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调研试题(1)高一物理命题人:辽宁省鸿飞教学研究中心 审题人:辽宁省鸿飞教学研究中心 物理调研组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运动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加点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电动汽车的传动问题B.研究人形机器人在路面上行走的动作细节C.研究神舟十八号与天宫空间站的对接细节D.研究神舟十八号从发射到入轨运行全程的运动轨迹2.图为汽车速度计。当汽车变速运动时,某时刻表盘上的指针指向某一数值,该数值表示汽车的 ( )A.平均速度 B.平均速率 C.瞬时速度 D.瞬时速率3.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4 s末的速度大小为 ( )A.0 m/s B.2.0 m/s C.2.5 m/s D.3 m/s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B.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4︰9D.每经过1s,加速度增加9.8m/s25.甲、乙两同学骑着两辆自行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t2时刻,两辆自行车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到t2时间段内,乙自行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t1到t2时间段内,甲自行车的平均速度C.0到t2时间段内,两辆自行车运动的位移相等D.t1时刻,甲、乙两辆自行车相距最远6.“笛音雷”是春节期间常放的一种鞭炮,其着火后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中t0时刻为笛音雷起飞时刻、DE段是斜率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的直线。则关于笛音雷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音雷”在t2时刻上升至最高点B.t3~ t4时间内“笛音雷”做自由落体运动C.t0~ t3时间内“笛音雷”的平均速度可能为D.若另一颗“笛音雷”紧挨着在t0'时刻起飞,其后的运动情况与t0时刻起飞的“笛音雷”一样,则两者之间先越来越近、后又越来越远7.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滑雪轨道是由光滑的斜直轨道AB和粗糙的水平轨道BC组成,B点处为一光滑小圆弧,AC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0时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后停在C点。若第2s末和第6s末速度大小均为8m/s,第4s末速度大小为12m/s,则 ( )A.运动员在第4s末还没经过B点B.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5m/sC.运动员在第10s末恰好停在C点D.光滑的斜直轨道的长度大于粗糙的水平轨道的长度8.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9.如图所示,一个滑块从固定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长度分别是、、、一子弹以水平初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0,则 ( )A.子弹穿出第一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B.子弹穿出第一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C.子弹通过第二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的时间之比D.子弹通过所有木块的平均速度和初速度之比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远离打点计时器的地方(2)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 。A. B. C. D.(3)B点的瞬时速度为 。A. B. C. D.12.(8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1)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接 (选填“220 V交流”“6~8 V交流”或“6~8 V直流”)电源。(2)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重锤C.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写字母)。(3)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4)计数点C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5)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重锤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11分)一辆汽车以初速度v0=25m/s,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较远的前方堵车,于是开始刹车,最后1s的位移为2.5m,求:(1)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2)刹车开始后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3)刹车后6s内的位移大小。14.(13分)在火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t1=1s内下落h1=4m。求:(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h2=36m时的速度v2;(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18分)如图所示,有一钢管竖直悬挂在O点下方,钢管长度为L,其下端A到地面的高度为,在钢管正下方地面上有一玩具枪可竖直向上发射速度大小为的弹丸,如果剪断悬吊钢管的细线1s后发射弹丸,钢管始终保持竖直,在钢管落地前弹丸进入钢管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1)剪断细线后多长时间弹丸进入钢管;(2)要使弹丸在空中进入钢管,发射速度的最小值;(3)若、L、的大小分别为、、,则弹丸在钢管外部运动的时间。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调研试题(1)高一物理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B D C C AD BD 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B C B12.(8分)(1)6~8 V交流 (2)DCBA (3)0.1(1分) (4)2.2(1分)(5)9.913.(10分)(1); (2)20m/s; (3)62.5m【详解】(1)汽车最后1s的位移为2.5m,由逆向思维可得(2分)解得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分)(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得,汽车前2s的位移为(2分)所以前2s的平均速度为=20m/s (2分)(3)由题可知,汽车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为零t==5s<6s (2分)5s末汽车已经停下,所以刹车6s的位移大小为(1分)14.(12分)(1),方向竖直向下;(2),方向竖直向下;(3),方向竖直向下【详解】(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1= (2分)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分)方向竖直向下。 (1分)(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有v2=2gh (2分)所以物体下落36m时的速度为v=m/s=24m/s (1分)方向竖直向下。 (1分)(3)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指自由下落的4 6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第4s内的速度为v4=at1=8×4m/s=32m/s (1分)第6s内的速度为v6=at2=8×6m/s=48m/s (1分)所以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40m/s (2分)方向竖直向下。 (1分)15.(18分)(1);(2);(3)【详解】(1)设经时间弹丸射入钢管,此时钢管下落(1分)弹丸上升的距离为(2分)(1分)解得(1分)(2)为保证管落地前弹丸能进入管中,弹丸在空中运动时间为(1分)故(1分)解得(2分)(3)若,初速则管下落时间后相遇,代入可得(1分)故弹丸上抛后经相遇(1分)弹丸穿过管的时间为(2分)解得(1分)钢管落到地面时2s,故此时间内钢管尚未落地,穿过管用时弹丸上升的时间为(1分)弹丸仍上升弹丸自抛出到返回管中的总时间为(1分)弹丸返回到钢管B端的总时间为(1分)故在钢管外运动时间为(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