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15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15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6.2《学会依法办事》
课题 学会依法办事
主备人 备课人
教材 分析 《学会依法办事》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内容。它承接第一框树立法治观念,聚焦于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推动其融入法治社会的关键环节。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现象有一定关注和看法。他们在过往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法律常识,对基本法律概念有所了解,也知晓生活中部分行为合法与否,但由于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对法治观念的理解还较模糊,存在诸多不足。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坚定党的领导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通过余华英案的分析讨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责任意识:遵守法律,承担社会责任,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重点 为什么要依法办事?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 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 新授 展示余华英2025年被判死刑的案例 议题一:为何余华英必被“依法追责”?--- 破译“法不容情”的法理密码展示余华英犯罪受处罚的案例 议题二:如何从案中学“依法办事”?--- 拆解“侦审判罚”的法治步骤 展示余华英杨妞花案的侦察审判时间线 学生观看并谈感悟 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学生根据对余华英案时间线的分析,小组讨论,思考:如何依法办事? 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根据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思考依法办事的现实意义,感悟更加深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展示时间线,帮助学生对余华英案的理解,清晰明了,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升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总结概括知识点
课堂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根据学生总结形成知识点框架 学生总结今日所学知识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深入思考,理解知识
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总结今日所学知识的框架图 2.创意项目式作业:小组合作模拟法庭表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共15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框 学会依法办事
当“罪恶”照见“法网”,余华英案如何成为“依法办事”的教科书?
总议题
议题

议题

为何余华英必被“依法追责”?
---破译“法不容情”的法理密码
如何从案中学“依法办事”?
---拆解“侦审判罚”的法治步骤
总议题:当“罪恶”照见“法网”,余华英案如何成为“依法办事”的教科书?
2024年10月11日,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公诉机关建议对余华英判决死刑,因案情重大,择期宣判 。10月25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2月19日,余华英案重审二审宣判,维持死刑判决
2025年1月,余华英死刑的终审裁定书发布,贵州高院驳回了余华英请求,认定余华英“系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月28日,余华英被执行死刑 。
2025年余华英被判处死刑,你有何启示?
学会依法办事
为何余华英必被“依法追责”?
---破译“法不容情”的法理密码
余华英,2004年,在云南再次作案时被抓,以假身份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后获减刑三年,于2009年执行期满获释 。
2022年6月30日,余华英在重庆大足落网 。
2023年7月14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检方建议判人贩子余华英死刑 ;9月18日,贵阳中院一审判决余华英犯拐卖妇女、儿童罪。
2024年10月25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2月19日,余华英案重审二审宣判,维持死刑判决 。
2025年1月,余华英死刑的终审裁定书发布,认定余华英“系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月28日,余华英被执行死刑 。
根据余华英案,余华英违法行为被依法追责,思考: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一、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如何从案中学“依法办事”?
---拆解“侦审判罚”的法治步骤
2021年,被余华英拐卖的杨妞花在家人的支持下决定开始寻亲,认亲之后,杨妞花多次向警方提供余华英的犯罪线索。
2022年6月6日,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对杨妞花被拐卖一案立案调查。6月30日,余华英在重庆大足落网。
2023年2月,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对余华英提起公诉。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由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侦查终结,经南明区检察院转至贵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贵阳市检察院依法向贵阳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一审开庭 2023年7月14日,贵阳中院开庭审理被告人余某英拐卖儿童罪一案。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余某英为谋取非法利益,多次拐卖儿童共计11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审宣判 2023年9月1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对余华英拐卖儿童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以拐卖儿童罪,判处被告人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审开庭 2023年11月28日,余华英拐卖儿童一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员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维持原判。
如何从案中学“依法办事”?
---拆解“侦审判罚”的法治步骤
二审裁定发回重审 2024年1月8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二审裁定,发回重审。法院认为,原判遗漏原审被告人余华英其他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部分事实不清楚,为查清上诉人余华英全部犯罪事实,应予重审。
重审一审开庭 2024年10月11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阳再次开庭审理。此次重审,从事实的层面看是因为发现了余华英遗漏的罪行。2024年10月11日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公诉机关建议对余华英判决死刑。
执行死刑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
重审二审开庭 余华英案二审将于12月19日,在贵州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
重审二审宣判 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余华英拐卖儿童上诉案,并于当日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余华英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终审裁定书 2025年1月,杨妞花收到了代理律师签收的余华英死刑的终审裁定书。贵州高院认定余华英“系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从侦查到审判,余华英案如何“按规矩”推进?
---看清依法办案的每一步
根据以上余华英案的审判,小组讨论,从余华英、杨妞花、国家机关、自身四个角度分别回答: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余华英
杨妞花
国家机关
自身
二、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自觉守法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
遇事找法
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决问题靠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崇法践行
课堂小结
课堂小测
1.据媒体报道:昆明市五华区2024年下半年入伍新兵田某某,在入伍后拒服兵役,被部队作除名处理。2024年11月22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对田某某拒服兵役行为进行惩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②田某某的行为既要受到道德谴责,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田某某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
④田某某只是承受挫折能力差,对此给予批评教育即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小测
2.让爱无碍,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全国超4500万听障人士也能看得见听得见春晚,央视春晚的这一做法让视听障碍人士更好地享有()
A监督权
B物质帮助权
C受教育权
D文化权
D
课堂小测
3.2025年3·15晚会曝光: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网红黄焖鸡门店剩菜回收,使用不明粉末翻新食材、维修刺客虚报故障,抬高收费、新能源车虚标续航成常态、还有商家虚假宣传所谓的高科技保健产品,误导消费者,这些商家的行为()
①违背诚信原则,败坏了社会风气
②违反法律,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③不能诚信经营,损害了企业形象
④违反相关法律,应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后任务

小组合作:设计一场模拟法庭表演,表演后运用今日所学知识做总结。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