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命题学校:菊潭高中
审题学校:方城五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
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
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②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社会主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③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物质武器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改造社会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五行和中医的关系,
如下图。比如,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
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古老的中医五行思想
五行与中医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自形情声变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微苦赤长鲁南夏火心肠舌脉喜笑忧

宫甘黄化湿中夏士脾胃口肉思歌哕
商辛白收燥西秋
金肺斋彝毫
悲哭咳


羽成黑藏寒北冬
水肾胱
耳骨恐呻粟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第1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①体现了物质是第一性的
②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④体现了意识是第一性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画最讲求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
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人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了“写
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①一定程度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实质是强调景和情的相互依赖
③体现了景是抒发情的物质载体
④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要在“土特
产”这三个字上做文章。“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
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要不断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升级,打造品牌农业,形成产业集
群。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乡村振兴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民族复兴寓于乡村振兴之中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一重中之重
④要抓住主流,着重把握产业振兴中的“土特产”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盲目放生很可能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物种,这些生物在国内
没有天敌,会与本地物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捕食本地物种,导致生态失衡,严重污染水资源。
这启示我们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要尊重客观规律,积极改造外来物种
C.联系是普遍的,外来物种必不可取
D.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6.人口发展不是孤立的课题,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不仅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倡
导,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也需要从生育保险、儿童医疗服务等方面发力,还需要强化教
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这是因为
①我们既需要立足部分,还需要学会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事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统率着整体
④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促进问题的解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
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
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
个和尚没水吃”等等。据此,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谚语有其自身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世界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年级政治诚题第2面(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