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模拟(1)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模拟(1)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调研试题(1)
高一物理
命题人:辽宁省鸿飞教学研究中心 审题人:辽宁省鸿飞教学研究中心 物理调研组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运动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加点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
A.研究电动汽车的传动问题
B.研究人形机器人在路面上行走的动作细节
C.研究神舟十八号与天宫空间站的对接细节
D.研究神舟十八号从发射到入轨运行全程的运动轨迹
2.图为汽车速度计。当汽车变速运动时,某时刻表盘上的指针指向某一数值,该数值表示汽车的 (  )
A.平均速度 B.平均速率 C.瞬时速度 D.瞬时速率
3.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4 s末的速度大小为 (  )
A.0 m/s B.2.0 m/s C.2.5 m/s D.3 m/s
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B.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4︰9
D.每经过1s,加速度增加9.8m/s2
5.甲、乙两同学骑着两辆自行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t2时刻,两辆自行车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到t2时间段内,乙自行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t1到t2时间段内,甲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C.0到t2时间段内,两辆自行车运动的位移相等
D.t1时刻,甲、乙两辆自行车相距最远
6.“笛音雷”是春节期间常放的一种鞭炮,其着火后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中t0时刻为笛音雷起飞时刻、DE段是斜率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的直线。则关于笛音雷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笛音雷”在t2时刻上升至最高点
B.t3~ t4时间内“笛音雷”做自由落体运动
C.t0~ t3时间内“笛音雷”的平均速度可能为
D.若另一颗“笛音雷”紧挨着在t0'时刻起飞,其后的运动情况与t0时刻起飞的“笛音雷”一样,则两者之间先越来越近、后又越来越远
7.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滑雪轨道是由光滑的斜直轨道AB和粗糙的水平轨道BC组成,B点处为一光滑小圆弧,AC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0时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后停在C点。若第2s末和第6s末速度大小均为8m/s,第4s末速度大小为12m/s,则 (  )
A.运动员在第4s末还没经过B点
B.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5m/s
C.运动员在第10s末恰好停在C点
D.光滑的斜直轨道的长度大于粗糙的水平轨道的长度
8.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是 (   )
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9.如图所示,一个滑块从固定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1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长度分别是、、、一子弹以水平初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0,则 (   )
A.子弹穿出第一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
B.子弹穿出第一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
C.子弹通过第二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的时间之比
D.子弹通过所有木块的平均速度和初速度之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远离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2)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3)B点的瞬时速度为 。
A. B. C. D.
12.(8分)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接 (选填“220 V交流”“6~8 V交流”或“6~8 V直流”)电源。
(2)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重锤
C.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写字母)。
(3)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4)计数点C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
(5)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重锤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11分)
一辆汽车以初速度v0=25m/s,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较远的前方堵车,于是开始刹车,最后1s的位移为2.5m,求:
(1)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
(2)刹车开始后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
(3)刹车后6s内的位移大小。
14.(13分)
在火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t1=1s内下落h1=4m。求:
(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h2=36m时的速度v2;
(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18分)
如图所示,有一钢管竖直悬挂在O点下方,钢管长度为L,其下端A到地面的高度为,在钢管正下方地面上有一玩具枪可竖直向上发射速度大小为的弹丸,如果剪断悬吊钢管的细线1s后发射弹丸,钢管始终保持竖直,在钢管落地前弹丸进入钢管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剪断细线后多长时间弹丸进入钢管;
(2)要使弹丸在空中进入钢管,发射速度的最小值;
(3)若、L、的大小分别为、、,则弹丸在钢管外部运动的时间。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调研试题(1)
高一物理
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D C C AD BD 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B C B
12.(8分)(1)6~8 V交流 (2)DCBA (3)0.1(1分) (4)2.2(1分)(5)9.9
13.(10分)
(1); (2)20m/s; (3)62.5m
【详解】(1)汽车最后1s的位移为2.5m,由逆向思维可得
(2分)
解得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1分)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得,汽车前2s的位移为
(2分)
所以前2s的平均速度为
=20m/s (2分)
(3)由题可知,汽车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为零
t==5s<6s (2分)
5s末汽车已经停下,所以刹车6s的位移大小为
(1分)
14.(12分)
(1),方向竖直向下;(2),方向竖直向下;(3),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h1= (2分)
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1分)
方向竖直向下。 (1分)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有
v2=2gh (2分)
所以物体下落36m时的速度为
v=m/s=24m/s (1分)
方向竖直向下。 (1分)
(3)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指自由下落的4 6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第4s内的速度为
v4=at1=8×4m/s=32m/s (1分)
第6s内的速度为
v6=at2=8×6m/s=48m/s (1分)
所以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40m/s (2分)
方向竖直向下。 (1分)
15.(18分)(1);(2);(3)
【详解】(1)设经时间弹丸射入钢管,此时钢管下落
(1分)
弹丸上升的距离为
(2分)
(1分)
解得
(1分)
(2)为保证管落地前弹丸能进入管中,弹丸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1分)

(1分)
解得
(2分)
(3)若,初速则管下落时间后相遇,代入可得
(1分)
故弹丸上抛后经相遇
(1分)
弹丸穿过管的时间为
(2分)
解得
(1分)
钢管落到地面时2s,故此时间内钢管尚未落地,穿过管用时
弹丸上升的时间为
(1分)
弹丸仍上升
弹丸自抛出到返回管中的总时间为
(1分)
弹丸返回到钢管B端的总时间为
(1分)
故在钢管外运动时间为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