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10月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测试满分:8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没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因为分子间有间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热传递时,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D.压缩固体、液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答案】B【知识点】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的热运动【详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氧气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由间隙,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故B错误,B符合题意;C.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问题,使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升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当压缩固体、液体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斥力起主要作用阻碍物体被压缩,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砂石的比热容是,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C.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所含的热量多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答案】D【知识点】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详解】A.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D正确;B.砂石的比热容是,它表示1kg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故B错误;C.由公式得,物质吸收热量得多少,与物质得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得变化量有关,并且,热量时吸收和放出得一种过程量,不能含有,故C错误;故选D。3.海洋与陆地间的温差也导致了近地面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出现海陆风现象。如果气流会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运动。对于如图所示的海陆风现象,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是白天的海风,白天陆地升温快B.甲图是夜晚的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C.乙图是白天的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D.乙图是夜晚的陆风,夜晚海洋降温快【答案】A【知识点】生活中的比热容问题【详解】白天气温较高,海洋的海水与陆地上的沙石都会吸收热量,因为沙石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石升高的温度比较快,故沙石的末温比海水的末温高,则沙石表面的空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将会逐渐上升,陆地大气压强变小,海面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陆地吹来;夜晚没有太阳,海洋的海水与陆地上的沙石都会放出热量,因为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海水降低的温度比较慢,故海水的末温比沙石的末温高,则海水表面的空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将会逐渐上升,海面大气压强变小,陆地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海洋吹去。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2024年4月25日,搭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如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B.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比热容较大C.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内能为零D.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答案】D【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值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热机效率的定义【详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烧情况无关,所以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不变,故A错误;B.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热值较大,与质量相同的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较多,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所以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内能不为零,故C错误;D.火箭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其热机效率并不能达到100%。这是因为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能量损失。故D正确。故选D。5.如图,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图甲装置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不同C.从图线可知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小D.从图线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答案】A【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详解】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能使酒精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热源放出的热量相同,故B错误;C.由图线知,开始计时时,酒精和水的温度相同,加热20s,酒精的温度为40℃,而水的温度低于40℃,即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所以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故C错误;D.从图线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在沸腾前,升高相同温度时,水所需的时间长,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A。6.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2,它们升高得温度之比为2: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1∶3 B.3∶1 C.4∶3 D.3∶4【答案】A【知识点】比热容的相关计算、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详解】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即c甲:c乙=1:1,质量之比m甲:m乙=1:2,升高温度之比△t甲:△t乙=2:3,根据得,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故选A.【点睛】重点是吸热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7.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B【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区别与联系、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详解】冰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保持不变,比热容和物质状态有关,熔化时比热容发生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着钩码不动,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C.丙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知识点】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能量的转化、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详解】A.软木塞冲出去,是由于管内高温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故A错误;B.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压紧的铅块不能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此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不是没有斥力,故B错误;C.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闭合,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火,因此判断是做功冲程,故C正确;D.滑滑梯时,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四冲程内燃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空气C.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D.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知识点】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详解】A.机械效率高低,只能反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只有在总功一定时,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故A错误;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故B错误;C.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因此一个工作循环做功一次,故C正确;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C。10.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若甲球带负电,则乙球(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答案】D【知识点】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带何种电荷【详解】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若甲球带负电,则乙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两个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则( )A.自由电子由B转移到A,电流方向由B向A,A的箔片张角减小B.自由电子由B转移到A,电流方向由A向B,A的箔片张角减小C.自由电于由A转移到B,电流方向由A向B,B的箔片张角增大D.原子核由A转移到B,电流方向由A向B,B的箔片张角增大【答案】B【知识点】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电流方向的规定【分析】金属导体内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详解】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连接A、B验电器的金属球时,B验电器的金属球中的电子会转移到A上,所以电流方向是从A向B,A中的电荷发生中和现象,所以带电量减小,所以A的金属箔片张角会减小,B的金属箔片张角会增大;故B正确.12.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在标准大气压下,若质量为3.5kg的B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其中有 60%的热量被质量为20kg、初始温度为的水吸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看出 A燃料的热值大于B燃料的热值B.水吸收了热量后温度将升高70℃C.B燃料的热值是D.水吸收了热量后水的末温为105℃【答案】C【知识点】沸腾的条件、沸点、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详解】A.从图中,质量相同的A、B完全燃烧,B释放的热量大于A释放的热量,由得,A燃料的热值小于B燃料的热值,故A错误;BD.依题意得,水吸收的热量为由得,水升高的温度为此时水的末温为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不变,则水的末温为100℃,水的温度将升高故BD错误;C.由得,B燃料的热值是 ,故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12分)13.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沙子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升高,因为花香分子的 加剧。【答案】 比热容较小,温度变化较快 无规则运动【知识点】扩散现象、生活中的比热容问题、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详解】[1]“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大,说明在同样受热和受冷的情况下,沙石的温度变化大,说明沙石的吸放热的能力差,而比热容就是反映这种能力的一个物理量。[2][3]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14.生活中有许多有趣得物理现象: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之间存在 力;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现象。【答案】引力 扩散【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详解】[1]根据分子动理论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就会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小时就会表现为斥力。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就会变成一大滴水银。[2]能闻到清新剂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人的鼻子,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15.如图丙,实验时应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另一小组用的是图丁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你觉得图 (填“丙”或“丁”)的实验效果更好。【答案】 变小 丁【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详解】[1]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导致总体积变小。[2]用图丁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由可知,减小相同的体积,容器的横截面积越小,液面下降的高度越大,更方便观察。16.如图所示是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在此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若该汽油机飞轮转动的速度是3600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 次。【答案】 做功 30【知识点】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详解】[1]由图可知,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下行,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2]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为4个冲程,飞轮转2r,做一次功;由题意可知,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即每秒钟转60圈,完成120个冲程,做功30次。17.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答案】 热传递 1.25×104【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详解】[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凉牛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2]由图乙可知,牛奶升高的温度为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18.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 (选填“毛皮”或“毛衣”或“长白袜”或“棉花”)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 【答案】 毛皮 负【知识点】摩擦起电的实质、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详解】[1][2]由图可知,毛皮的束缚电子的能力最弱,梳子束缚电子的能力最强,故毛皮与梳子摩擦最容易起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三、作图题(共6分)19.根据电路图,连接相应的实物图。【答案】【知识点】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详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灯泡串联,按电流流向将电源正极、L1、L2到开关、电源负极逐一顺次连接起来,实物图如下所示:20.根据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对应得电路图。【答案】【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详解】图中包含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源用来提供电能,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将电源、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为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0分)21.如图A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了加热。则:(1)实验时必须取 (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2)图B为温度计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和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甲和乙两种液体比较 液体的比热容较小;(选填“甲”或“乙”)(5)由图像C分析可知,假设乙液体是水,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答案】(1)质量(2)39(3)加热时间(4)甲 乙(5)2.1×103J/(kg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温度计读数、比热容的性质及计算【详解】(1)确定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必须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不是体积,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相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图B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指向39℃,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39℃。(3)确定比较吸收热量的方法:实验中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4)分析图像得出结论:根据图C,当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甲液体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说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因此,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大,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小。(5)计算乙液体的比热容:根据图C,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由于乙液体在相同条件下吸收的热量是甲液体的一半,因此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含锂化合物的正极材料、电解质、聚合物隔膜、负极材料和外壳组成。充电时,锂离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从正极材料脱离,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材料,完成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如图甲所示。放电过程则与之相反,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上脱离,同时电池的正负极产生电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质中的锂离子会通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上,而电子无法通过隔膜,只能在电压的作用下经外电路做定向移动回到正极,从而形成电流,如图乙所示。锂离子电池相较于镍铬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无污染等优势,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电子产品就是使用这类电池。(1)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充电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2)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外部的电流方向 ;(选填“从正极到负极”或“从负极到正极”)(3)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隔膜的作用是 。【答案】(1) 用电器 化学(2)从正极到负极(3)阻止电子在电池内部直接从负极材料移动到正极材料【知识点】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能量的转化【详解】(1)[1][2]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在充电过程中,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充电时,锂离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从正极材料脱离,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材料,完成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2)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上脱离,同时电池的正负极产生电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质中的锂离子会通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上,而电子无法通过隔膜,只能在电压的作用下经外电路做定向移动回到正极,从而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池外部的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3)电解质中的锂离子会通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上,而电子无法通过隔膜,只能在电压的作用下经外电路做定向移动回到正极,从而形成电流,所以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隔膜的作用是阻止电子在电池内部直接从负极材料移动到正极材料。五、计算题(23题9分,24题9分,共18分)23.某一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用时345s,消耗燃油,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燃油的热值为,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求:(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答案】(1)J;(2)4×104W;(3)20%【知识点】功的计算和估算、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详解】解:(1)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答:(1)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2)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104W;(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24.小亮家有一个容积为2L的水壶,水壶里装有初温为25℃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亮用天然气炉具对水进行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m3,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求:(1)烧开2L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烧开2L水用了0.01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求天然气炉具的热效率。【答案】(1)6.3×105J;(2)8.4×105J;(3)75%【知识点】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水的体积为由可得,水的质量为由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Q吸=cmΔt可得,要烧开初温为25℃水,则水需吸收的热量为(2)已知烧开2L水用了0.01m3的天然气,可得,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根据可得,天然气炉具的热效率为答:(1)烧开2L水,水需要吸收6.3×105J热量;(2)烧开2L水用了0.01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8.4×105J(3)天然气炉具的热效率为75%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2025年10月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测试满分:8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没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因为分子间有间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热传递时,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D.压缩固体、液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砂石的比热容是,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C.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所含的热量多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3.海洋与陆地间的温差也导致了近地面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出现海陆风现象。如果气流会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运动。对于如图所示的海陆风现象,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是白天的海风,白天陆地升温快B.甲图是夜晚的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C.乙图是白天的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D.乙图是夜晚的陆风,夜晚海洋降温快4.2024年4月25日,搭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如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B.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比热容较大C.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内能为零D.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5.如图,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图甲装置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盏酒精灯对两个试管同时加热是为了使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不同C.从图线可知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小D.从图线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6.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2,它们升高得温度之比为2: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1∶3 B.3∶1 C.4∶3 D.3∶47.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8.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着钩码不动,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C.丙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9.下列关于四冲程内燃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空气C.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D.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若甲球带负电,则乙球(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11.两个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则( )A.自由电子由B转移到A,电流方向由B向A,A的箔片张角减小B.自由电子由B转移到A,电流方向由A向B,A的箔片张角减小C.自由电于由A转移到B,电流方向由A向B,B的箔片张角增大D.原子核由A转移到B,电流方向由A向B,B的箔片张角增大12.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在标准大气压下,若质量为3.5kg的B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其中有 60%的热量被质量为20kg、初始温度为的水吸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看出 A燃料的热值大于B燃料的热值B.水吸收了热量后温度将升高70℃C.B燃料的热值是D.水吸收了热量后水的末温为105℃二、填空题(共12分)13.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沙子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升高,因为花香分子的 加剧。14.生活中有许多有趣得物理现象: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之间存在 力;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现象。15.如图丙,实验时应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另一小组用的是图丁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你觉得图 (填“丙”或“丁”)的实验效果更好。16.如图所示是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在此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若该汽油机飞轮转动的速度是3600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 次。17.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18.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 (选填“毛皮”或“毛衣”或“长白袜”或“棉花”)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 三、作图题(共6分)19.根据电路图,连接相应的实物图。20.根据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对应得电路图。四、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0分)21.如图A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了加热。则:(1)实验时必须取 (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2)图B为温度计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和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甲和乙两种液体比较 液体的比热容较小;(选填“甲”或“乙”)(5)由图像C分析可知,假设乙液体是水,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含锂化合物的正极材料、电解质、聚合物隔膜、负极材料和外壳组成。充电时,锂离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从正极材料脱离,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材料,完成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如图甲所示。放电过程则与之相反,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上脱离,同时电池的正负极产生电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质中的锂离子会通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上,而电子无法通过隔膜,只能在电压的作用下经外电路做定向移动回到正极,从而形成电流,如图乙所示。锂离子电池相较于镍铬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无污染等优势,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电子产品就是使用这类电池。(1)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充电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2)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外部的电流方向 ;(选填“从正极到负极”或“从负极到正极”)(3)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隔膜的作用是 。五、计算题(23题9分,24题9分,共18分)23.某一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用时345s,消耗燃油,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燃油的热值为,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求:(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24.小亮家有一个容积为2L的水壶,水壶里装有初温为25℃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亮用天然气炉具对水进行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m3,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求:(1)烧开2L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烧开2L水用了0.01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求天然气炉具的热效率。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第十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第十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