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9分)文字中藏着多样的力量: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战船列阵、气势锐不可当( ),冲破敌人防线;朱德母亲一生勤劳,用宽厚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她的坚韧让人动容;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毫无偏见,悉心指导“我”的学业,言行间满是真诚;还有那些为守护文化遗产殚( )精竭虑的工作者,处心积虑的让珍贵的历史遗cún( )得以传承。这些故事,都在诉说着责任与温度。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锐不可当( ) 殚精竭虑( ) 遗cún( )A. dāng dān 存 B. dàng dàn 存C. dāng dàn 荐 D. dàng dān 荐2. 文段中画“ ”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锐不可当 B. 殚精竭虑 C. 毫无偏见 D. 处心积虑3. 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还有那些为守护文化遗产殚精竭虑的工作者,处心积虑的让珍贵的历史遗存得以传承”)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B.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业关怀备至,他毫无民族偏见的态度让人深受感动。C. 小明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分享了自己对《背影》中父爱主题的深刻理解。D. 考古工作者殚精竭虑,历经数年发掘,终于让这座千年古墓重见天日。5.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宽厚的肩膀”“珍贵的遗存”“深刻的理解”均为偏正短语,“扛起重担”“突破防线”均为动宾短语。B. 新闻特写以报道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为核心,注重还原事件细节,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C. 鲁迅的《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呐喊》,文中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D. 根据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请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是感叹句。6. 【品美文,忆深情】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分)《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场景,藏着最朴素的父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一刻,父亲蹒跚的背影,成了每个读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①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②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③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④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A. 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7.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完成后面题目。(4分)【甲】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乙】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朴实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1)选文【甲】中的“他”是_______,【乙】中的“他”是_______。(4分)(2)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甲】中“他”的性格特点。(4分)8. 班级将开展“致敬革命先烈”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1分)(1)小语收集了一则相关新闻,请你拟写合适的标题。(3分)2025年9月30日,某校八年级全体师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活动中,师生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默哀致敬,学生代表分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表达传承先烈精神的决心。标题:下图是某调查机构对“八年级学生革命先烈事迹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结果。(4分)(3)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传承革命精神”的具体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5分)张桂梅:大山里的“校长妈妈”①“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华坪女高的校训,也是校长张桂梅一生的追求。2025年教师节,这位扎根大山20余年的“校长妈妈”,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她的故事,仍在续写着感动。②1996年,张桂梅来到云南华坪县任教。看到当地许多女孩因家庭贫困辍学,她心中萌生了创办女子高中的想法——“让大山里的女孩也能读书,走出大山”。为了这个目标,她开始四处奔波:去企业募捐,被人拒之门外;走街串巷说服家长送女孩上学,遭人误解;甚至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街头,醒来后仍继续奔走。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③办学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学校没有食堂,张桂梅就带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做饭;没有宿舍,她就把办公室改成临时住处;冬天教室没有暖气,她就组织大家一起生炉火。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她每天凌晨5点起床,陪学生晨读;深夜12点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有学生生病,她亲自送医,垫付医药费;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想退学,她耐心劝说,还主动联系爱心人士资助。④20多年来,张桂梅患有20多种疾病,手上贴满膏药,走路需要搀扶,但她从未离开过讲台。她总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下手中的粉笔。”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女高累计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考上大学,其中许多人成为教师、医生、警察,回到基层服务社会。⑤“我想改变她们的命运,让她们活出自己的价值。”张桂梅的话语朴实却有力。如今,她培养的学生接过了她的“接力棒”,继续在大山里传递知识与希望。10. 结合选文内容,下列不是张桂梅创办并坚持办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 当地女孩因贫困辍学,她希望帮助女孩走出大山B. 她患有多种疾病,想在教学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C. 她怀揣教育梦想,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D. 她希望培养人才,让女孩们服务社会、传递希望11. 下面是张桂梅主要经历的时间顺序,与选文相符的一项是( )(3分)①来到云南华坪县任教 ②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③四处奔波筹备办学 ④培养2000多名女孩考上大学 ⑤因劳累患病仍坚持教学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②③⑤④12. 下表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对新闻体裁的定义。你认为选文可归为哪一类?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述理由。(4分)新闻体裁 定义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现其发展过程及社会意义13. 选文第④段提到“张桂梅患有20多种疾病,手上贴满膏药,走路需要搀扶”,这一细节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分)那盏煤油灯①父亲去世后,我在老屋的抽屉里翻到了一盏煤油灯。灯身是铁制的,表面锈迹斑斑,玻璃灯罩上还留着淡淡的油烟,轻轻一擦,仿佛能擦出过去的时光。②小时候,村里还没通上电,煤油灯是家里唯一的光源。每天傍晚,母亲都会早早把煤油灯点亮,昏黄的灯光透过灯罩,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我和弟弟就围在灯旁写作业,母亲则坐在一旁缝补衣服,针线在灯光下穿梭。③有一年冬天,我发高烧,夜里浑身发烫。母亲急得团团转,村里的医生住得远,山路又滑。母亲点亮煤油灯,用布包好灯,背着我就往医生家跑。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母亲的脚步却从未放慢。煤油灯的光在前方摇曳,照亮脚下的路,也暖了我的心。到了医生家,母亲的额头满是汗水,灯里的煤油也洒了不少。④后来,村里通了电,白炽灯取代了煤油灯,那盏灯就被放进了抽屉。母亲说:“留着吧,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可这一放,就是十几年。⑤去年,村里遭遇暴雨,电线被冲断,全村陷入黑暗。我想起了那盏煤油灯,翻出来擦拭干净,加满煤油。当灯光再次亮起时,母亲的眼睛湿润了:“还是这灯亮啊,当年你爸就是用它照着给我修农具的。”⑥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在煤油灯旁,听母亲讲过去的事:父亲用灯照着编竹筐,换钱给我们交学费;我和弟弟为了抢灯旁的位置吵架,母亲笑着调解……昏黄的灯光里,往事仿佛就在眼前。⑦如今,煤油灯又被放回了抽屉,但它不再只是一件旧物。它像一个时光的容器,装着母亲的爱、父亲的辛劳,还有我们一家人的温暖记忆。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那些平凡的日子里,总有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14. 填写表格,归纳情节。(4分)情节阶段 主要内容开端 父亲去世后,“我”在老屋翻到旧煤油灯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 煤油灯装着家人的爱与记忆,成为“我”心中的光15. 有人认为将第④段“后来,村里通了电……这一放,就是十几年”删去,小说情节更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4分)16. 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煤油灯对家人的特殊意义,请找出两处并简要概括。(5分)17.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5分)四、作文(50分)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材料: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行动传递温暖:或许是雨天里递来的一把伞,或许是困境中一句鼓励的话,或许是日复一日的默默守护……他们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心灵。(1)请以“你温暖了我的岁月”为题,写一篇回忆性散文。(2)选择生活中一位“温暖的人”,为他(她)写一篇小传。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9分)1. A(3分) 解析:“锐不可当”中“当”读“dāng”(抵挡),“殚精竭虑”中“殚”读“dān”(竭尽),“遗cún”写作“遗存”(留存的事物),故选A。2. D(3分) 解析:“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文中赞美文化遗产工作者,应用“尽心竭力”等褒义词,使用有误;A、B、C项成语均符合语境,故选D。3. 修改意见:将“处心积虑”改为“尽心竭力”(或“全力以赴”“苦心孤诣”等褒义词),并删除“的”字,修改为“还有那些为守护文化遗产殚精竭虑的工作者,尽心竭力让珍贵的历史遗存得以传承”(3分,修正贬义成语并调整语法错误即可)。4. C(3分) 解析:“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分享深刻理解”的语境不符,应用“侃侃而谈”;A、B、D项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5. A(3分) 解析:B项新闻特写侧重“精彩瞬间”,不追求“完整过程”;C项《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D项“请珍惜……”是祈使句,不是感叹句,故选A。6. D(3分) 解析:结合《背影》原文,先写“我看见父亲的外貌与动作”(④),再具体描写“走到铁道边探身”(①),接着写“爬月台的困难”(③),最后补充父亲的衣着(②),衔接更连贯,故选D。7. (1)毛泽东;徐海东(4分,每空2分,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特征判断)(2)示例:①精明睿智,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②生活简朴,与群众同甘共苦;③信念坚定,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④重视教育与人才,关心知识分子(4分,答出2点并结合作品内容,如“领导红军长征”“在延安开展革命工作”等,合理即可)。8. (1)示例:某校八年级师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主题活动(3分,包含“学校+年级+活动地点+活动主题”,概括核心内容即可)(2)示例:八年级学生对革命先烈事迹的了解程度分布不均,基本了解者占比最高(45%),非常了解者占比最低(15%),不太了解者占30%,完全不了解者占10%(4分,概括各选项占比关系,数据准确即可)(3)示例:①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革命烈士诗抄》等书籍,了解先烈事迹;②参与“红色故事分享会”,讲述先烈事迹,传递革命精神(4分,每条建议具体可行,贴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即可)。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张桂梅:大山里的“校长妈妈”(15分)10. B(3分) 解析:“患有多种疾病”是张桂梅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并非“创办并坚持办学的原因”;A、C、D项均为她办学的核心动机,故选B。11. A(3分) 解析:张桂梅的经历顺序为:1996年到华坪任教(①)→ 四处奔波筹备办学(③)→ 2008年创办女高(②)→ 因劳累患病仍坚持教学(⑤)→ 累计培养2000多名女孩(④),故选A。12. 类别:人物通讯(1分)理由:选文围绕张桂梅这一核心人物展开(1分),详细报道了她从萌生办学想法、四处筹备,到克服艰苦条件坚持教学、培养山区女孩的事迹(1分),展现了她无私奉献、坚韧执着、关爱学生的精神品质(1分),符合“人物通讯围绕人物、报道事迹、展现精神”的定义(4分)。13. 不多余(1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张桂梅身体的虚弱(1分),与她“从未离开过讲台”“只要能动就不放下粉笔”的坚持形成鲜明对比(1分),更能体现她为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分)(共5分)。(二)那盏煤油灯(18分)14. ①回忆小时候煤油灯陪伴的时光(围灯写作业、母亲缝补、母亲背“我”看病)(2分);②暴雨断电后,“我”点亮煤油灯,一家人围灯听母亲讲过去的故事(2分)(共4分)。15. 不同意(1分)。第④段写煤油灯被白炽灯取代后“放进抽屉”,交代了灯的“闲置”状态(1分),为后文“暴雨断电时翻出煤油灯”埋下伏笔,使情节过渡自然(1分);同时,母亲“留着吧,说不定以后用得上”的话,体现了她对旧物的珍视,暗含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丰富了文章情感(1分),删去后会导致情节不连贯、情感不完整(4分)。16. ①“灯身是铁制的,表面锈迹斑斑,玻璃灯罩上还留着淡淡的油烟”,暗示煤油灯使用时间长,见证过家人的生活;②“母亲说:‘留着吧,说不定以后用得上’”,暗示煤油灯对家人有特殊意义,会再次发挥作用;③“母亲的眼睛湿润了:‘还是这灯亮啊,当年你爸就是用它照着给我修农具的’”,暗示煤油灯承载着父母的回忆(5分,找出2处并概括,每处2.5分,需结合文本细节)。17. ①结构上:呼应开头“翻到旧煤油灯”的情节,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2分);②内容上:点明煤油灯的深层意义——不仅是旧物,更是“装着家人爱与记忆的时光容器”,升华“平凡日子里的温暖与希望”的主题(2分);③情感上: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温暖往事的珍视,引发读者共鸣(1分)(共5分)。四、作文(50分)评分标准一等(优秀) 43-50分 1. 选题恰当,内容具体:若写散文,能围绕“温暖岁月”选取2-3件典型事例(如亲人的陪伴、老师的鼓励),细节丰富(动作、语言、环境描写);若写小传,能完整展现“温暖的人”的主要经历与品质,事迹真实可感。2.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体现对人物的感激或崇敬,情感自然流露,不刻意煽情。3. 语言流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句生动,无明显语病。4. 结构完整:开头点题,中间叙事,结尾升华主题,逻辑清晰。二等(良好) 35-42分 1. 选题较恰当,内容较具体:有完整的事件或人物经历,细节较完整,但不够丰富。2. 情感较真实:能表达基本情感,但不够深刻。3. 语言较流畅:语句通顺,有少量语病,修辞手法运用较少。4. 结构较完整:段落清晰,有开头、中间、结尾,但过渡稍显生硬。三等(合格) 27-34分 1. 选题基本恰当,内容简略:事件或人物经历框架不完整,细节不足,与“温暖”主题关联较浅。2. 情感平淡:情感表达模糊,缺乏感染力。3. 语言基本通顺:有较多语病,影响理解。4. 结构基本完整:有开头和结尾,但中间叙事混乱,逻辑不清晰。四等(不合格) 26分及以下 1. 选题不当:脱离“温暖”主题,如写负面事件或与主题无关的内容。2. 内容空洞:无完整事件或人物经历,字数不足,抄袭套作。3.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无法理解。4. 结构混乱:无清晰段落划分,逻辑混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