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进步之旅
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决议,质量、长度、时间等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毫秒 B.秒 C.分钟 D.小时
2.某同学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48cm、2.58cm、2.59cm,则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
A.2.56cm B.2.57cm
C.2.58cm D.2.59cm
3.如图所示,一架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平直的跑道上助跑起飞,在第内通过了,在第内通过了,在第内通过了,则这架飞机(  )
A.在第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演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
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D.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后退的
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公路边先后连续拍摄的两张照片,已知相邻的两棵树间距离为6m,大卡车长约8m,分析图片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轿车运动得更快 B.小轿车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卡车运行的速度约为12m/s D.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东运动
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8.如图所示的是四个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丁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9.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
C.路程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10.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某运动员的百米赛跑成绩是9.58s
B.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2400m用了6min40s
C.火车的速度约为100km/h
D.雨燕在空中1min飞行了1500m
11.小华学习了物理后,学会了对事物进行观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2m/s
C.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可以超过100dB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
12.12月16日空军航空兵某团开展歼-10多科目实战演练,在进行空中加油训练时,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战斗机是运动的(  )
A.飞行员 B.地面的塔台
C.加油机 D.战斗机携带的导弹
13.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汽车刹车的时间为1.5s
14.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辅助倒车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D.警报声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5.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的墨水,其分布如图所示。设小车每滴两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2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C.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小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图2停表的示数为 s。

17.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 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
18.在《玩转物理》第一期的活动中,小明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如图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 个瓶子,小明发现往瓶子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越来越 。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9.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20.小明在调试无人机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无人机的s-t图像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无人机对应的v-t图像。
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像(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时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m/s;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做 (选填“匀速直线”、“加速直线”)运动。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称它为 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大题,8个小问题,每问3分,共24分)
23.十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明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明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G1386 南昌西(10:05) 上海虹桥(13:35) 700km
(1)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多少小时?
(2)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
24.国产大飞机C919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C919大飞机全机长度39m、翼展近36m,约12m,设计158个座位。
(1)9月13日,该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直飞北京首都,飞行距离约为1088km。若飞行的平均速度为800km/h,则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2)如图甲为该飞机在某次试飞过程中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图像,则飞机在此飞行阶段的速度为多少?
(3)如图乙是该飞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情景,牵引车拉动大飞机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从飞机机头进入欢迎队伍开始,至机身完全通过队伍,历时100s,则欢迎队伍长度为多少?(欢迎队伍相对地面静止)
25.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初二物理进步之旅
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决议,质量、长度、时间等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毫秒 B.秒 C.分钟 D.小时
【答案】B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某同学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48cm、2.58cm、2.59cm,则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
A.2.56cm B.2.57cm
C.2.58cm D.2.59cm
【答案】C
【解析】
从题中数据可知,2.4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48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一架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平直的跑道上助跑起飞,在第内通过了,在第内通过了,在第内通过了,则这架飞机(  )
A.在第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AB.客机第1s内通过了10m,在1s内客机由静止变为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客机在第2s内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D.客机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在相等的时间内客机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在这3s内客机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演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
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D.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后退的
【答案】D
【解析】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山东舰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东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位置发生了变化,待飞的舰载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起飞的舰载机向前飞行,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东舰是运动的并且山东舰是后退的,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
【答案】D
【解析】
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监测噪声的设备——噪声测试仪是用来测定噪声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测试仪上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故C错误;
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音叉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公路边先后连续拍摄的两张照片,已知相邻的两棵树间距离为6m,大卡车长约8m,分析图片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轿车运动得更快 B.小轿车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卡车运行的速度约为12m/s D.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东运动
【答案】B
【解析】
AD.由图可知,大卡车和小轿车在相同时间内,小轿车通过的路程长,由得,小轿车运动得更快,所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东运动,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能确定小轿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则不能确定小轿车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卡车运动的路程约两个间距长s=6m×2=12m
卡车运动的时间t=12:20:07-12:20:06=1s
卡车运行的速度约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
故选B。
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答案】D
【解析】
由得,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的是四个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丁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波的整体形状表示声音的音色,一个波峰一个波谷表示完整的波,完整波的个数表示声音的音调,波峰的高度表示响度。
A.甲、乙两图中,波的形状不同,表明音色不同,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丁的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9.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
C.路程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B
【解析】
A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即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AD错误;
B.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由公式可知,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故B正确;
C.路程不变时,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由公式可知所用的时间也不变,故C错误。
故选B。
10.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某运动员的百米赛跑成绩是9.58s
B.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2400m用了6min40s
C.火车的速度约为100km/h
D.雨燕在空中1min飞行了1500m
【答案】C
【解析】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某运动员的百米赛跑成绩是9.58s,其速度为
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2400m用了6min40s,其速度为
火车的速度约为100km/h,其速度为
雨燕在空中1min飞行了1500m,其速度为
通过比较以上结果可得:火车的速度是最大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小华学习了物理后,学会了对事物进行观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2m/s
C.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可以超过100dB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
【答案】A
【解析】
A.教室宽度约8m,教室里的黑板长约为教室宽度的一半,在4m左右,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速度约为
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远小于此数值,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课间约为10min,眼保健操在课间完成,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4min。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12月16日空军航空兵某团开展歼-10多科目实战演练,在进行空中加油训练时,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战斗机是运动的(  )
A.飞行员 B.地面的塔台
C.加油机 D.战斗机携带的导弹
【答案】B
【解析】
空中加油时,以战斗机携带的导弹、加油机、飞行员为参照物,战斗机都是相对静止的,而以地面的塔台为参照物,战斗机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相对于塔台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汽车刹车的时间为1.5s
【答案】A
【解析】
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车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速度公式可得,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s=vt=10m/s×0.5s=5m故B错误;
CD.由图象可知,从开始刹车后1s时,汽车的速度为0m/s,且汽车的刹车时间为1s,故C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辅助倒车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D.警报声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
A.超声波辅助倒车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B.超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之内, 是听不到的,“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因此超声波或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警报声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5.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的墨水,其分布如图所示。设小车每滴两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2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C.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小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答案】C
【解析】
A.滴墨水时间间隔相等,点迹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6t,故B错误;
C.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
D.因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图2停表的示数为 s。

【答案】 3.48 0.1 337.5
【解析】
[1][2]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48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48cm﹣2.00cm=3.48cm
[3]图2中,在停表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在“5”与“6”之间,偏向“6”,所以是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17.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 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
【答案】 声源处 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解析】
[1]摩托车的消音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在《玩转物理》第一期的活动中,小明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如图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 个瓶子,小明发现往瓶子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越来越 。

【答案】 ⑦ 高
【解析】
[1]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则第⑦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2]小明发现往瓶子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倒水时是瓶内空气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应越来越高。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9.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答案】
【解析】
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变,则频率不变,则声音波形图如图所示:

20.小明在调试无人机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无人机的s-t图像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无人机对应的v-t图像。
【答案】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0-20s内,该无人机对应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该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上的数据可知速度大小为
20-30s内,无人机的位移不变,说明该段时间内无人机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30-40s内,无人机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所以可得该无人机对应的v-t图像如下:
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像(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时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m/s;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做 (选填“匀速直线”、“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1)
(2) 刻度尺 秒表
(3)0.25
(4)小
(5) 0.8 加速直线
【解析】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实验中测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进而计算出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或停表)。
(3)根据图示可知
sAB=80.0cm-40.0cm=40.0cm=0.400m
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5)[1]由图像可知,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速度,当t=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2]v-t图像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不断增大,由图像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直线运动的。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称它为 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 物体振动 转换法 空气 不能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1][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3][4]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5][6]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大题,8个小问题,每问3分,共24分)
23.十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明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明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G1386 南昌西(10:05) 上海虹桥(13:35) 700km
(1)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多少小时?
(2)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
【答案】(1)3.5h;(2)200km/h;(3)0.8h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为
t=13:35-10:05=3h30min=3.5h
(2)根据题意可知,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3)如图乙所示,汽车速度为50km/h,则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为
答:(1)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3.5小时;
(2)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200km/h;
(3)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0.8h。
24.国产大飞机C919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C919大飞机全机长度39m、翼展近36m,约12m,设计158个座位。
(1)9月13日,该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直飞北京首都,飞行距离约为1088km。若飞行的平均速度为800km/h,则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2)如图甲为该飞机在某次试飞过程中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图像,则飞机在此飞行阶段的速度为多少?
(3)如图乙是该飞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情景,牵引车拉动大飞机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从飞机机头进入欢迎队伍开始,至机身完全通过队伍,历时100s,则欢迎队伍长度为多少?(欢迎队伍相对地面静止)
【答案】(1)1.36h;(2)900km/h;(3)61m
【解析】
解:(1)该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直飞北京首都的时间
(2)由图甲知,定速巡航所用的时间为
t1=100min-10min=90min
通过的路程
s1=1430km-80km=1350km
飞机在此飞行阶段的速度
(3)队伍及机身的总长度
队伍的长度
L队=L -L机=100m-39m=61m
答:(1)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36h;
(2)飞机在此飞行阶段的速度为900km/h;
(3)欢迎队伍长度为61m。
25.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7m/s
(2)10m/s
【解析】
(1)汽车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s1=14m,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s =30m,则制动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
s2=s-s1=30m-14m=16m
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t2=2.3s,根据得,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得,反应过程中的时间为
紧急停车全程的时间为
t= t1+t2=0.7s+2.3s =3s
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初二物理进步之旅
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C
3.D
4.D
5.D
6.B
7.D
8.C
9.B
10.C
11.A
12.B
13.A
14.A
15.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 3.48 0.1 337.5
17. 声源处 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18. ⑦ 高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9.

20.
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
(1)
(2) 刻度尺 秒表
(3)0.25
(4)小
(5) 0.8 加速直线
22. 物体振动 转换法 空气 不能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大题,8个小问题,每问3分,共24分)
23.(1)3.5h;(2)200km/h;(3)0.8h
24.(1)1.36h;(2)900km/h;(3)61m
25. (1)7m/s (2)10m/s

v/(m's
5
4
3
2
0
10
20
30
40
t/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