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知识点、考点归纳与训练
第七单元
单元要点
课题
作者
主要内容
文体
节选部分着重谈的是“文风”问题。文章阐明了反对党
八股的重要意义,具体指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对中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讲话稿
国革命的危害,明确了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迫
切性。
对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问题进行了剖析,批判了国民
拿来主义
鲁迅
政府的媚外政策和文艺界一些人的错误思想,阐明了应该
杂文
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是一篇关于建筑艺术的科技论述文。文章所揭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的主题是:建筑是一门时空艺术,和音乐、绘画有着相同的
论述文
“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建筑设计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以及平
等的师生关系。文章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
师说
韩愈
论述文
误观念,倡导恢复师道,表现出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
精神。
时,其一,要抓住关键以最省俭的笔墨把问
反对党八股
题说透:其二,反驳的切入点要根据对方的
课前积累
错误而定,可以驳论点,也可以驳论据和论
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1.了解议论文
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是一种阐述观点、论述事物的文
2.了解讲话稿
章体裁。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
(1)明显的口语化特征
证。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立论和
既要讲话人朗朗上口,听众声声入耳,
驳论。阐明观点的叫立论,其目的在于证明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也必须对日常语言有
一个观点的正确。反驳观点的叫驳论,其目
所加工,既要讲究遣词造句、语法修饰,还要
的在于证明一个观点的错误,反驳错误观点
兼顾日常谈话用语明白通畅的特点,让听众
·153·
中职教材解折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容易接受。
讥笑(j)
靶子(bǎ)
(2)饱满的感情化特征
面目可憎(zng)
滥用(Iàn)
真正高质量的讲话稿,是沟通讲话人与
祸国殃民(yang)
妥当(tuǒ)
听众感情的纽带,要能以理服人,也应当以
室息(zhi)
情感人。
(2)词语
(3)多彩的艺术化特征
精粹:精练纯粹。
凭借不可置疑的事理,说服教育听众,
言之无物:说话或写文章内容空洞,没
用语言艺术的力量感染听众,体现多姿多彩
有什么实际内容。
的艺术风貌。
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3.课文背景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
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战略相
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持阶段,党内的主观主义学风、宗派主义党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风、党八股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
无的放矢:比喻言论或行动没有具体目
重阻碍。为此,党中央在延安和各革命根据
标或不切实际。
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风、进行马克思
知识点2.作家作品
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运动。毛主席于1941
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原作咏
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做了《改造我们
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
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三
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篇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解
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
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是毛
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包括:《毛泽
主席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
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讲话。课文节选的是演讲的主体部分。
知识点3.主旨火意
这篇讲话稿节选部分着重谈的是“文
知识梳理
风”问题。文章阐明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
知识点1.重点字词
义,具体指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对中
(1)字音
国革命的危害,明确了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
精粹(cui)
恐吓(he)
新文风的迫切性。
辱骂(r心)
胆怯(qiè)》
知识点4.文章结构
卑劣(Iiè)
干瘪(biě)
课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先开门见
蹩脚(bié)
接洽(qià)
山、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逐条剖析党
檄文(xi)
量体裁衣(Iiàng)
八股的罪状,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既各有重
无的放矢(shi)
撇(piě)
点又相互联系。除第七条、第八条外,其余
·154·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知识点、考点归纳与训练
考点3.词语
第一单元
1.B【解析】A.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C,伴侣:这里指同学。D.苍茫:旷远迷茫。

沁园春·长沙
2.A【解析】B.携:携手。C.指点:评论。D.意气:
【知识巩固】
志向、气概或精神状态。
一、填空题
考点4.文本赏析
1.qin zheng rong gěqide
1.D【解析】《沁因春·长沙》属于长调。
2.毛泽东词牌名长沙
2.B【解析】相对于文中上句“万山红遍,层林尽
3.承上启下
染”,作者是在远眺;那么这句“漫江碧透,百舸争
二、选择题
流”,作者是在近观,所以写的是近景。
1.B【解析】怅:惆怅,感慨。
考点5.阅读
2.D【解析】应为“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
3.D【解析】“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词词牌名题目
错误,应为“以游水搏浪之虚来写人生奋斗之实。”
2.食邑万户的侯爵大军阀、大官僚
三、简答题
3.视…如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1.(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刻画了一群青春年少、神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描绘
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自信昂扬的有志青
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秋色图。
年形象。
2.①独立寒秋图。②湘江秋景图。③峥嵘岁月图。
(二)
④中流击水图。
1.(1)满江。
【考点探究】
(2)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考点1.字音
(3)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l.A【解析】B.吮吸(sh心n)。C.慰藉(jie)。D.道
(4)深秋天气。
劲(jing)
2.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
2.A【解析】A.漫江(man),百舸(g),百侣曾游
3.生动刻画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给碧绿清澈的
(1ǚ)。
江面增添了昂扬奋进的气息。
考点2.字形
4.失意、恼恨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1.A【解析】A.“不知所错”应为“不知所措”。
5.不能。“沉浮”有两个含义:①在水面上出没;
2.D【解析】D.“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
②比喻起落盛衰消长。在文中,“沉浮”一词是针
1…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塞础模块上册
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是它的比
和斗争,展现了革命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歌
喻义。
颂了革命人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生活情

风景谈
操,抒发了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革命根据地
【知识巩固】
的挚爱之情。
一、填空题
【考点探究】
1.妩颀怠秃曳碣跌脊
考点1.字音
2.狭义诗歌小说戏剧形散而神不散
l.C【解析】A.戈壁(g),浅濑(1ài)。B.高秆
3.沈德鸿雁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gan),隆起(I6ng)。D.西装苹履(Iǚ)。
二、选择题
2.D【解析】A.粗糙(cāo),黑越魈(xū)。B.泥浆
1.D【解析】答见(piē).
(jiang),促膝而坐(xi)。C.氛国(n),荷枪
2.A【解析】濑:沙石上的急流。
(he),怡然自得(yi)。
3.B【解析】第一空:前半句说大自然单调平板,后
考点2.字形
半句说加上人的活动有改变,前后形成转折。
1.C【解析】“辩认”应为“辨认”,“万赖俱静”应为
“然而”和“但是”都能表转折,而“如果”表假设,
“万籁俱静”。
这里并非假设情况,所以C选项“如果”不合适,2.B【解析】“安祥”应为“安详”,“遗笑大方”应为
先排除C。第二室:“加上了人的活动”后就产生
“胎笑大方”。
“完全改观”的结果,是一种顺承关系。“才”表示考点3.修辞
条件充分后才怎样,“就”更能体现这种顺承,即1,D【解析】D项是一般疑问句,不是反问。反问
一旦加上人的活动就有了改变,所以“就”更合
是明知故问,无疑而问。
适,A选项“才”不合适,排除A。第三空:“这不2.D【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似
是‘风景’吗?”是反问句,“难道”常用来引导反问
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在现实情境中,
句,加强反问语气,所以这里用“难道”,D选项
热空气一般不会发出如此明显、巨大如同“哄哄
“然而”不符合,排除D。第四空:“自然是伟大
的火响”的声音。作者通过对热空气声音的极度
的”和“人类更伟大”有转折意味,“然而”能很好
夸大,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以及那种燥热的氛国,
地体现这种转折,表达在承认自然伟大基础上,
让读者对当时的环境特点有更强烈的感受。
强调人类更伟大。因此,本题答案为B。
考点4.标点
三、简答题
1.D【解析】并列词语之问用顿号。应为“严肃、坚
①《风景谈》就是谈风景,这里的“风景”,不仅包
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
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人们的活动。表面上谈
2.A【解析】《塞上风云》是一部电影,要用书名号。
的是自然“风景”,实际上是在写主宰“风景”
考点5.阅读
的人。
(一)
②全文描绘了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
l.che shangàojū
画:沙漠驼铃、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读书、
2.(1)指女性化妆打扮。(2)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
桃林小憩、黎明剪影。反映了延安军民的生活
丰富,连续不断。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