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生物(满分:4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10题每小题0.5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所提及的植物与其所属类群对应错误的是(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植物B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蕨类植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裸子植物D.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藻类2. 下列生物与其所列的特征不匹配的是( )A. 蛔虫——有口无肛门 B. 涡虫——身体扁平C. 蝗虫——身体分节 D. 水螅——身体有消化腔3. 大鲵,由于其叫声酷似婴儿,故又称“娃娃鱼”,其实它不是鱼,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大鲵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 大鲵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B.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C. 在水中生殖,生殖离不开水D.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4. 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同学,让其贴上标签。小刚同学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A. 有无细胞结构 B. 有无细胞壁C. 有无蛋白质外壳 D.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5.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 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生殖D. 新冠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6.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生物分类中最大的单位是界B. 分类等级“属”比“科”包含的生物种类少C. 图中从大到小分类等级依次是种、属、科D. 图中三种动物之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较远,与郊狼较为密切7. 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其中没有氧气B.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闪电C. 米勒的实验中产生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D.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9. 河源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化石超2万枚,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下列有关化石叙述错误的是( )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 孔子鸟的化石证明爬行类进化为鸟类C. 新近形成的地层中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D. 极为古老的地层中只能找到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10.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B. 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C. 适者生存D. 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无关11.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人类进化的过程: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 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D. 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12. 在食物中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机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通过( )A. 呼吸作用 B. 小肠的消化作用C. 光合作用 D. 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13.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鱼的侧线可感知水流方向B. 爬行类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的生活C.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可适应高空的飞行D. 哺乳动物胎生哺乳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14. 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沙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他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A. 飞行、游泳、爬行 B. 飞行、跳跃、游泳C. 奔跑、游泳、爬行 D. 飞行、游泳、跳跃15. 运动赛场上,运动员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离不开运动系统的参与。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B. 一块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C.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D. 篮球运动员在投篮伸直手臂时肱二头肌收缩16. “点水蜻蜓款款飞”“听取蛙声一片”,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蜻蜓点水”和“蛙声一片”从行为的类型和行为获得的途径上来看分别属于( )A. 防御行为 学习行为 B. 生殖行为 先天性行为C. 迁徙行为 学习行为 D. 生殖行为 学习行为17.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袁隆平杂交水稻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B. 防止水土流失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间接价值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D.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18. 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为分解者,可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B.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C. ③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 ②和③之间是捕食关系,其中③属于第二营养级19. 下列关于几种生物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都是单细胞生物B. ④属于细菌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独立生活C. ①的运动结构是纤毛D. ②具有特殊结构荚膜和鞭毛,属于真核生物20.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 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B.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 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D. 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每空1分,共25分)21. 仔细观察如图生物,认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在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大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2)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的植物是______(填序号)。(3)______(填序号)因其叶片较薄,常作为空气监测指示物。(4)③有根茎叶,其中有______组织,依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5)⑥与④、⑤所代表的植物类群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无______包被。(6)大自然生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2. 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2)如甲图所示,生态系统成分中,图中没有表示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__________。(3)在甲图所示生态系统中,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鹰,这称为__________现象。(4)在生态系统当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能量顺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__________。(5)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____。(6)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的维持相对的稳定。23.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身体背部无__________。(2)兔子与上述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恒温动物。(3)动物②生活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4)⑦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_________组成。(5)蜜蜂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和分节的__________。24. 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将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按表中A、B、C三组的处理方式处理,其实验过程如下。组别 A B C实验处理 烘干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内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1)A与B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设置A、B两组的原因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2)B、C组中除温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保持一致,这是控制__________。(3)该实验可得出霉菌适合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填序号)。①温暖 ②寒冷 ③潮湿 ④干燥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生物(满分:4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10题每小题0.5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每空1分,共25分)【21题答案】【答案】(1)种 (2)②(3)① (4)输导(5)果皮 (6) ①. 物种##生物种类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22题答案】【答案】(1)草→鼠→鹰(2)分解者 (3)生物富集(4) ①. 太阳能 ②. 减少(5)生态平衡 (6)自我调节【23题答案】【答案】(1) ①. ①⑥⑦ ②. 脊柱(2)④ (3)鳃(4)体节 (5) ①. 外骨骼 ②. 附肢【24题答案】【答案】(1) ①. 水 ②. 对照(2)单一变量 (3)①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