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知识点、考点归纳与训练
考点3.词语
第一单元
1.B【解析】A.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C,伴侣:这里指同学。D.苍茫:旷远迷茫。

沁园春·长沙
2.A【解析】B.携:携手。C.指点:评论。D.意气:
【知识巩固】
志向、气概或精神状态。
一、填空题
考点4.文本赏析
1.qin zheng rong gěqide
1.D【解析】《沁因春·长沙》属于长调。
2.毛泽东词牌名长沙
2.B【解析】相对于文中上句“万山红遍,层林尽
3.承上启下
染”,作者是在远眺;那么这句“漫江碧透,百舸争
二、选择题
流”,作者是在近观,所以写的是近景。
1.B【解析】怅:惆怅,感慨。
考点5.阅读
2.D【解析】应为“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
3.D【解析】“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词词牌名题目
错误,应为“以游水搏浪之虚来写人生奋斗之实。”
2.食邑万户的侯爵大军阀、大官僚
三、简答题
3.视…如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1.(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刻画了一群青春年少、神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描绘
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自信昂扬的有志青
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秋色图。
年形象。
2.①独立寒秋图。②湘江秋景图。③峥嵘岁月图。
(二)
④中流击水图。
1.(1)满江。
【考点探究】
(2)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考点1.字音
(3)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l.A【解析】B.吮吸(sh心n)。C.慰藉(jie)。D.道
(4)深秋天气。
劲(jing)
2.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
2.A【解析】A.漫江(man),百舸(g),百侣曾游
3.生动刻画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给碧绿清澈的
(1ǚ)。
江面增添了昂扬奋进的气息。
考点2.字形
4.失意、恼恨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1.A【解析】A.“不知所错”应为“不知所措”。
5.不能。“沉浮”有两个含义:①在水面上出没;
2.D【解析】D.“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
②比喻起落盛衰消长。在文中,“沉浮”一词是针
1…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塞础模块上册
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是它的比
和斗争,展现了革命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歌
喻义。
颂了革命人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生活情

风景谈
操,抒发了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革命根据地
【知识巩固】
的挚爱之情。
一、填空题
【考点探究】
1.妩颀怠秃曳碣跌脊
考点1.字音
2.狭义诗歌小说戏剧形散而神不散
l.C【解析】A.戈壁(g),浅濑(1ài)。B.高秆
3.沈德鸿雁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gan),隆起(I6ng)。D.西装苹履(Iǚ)。
二、选择题
2.D【解析】A.粗糙(cāo),黑越魈(xū)。B.泥浆
1.D【解析】答见(piē).
(jiang),促膝而坐(xi)。C.氛国(n),荷枪
2.A【解析】濑:沙石上的急流。
(he),怡然自得(yi)。
3.B【解析】第一空:前半句说大自然单调平板,后
考点2.字形
半句说加上人的活动有改变,前后形成转折。
1.C【解析】“辩认”应为“辨认”,“万赖俱静”应为
“然而”和“但是”都能表转折,而“如果”表假设,
“万籁俱静”。
这里并非假设情况,所以C选项“如果”不合适,2.B【解析】“安祥”应为“安详”,“遗笑大方”应为
先排除C。第二室:“加上了人的活动”后就产生
“胎笑大方”。
“完全改观”的结果,是一种顺承关系。“才”表示考点3.修辞
条件充分后才怎样,“就”更能体现这种顺承,即1,D【解析】D项是一般疑问句,不是反问。反问
一旦加上人的活动就有了改变,所以“就”更合
是明知故问,无疑而问。
适,A选项“才”不合适,排除A。第三空:“这不2.D【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似
是‘风景’吗?”是反问句,“难道”常用来引导反问
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在现实情境中,
句,加强反问语气,所以这里用“难道”,D选项
热空气一般不会发出如此明显、巨大如同“哄哄
“然而”不符合,排除D。第四空:“自然是伟大
的火响”的声音。作者通过对热空气声音的极度
的”和“人类更伟大”有转折意味,“然而”能很好
夸大,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以及那种燥热的氛国,
地体现这种转折,表达在承认自然伟大基础上,
让读者对当时的环境特点有更强烈的感受。
强调人类更伟大。因此,本题答案为B。
考点4.标点
三、简答题
1.D【解析】并列词语之问用顿号。应为“严肃、坚
①《风景谈》就是谈风景,这里的“风景”,不仅包
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
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人们的活动。表面上谈
2.A【解析】《塞上风云》是一部电影,要用书名号。
的是自然“风景”,实际上是在写主宰“风景”
考点5.阅读
的人。
(一)
②全文描绘了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
l.che shangàojū
画:沙漠驼铃、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读书、
2.(1)指女性化妆打扮。(2)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
桃林小憩、黎明剪影。反映了延安军民的生活
丰富,连续不断。
2第一部分知识点、考点归纳与训练
第二单元
单元要点
课题
作者
主要内容
文体
诗歌通过对“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诗意描绘,
以及对与“丁香一样的”姑娘从期盼、相遇到分离的整个过程的
雨巷
戴望舒
诗歌
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凄清寂寞、哀怨惆怅的复杂而微妙的情
感,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诗人袒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做出怎样的牺牲,诗人都
诗歌
将欣然承受,无怨无悔。
文章通过对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生动形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宁
散文
静美好生活的渴望。

巴金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灯光”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散文
选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
所闻、所感,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初步揭示了林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小说
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了贾宝
玉与林黛玉初见时的微妙感情,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本文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青年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画家琼希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惺惺
小说
相惜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已救人的无私精神。
诗两首
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雨巷
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
我愿意是急流
韵律。
(2)主要特点
课前积累
①概括性
1.了解诗歌
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深刻,从而高度集
(1)概念
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
·29
中职教材解折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②抒情性
彷徨(pang huang)
寂寥(Ii6o)
诗歌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触景生
彳亍(chi chu)
惆怅(chou chang)
情、托物言志和借古咏怀四种方式。
凄婉(q)
颓圮(tui pi)
③形象性
篱墙(I)
愁怨(ch6u)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
《我愿意是急流》
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
崎岖(qiqu)
稠密(ch6u)
形象。
做窠(kē)
峻峭(jùn)
④音乐性
懊丧(ào)
攀缘(pan)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铿锵的音调,讲
珊瑚(shan)
辉煌(huang)
究合辙押韵
(2)词语
2.创作背景
《雨巷》
《雨巷》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
方向去。
受到革命的洗礼,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
寂寥:寂静;空旷。
洪流。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
彳子:走走停停。
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
颓圮:破败,坍塌。
和革命者遭到杀害,他也遭到通缉。据施蛰
太息:叹息,叹气。
存回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暴行以后,
惆怅:伤感;失意。
望舒、杜衡,都隐迹在我松江家里的小楼上。
《我愿意是急流》
闲居无事,就以译书消遣”,“望舒译诗的过
峻峭:形容山高而陡。
程,正是他创作诗的过程。译魏尔伦诗的时
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
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因而,《雨巷》的
不振。
问世,不仅是诗人受早年生活的触发,更是
攀缘:抓着东西往上爬。
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
知识点2.作家作品
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雨巷》
《我愿意是急流》
戴望舒(1905一1950),字朝安,浙江杭
写于裴多菲与尤丽娅热恋期间,这是诗
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
人发表的爱的誓言。
成名作《雨巷》,叶圣陶称《雨巷》是“替新诗
知识梳理
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
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的记
知识点1.重点字词
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1)字音
《我愿意是急流》
《雨巷》
裴多菲(1823一1849),19世纪匈牙利的
撑着(cheng)
雨巷(xiàng)
爱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著名
·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