽滁州凤阳县实验中学·期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均不变
C.氢气、氯气、氯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12.(24-25九上·黑龙江萝北县鹤北中学·期中)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丁中有三个原子核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未改变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24-25九上·广东肇庆四会华赋实验学校·期中)根据微观模拟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有两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14.(24-25九上·广东深圳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期中)氯消毒的操作使用简单,便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价格不高,在饮用水行业应用广泛。如图是氯气与水的微观反应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分子不可分 B.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
15.(24-25九上·广东梅州兴宁实验学校·期中)中科院团队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可合成氨气(N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该微观反应过程涉及2种单质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16.(24-25九上·山东潍坊第十中学·期中)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甲表示的是纯净物,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B.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17.(24-25九上·湖南衡阳实验中学·期中)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内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B.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18.(24-25九上·湖北黄石西塞山区四校·期中)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2:15
19.(24-25九上·河南三门峡灵宝·期中)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20.(24-25九上·河南漯河召陵区·期中)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3:2
B.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
C.生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21.(24-25九上·湖南永州新田县·期中)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可由原子构成
D.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2.(24-25九上·山东德州庆云县·期中)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23.(24-25九上·湖南益阳南县·期中)“合成氨”的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主要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1个氮气分子与3个氢气分子反应能生成2个氨气分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宏观元素组成上来说:氮气由氮元素组成,氨气由氨元素组成
B.从微观粒子构成上来说:氨气由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从反应过程的微观解释上来说:1个氮气分子分解为2个氮原子,3个氢气分子分解6个氢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2个氨气分子
D.从反应过程的宏观特征上来说: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都减少了
24.(24-25九上·湖南邵阳洞口县·期中)从“微粒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反应”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该反应中有氧化物的生成
C.该过程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D.该过程共涉及三种原子
25.(24-25九上·广东佛山顺德区·期中)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蚀刻硅芯片时,产物均呈气态,不会留下残留物。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F3 B.物质乙由原子构成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6.(24-25九上·湖北英山县实验中学·期中)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物质属于化合物
C.乙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
D.参与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
27.(24-25九上·吉林长春第一零三中学校·期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8.(23-24九上·四川眉山青神县初中期中联合考试·期中)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A.2CO+O22CO2 B.2H2+O22H2O
C.CH4+2O2CO2+2H2O D.2Mg+O22MgO
29.(24-25九上·江西宜春部分校·期中)纳米催化剂可以应用于二氧化碳的转化,下图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各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发生反应时,生成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3或3:2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30.(24-25九上·江苏无锡滨湖区·期中)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化合物
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甲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31.(24-25九上·湖北孝感孝昌县·期中)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表示的是纯净物
B.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丙不属于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2.(24-25九上·福建三明三元区·期中)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数比为3:1
33.(24-25九上·江苏盐城大丰区·期中)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程I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②该变化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③过程I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34.(24-25九上·山东济南商河县·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分子种类改变
B.氧气能被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5.(24-25九上·天津滨海新区五校·期中)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元素一共有三种化合价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36.(24-25九上·福建福州长乐区·期中)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催化剂的作用是增加生成物质量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37.(24-25九上·河北秦皇岛·期中)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38.(24-25九上·重庆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校·期中)捕集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利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属于单质 B.捕集的C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39.(24-25九上·安徽滁州·期中)如图为过氧化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不变
B.可以不加催化剂
C.属于分解反应
D.该过程可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40.(24-25九上·广东佛山顺德区顺德区15校联考·期中)科学家发现以(为锆元素)为催化剂,可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丙的化学式为
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D.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41.(24-25九上·内蒙古呼和浩特第四中学·期中)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42.(24-25九上·广东广州越秀区华侨外国语学校·期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3.(24-25九上·广东梅州兴宁宋声学校·期中)甲烷(CH4)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为6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8:9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44.(24-25九上·山西介休·期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C.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
45.(24-25九上·重庆江津二中联盟十校联考·期中)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46.(24-25九上·福建泉州四校·期中)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合成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丙,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B.物质丙由三种原子构成
C.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过程
D.该合成过程,分子种类不变
47.(24-25九上·河北唐山路南、开平、海港三区联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乙和丁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C.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1:3
48.(24-25九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
(1)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3)新方法制取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9.(24-25九上·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期中)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光催化反应路线,可在室温下驱动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酸(),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属于分解反应
B.元素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
50.(24-25九上·福建泉州第五中学·期中)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正阔步前行,厚积薄发。
(1)我国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第一代微型高光谱MEMS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高精尖领域的空白,该芯片广泛采用硅(Si)作为晶圆衬底材料,硅(Si)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①“冶炼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②粗硅在“转化炉”中的反应是: ;加入的HCl可命名为 。
③三氯硅烷()和氢气在“纯化炉”中反应获得超纯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我国已经推出了3nm芯片蚀刻机。芯片蚀刻过程中,三氟化氮气体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从物质构成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宏观组成看:甲和丙的组成元素不相同
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1.(24-25九上·辽宁鞍山铁东区·期中)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
(1)该微观反应前后中出现了 种化合物,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
(2)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变化Ⅰ、变化Ⅱ、变化Ⅲ”),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
(3)从宏观角度看,图C中的物质由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图C的物质由 构成。
(4)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 ,放出大量热。
(5)分析“变化Ⅰ”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52.(24-25九上·广东肇庆第二中学·期中)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变化Ⅱ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图1—3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图 (填序号);
(4)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每个分子是由3个硫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
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
(5)结合变化Ⅱ,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可分,而 不能再分。
53.(24-25九上·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七中学·期中)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重要的用途。若没有二氧化碳防止地表热辐射到太空,则地球年均气温要降低20℃左右,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有两个途径:自然界生物的有氧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将 能转化为内能。
【活动二】探究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技术
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利用”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碳捕捉
(2)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
②“捕捉室”中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碳封存
(3)“碳封存”是将CO2(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CO2分子的 (填“大小”或“间隔”)变小。
碳利用
(4)CO2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采用新技术能将CO2转化为甲醇、乙醇、淀粉等有机物。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最关键步骤――生成甲醇(CH3OH)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原子与一个分子具有相同质子数,请画出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54.(24-25九上·河南郑州桐柏一中、一中高新实验等联考·期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的是 (填元素符号),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质量比是 。
55.(24-25九上·四川成都金牛实验中学·期中)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1中②为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汞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由 构成的。
②水是由 组成的,它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是 。
③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
A.碘分子 B.碘原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
(2)如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微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保持生成物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从图2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在图中表示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7个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如图表示的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也是混合物,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3)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3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
②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填字母编号)。四种粒子中共有 种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③图4中若m=12,当n= 时,该粒子是原子;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是 。
答案和解析
1.(24-25九上·重庆渝中区巴蜀学校·期中)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该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数均是3个,符合题意;
B、丙为甲烷,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不符合题意;
C、丁为氧气,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4-25九上·山西忻州某校·期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氯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三种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
D.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和
【答案】C
【详解】A、 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图中反应物中有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新粒子的符号是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24-25九上·福建泉州洛江区·期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CH4)在温和条件下氧化制甲醇(CH4O)。如图为甲烷制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最大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答案】D
【分析】根据甲烷制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可得化学方程式。
【详解】A、甲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4):16=3:1:4。即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最小。A不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B不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C不正确;
D、根据甲醇的化学式可知,甲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4):16=3:1:4。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4.(24-25九上·广西南宁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期中)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前后,碳、氢、氧元素质量均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与反应的丙丁质量比为1:2
【答案】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 CH4+2O2;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碳、氢、氧元素质量不发生改变,错误;
C、反应前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生成氧气属于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丙(CH4)、丁(O2)质量比为 (12+1×4):(2×16×2)=16:64=1:4,错误。
故选A。
5.(24-25九上·河北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乙是,丙是,丁是,该反应为
【详解】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乙烷中碳的化合价是-3,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是+4,氧气中氧为0价,而生成物中的氧为-2价,故A错误;
B、生成物丙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数量比为1:2,质量比为12:(16×2)=3:8,故C错误;
D、根据上述方程式可知,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正确。
故选D。
6.(24-25九上·山东滨州滨城区莲华学园·期中)根据微观模拟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2:1
【答案】A
【详解】去掉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后,该反应可表示为。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分子。图中反应物是、,均属于单质,所以反应物中没有化合物,该说法不正确;
B、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由、生成,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物只有这一种物质,该说法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参与反应的、的个数比是,该说法正确。
故选A。
7.(24-25九上·四川成都邛崃高埂中学·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参加反应的甲分子与乙分子的个数比为3:2
C.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答案】B
【详解】A、由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两个甲分子未参与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甲分子与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一种分子,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4-25九上·山东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期中)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24-25九上·陕西西安新城区汇知中学·期中)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烯(C2H4)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生成的水可以制取氧气
B.从微观构成看:甲和乙均由分子构成
C.从守恒观点看: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O2(甲)、H2(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丙)、H2O(丁),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生成的水通过电解等方法可以制取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是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乙是H2,由氢分子构成 ,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丙(C2H2)和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不是,该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24-25九上·广东珠海第十三中学·期中)下列微观示意图中,“●”“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H、O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4-25九上·安徽滁州凤阳县实验中学·期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均不变
C.氢气、氯气、氯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均不变,故说法正确;
C、氢气、氯气、氯化氢由不同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D、氯化氢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物,不是两者简单混合而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2.(24-25九上·黑龙江萝北县鹤北中学·期中)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丁中有三个原子核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未改变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D
【分析】由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丁是水,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是由3个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故说法错误;
B、由可知,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C、乙丙丁含有氧元素,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非氧元素组成,所以丙丁为氧化物,而乙只由氧元素组成,为单质不是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3.(24-25九上·广东肇庆四会华赋实验学校·期中)根据微观模拟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有两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答案】B
【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应表示为:。
【详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的两种物质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错误;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和 ,生成物为 ,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为 ,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2:1,其中2个 没有参与反应,错误。
故选B。
14.(24-25九上·广东深圳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期中)氯消毒的操作使用简单,便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价格不高,在饮用水行业应用广泛。如图是氯气与水的微观反应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分子不可分 B.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该反应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其中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氯化氢、次氯酸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C。
15.(24-25九上·广东梅州兴宁实验学校·期中)中科院团队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可合成氨气(N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该微观反应过程涉及2种单质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答案】C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叙述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图可知,该反应中涉及氮气( N2)和氧气( O2)两种单质,水(H2O)、氨气(NH3)都不是单质,该选项叙述正确;
C、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前氮气( N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水(H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氨气(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气( 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氧元素、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选项叙述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16.(24-25九上·山东潍坊第十中学·期中)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甲表示的是纯净物,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B.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答案】B
【详解】A、图2甲中只有氧分子,表示的是纯净物;图2丙中含有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表示的是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乙中包括氧分子和氧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图2乙中的氧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B。
17.(24-25九上·湖南衡阳实验中学·期中)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内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B.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分子可分解为原子,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改变,C正确;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存在两种分子,故容器内物质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D。
18.(24-25九上·湖北黄石西塞山区四校·期中)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2:15
【答案】C
【分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N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分子数为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为3,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氮分子的数目为1,水分子的数目为2,即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前氢分子的数目为4,反应后氢分子的数目为2,即参加反应的氢分子的数目为2,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的分子数目为2,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2×2):(30×2)=1:15,故D错误;
故选:C。
19.(24-25九上·河南三门峡灵宝·期中)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答案】B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可表示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A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B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2,C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含有、这两种物质,是混合物,反应后只含有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D选项正确。
故选:B。
20.(24-25九上·河南漯河召陵区·期中)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3:2
B.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
C.生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A2、B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3B(或BA3),化学方程式为:或。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3∶2,A选项正确;
B、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B选项正确;
C、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物质是A3B或BA3,只含一种物质,不是混合物,C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D选项正确。
故选:C。
21.(24-25九上·湖南永州新田县·期中)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可由原子构成
D.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B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2.(24-25九上·山东德州庆云县·期中)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B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燃烧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物是水和氮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3.(24-25九上·湖南益阳南县·期中)“合成氨”的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主要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1个氮气分子与3个氢气分子反应能生成2个氨气分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宏观元素组成上来说:氮气由氮元素组成,氨气由氨元素组成
B.从微观粒子构成上来说:氨气由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从反应过程的微观解释上来说:1个氮气分子分解为2个氮原子,3个氢气分子分解6个氢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2个氨气分子
D.从反应过程的宏观特征上来说: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都减少了
【答案】C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氨气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微观粒子构成上来说:1个氨气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1个氮气分子分解为2个氮原子,3个氢气分子分解6个氢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2个氨气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4.(24-25九上·湖南邵阳洞口县·期中)从“微粒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反应”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该反应中有氧化物的生成
C.该过程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D.该过程共涉及三种原子
【答案】B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燃烧反应生成水,生成物水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该过程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过程共涉及两种原子,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4-25九上·广东佛山顺德区·期中)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蚀刻硅芯片时,产物均呈气态,不会留下残留物。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F3 B.物质乙由原子构成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丁为N2。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甲为NF3,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乙为Si,由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物质丁(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4-25九上·湖北英山县实验中学·期中)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物质属于化合物
C.乙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
D.参与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丙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乙是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故选项符合题意;
D、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24-25九上·吉林长春第一零三中学校·期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氨气、乙为氧气、丙为一氧化氮、丁为水,则该反应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甲为氨气,其化学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3-24九上·四川眉山青神县初中期中联合考试·期中)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A.2CO+O22CO2 B.2H2+O22H2O
C.CH4+2O2CO2+2H2O D.2Mg+O22MgO
【答案】A
【分析】
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则该反应为2个 和1个反应生成2个 ,若用A表示,B表示,则该反应可表示为2AB+B2=2AB2。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反应可以是,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1个 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而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镁和氧气均为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24-25九上·江西宜春部分校·期中)纳米催化剂可以应用于二氧化碳的转化,下图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各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发生反应时,生成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3或3:2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和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中的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B、发生反应时,生成的两种物质氧气和甲醇的质量比为(3×32):(2×32)=3:2,故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发生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0.(24-25九上·江苏无锡滨湖区·期中)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化合物
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甲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D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甲物质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物质为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31.(24-25九上·湖北孝感孝昌县·期中)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表示的是纯净物
B.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丙不属于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详解】A、甲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2乙中包括氧分子和氧原子,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但氧原子不能,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为O3,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2.(24-25九上·福建三明三元区·期中)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数比为3:1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符合题意。
故选D。
33.(24-25九上·江苏盐城大丰区·期中)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程I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②该变化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③过程I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A
【分析】由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过程Ⅰ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程Ⅱ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详解】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错误;
②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变化中反应物一氧化碳和生成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共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③过程I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④过程II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了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A。
34.(24-25九上·山东济南商河县·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分子种类改变
B.氧气能被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C
【详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被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24-25九上·天津滨海新区五校·期中)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元素一共有三种化合价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A
【详解】A、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都是单质,元素化合价都是0价;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必定是一正一负,因此该反应中的元素一共有三种化合价,A选项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不变,B选项错误;
C、该反应由、这2种分子反应生成这1种分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C选项错误;
D、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A。
36.(24-25九上·福建福州长乐区·期中)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催化剂的作用是增加生成物质量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O和NO反应生成CO2和N2,则CO、NO、CO2均属于氧化物,共三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N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和价代数和为零”,则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而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而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分子数目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7.(24-25九上·河北秦皇岛·期中)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氧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8):(12+16×2)=9: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水中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都为-2价,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从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变成了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8.(24-25九上·重庆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校·期中)捕集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利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属于单质 B.捕集的C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详解】A.乙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捕集的不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反应物生成另外两种反应物,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9.(24-25九上·安徽滁州·期中)如图为过氧化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不变
B.可以不加催化剂
C.属于分解反应
D.该过程可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2个分子,反应后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改变,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则不加催化剂,仍能反应,只是反应较慢,该选项认识正确;
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认识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过程可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0.(24-25九上·广东佛山顺德区顺德区15校联考·期中)科学家发现以(为锆元素)为催化剂,可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丙的化学式为
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D.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A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得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为两种物质,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丙的化学式为 CH4O,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41.(24-25九上·内蒙古呼和浩特第四中学·期中)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C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为水(H2O),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故说法正确;
C、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C。
42.(24-25九上·广东广州越秀区华侨外国语学校·期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和两种元素。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43.(24-25九上·广东梅州兴宁宋声学校·期中)甲烷(CH4)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为6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8:9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得,。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x为3,故A错误;
B、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生成氢气,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16:18=8:9,故C正确;
D、依据化学方程式,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三个氢分子,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D错误。
故选C。
44.(24-25九上·山西介休·期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C.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A、氨气、一氧化氮、水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图中的单质为氮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化合价为-3,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生成物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的产物为氮气与水,均为无毒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图示,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5.(24-25九上·重庆江津二中联盟十校联考·期中)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均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为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则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有④⑤,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6.(24-25九上·福建泉州四校·期中)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合成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丙,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B.物质丙由三种原子构成
C.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过程
D.该合成过程,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甲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氧化物,乙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氧化物,但丙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每个丙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只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丙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氢元素,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7.(24-25九上·河北唐山路南、开平、海港三区联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乙和丁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C.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1:3
【答案】B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4O;丁是H2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正确;
B、乙是氢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因此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丁的质量为(2×3):18=1:3,选项正确;
故选B。
48.(24-25九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
(1)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3)新方法制取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答案】(1)原子
(2)醋酸分子/CH3COOH
(3)
【详解】(1)如图所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因此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醋酸分子;
(3)如图所示,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醋酸,化学方程式是:。
49.(24-25九上·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期中)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光催化反应路线,可在室温下驱动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酸(),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属于分解反应
B.元素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
【答案】(1)分子
(2)6:1
(3)
(4)B
【详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为甲烷(CH4)、一氧化碳(CO)和水(H2O),它们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
(2)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由乙酸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6:1;
(3)该反应为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乙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A、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即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1,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50.(24-25九上·福建泉州第五中学·期中)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正阔步前行,厚积薄发。
(1)我国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第一代微型高光谱MEMS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高精尖领域的空白,该芯片广泛采用硅(Si)作为晶圆衬底材料,硅(Si)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①“冶炼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②粗硅在“转化炉”中的反应是: ;加入的HCl可命名为 。
③三氯硅烷()和氢气在“纯化炉”中反应获得超纯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我国已经推出了3nm芯片蚀刻机。芯片蚀刻过程中,三氟化氮气体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从物质构成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宏观组成看:甲和丙的组成元素不相同
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 氯化氢
(2)BD
【详解】(1)①,反应前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3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1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缺少2个氢原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横线上应补充;加入的HCl可命名为氯化氢;
③由流程图可知,三氯硅烷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三氟化氮、乙为硅、丙为四氟化硅、丁为氮气,其中三氟化氮、四氟化硅、氮气均由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三氟化氮,三氟化氮由氮元素、氟元素组成;丙为四氟化硅,四氟化硅由氟元素和硅元素组成,故甲和丙的组成元素不相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三氟化氮(气体)与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51.(24-25九上·辽宁鞍山铁东区·期中)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
(1)该微观反应前后中出现了 种化合物,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
(2)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变化Ⅰ、变化Ⅱ、变化Ⅲ”),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
(3)从宏观角度看,图C中的物质由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图C的物质由 构成。
(4)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 ,放出大量热。
(5)分析“变化Ⅰ”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答案】(1) 两 A
(2) 变化Ⅰ 碳原子和氧原子
(3) 碳元素和氧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合理即可)
【详解】(1)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构成化合物的微粒中至少还有两种原子,所以该微观反应前后中出现了铝种化合物,从微观上看,构成混合物的微粒是不同种粒子,所以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2)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变化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3)从宏观角度看,图C中的物质表示二氧化碳,物质由元素组成,所以图C中的物质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图C的物质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4)
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分析“变化Ⅰ”微观变化过程可知,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则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2.(24-25九上·广东肇庆第二中学·期中)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变化Ⅱ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图1—3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图 (填序号);
(4)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每个分子是由3个硫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
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
(5)结合变化Ⅱ,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可分,而 不能再分。
【答案】(1)物理
(2)分子
(3)3
(4)BD
(5) 分子 原子
【详解】(1)变化I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在变化Ⅱ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
(3)图1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图2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图3中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4)A、由图可知,每个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变化I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Ⅱ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变化I、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符合题意;
C、在变化Ⅱ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BD;
(5)结合变化Ⅱ,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3.(24-25九上·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七中学·期中)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重要的用途。若没有二氧化碳防止地表热辐射到太空,则地球年均气温要降低20℃左右,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有两个途径:自然界生物的有氧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将 能转化为内能。
【活动二】探究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技术
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利用”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碳捕捉
(2)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
②“捕捉室”中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碳封存
(3)“碳封存”是将CO2(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CO2分子的 (填“大小”或“间隔”)变小。
碳利用
(4)CO2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采用新技术能将CO2转化为甲醇、乙醇、淀粉等有机物。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最关键步骤――生成甲醇(CH3OH)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原子与一个分子具有相同质子数,请画出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答案】(1)化学
(2) 过滤
(3)间隔
(4)
【详解】(1)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①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捕捉室”中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封存”是将CO2(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
(4)①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个水分子的质子数为:2+8=10,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4.(24-25九上·河南郑州桐柏一中、一中高新实验等联考·期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的是 (填元素符号),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质量比是 。
【答案】(1)2CO2+6H2C2H4+4H2O
(2) O 11:9
【详解】(1)由图可知,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乙烯和水,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乙烯中碳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的是氧元素;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由方程式可知,其质量比为(44×2):(18×4)=11:9。
55.(24-25九上·四川成都金牛实验中学·期中)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1中②为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汞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由 构成的。
②水是由 组成的,它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是 。
③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
A.碘分子 B.碘原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
(2)如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微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保持生成物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从图2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在图中表示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7个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如图表示的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也是混合物,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3)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3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
②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填字母编号)。四种粒子中共有 种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③图4中若m=12,当n= 时,该粒子是原子;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是 。
【答案】(1) 分子 原子 离子 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构成不同 D
(2) 水分子 ACD
(3) D C 3 质子数/核电荷数 2
【详解】(1)①物质由元素组成,原子、分子、离子均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则图1中②为分子;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分子构成不同,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物质由元素组成,则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则保持生成物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6个,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的反应前、反应后的物质均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均属于混合物,该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也符合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D;
(3)①当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时,具有稳定结构,则图3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D;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由图3可知,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则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C;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图3四种粒子中共有3种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③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图4中若m=12,当n=12-2-8=2时,该粒子是原子;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质子数为,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该粒子表示硫元素,则硫离子的符号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