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4中国的自然灾害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4中国的自然灾害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自然灾害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八年级上(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上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课标分解 依托地图及资料,清晰描述主要灾害与环境问题,夯实地理认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防治建议,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气象、地质灾害防护技能,提升安全素养,兼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实践指导价值。
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节,紧扣课标核心要求搭建内容体系。教材先以地图为核心载体,结合统计图表、案例资料,清晰呈现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建立 “灾害分布与地理环境关联” 的认知;再通过 “活动探究” 模块,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灾害(如长江流域洪涝)分析成因、提出防治建议,落实 “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目标;最后设置 “灾害防护指南” 专栏,用图文结合形式讲解预警信号识别、逃生自救方法,衔接课标 “掌握安全防护技能” 的要求。整体内容兼顾知识系统性与实践实用性,为学生构建 “认知灾害 — 应对灾害” 的完整学习链,助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
学情分析 初中生学习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节时,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认知差异。此前学生已掌握中国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能初步理解地理环境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为分析灾害成因、分布提供支撑;同时通过新闻、生活经历,对地震、洪涝等灾害有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梳理。 学习难点在于,学生难以将地形、气候等要素与灾害分布建立深度关联,且针对灾害提出防治建议时,易出现思路片面、脱离实际的问题。此外,学生对灾害防护技能的了解多零散碎片化,缺乏规范、系统的自救知识,需通过具象化教学引导其形成完整认知,提升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灾害的定义,列举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2.结合地图,分析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认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4.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了解我国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及不同自然灾害的分布差异,提升区域认知水平。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及成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3.地理实践力: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积极参与防灾演练,提高地理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评价任务 1.能准确识别我国主要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类型,说出其主要分布区域;能结合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简要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2.能从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 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灾害分布特点;能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针对性的防灾、避险或救灾措施;能规范书写地理分析过程,使用简洁的地理术语表达观点。
重点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2.防灾减灾的措施及个人防护技能。
难点 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的成因。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让学生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国行政区划。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
任务一:主要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什么是自然灾害?【探究活动】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结合表2.4,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说出我国(气象灾害)雨涝集中分布的地区?3.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干旱集中分布的地区?4.分析华北地区易发生春旱的成因?5.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寒潮集中分布的地区?6.为什么青藏高原受寒潮的影响小?7.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台风集中分布的地区?8.说出我国(地质灾害)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区?9.说出我国(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的地区?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自然环境会发生异常变化,其中,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极端异常变化称为自然灾害。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主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损失重。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雨涝分布:★东部季风区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强时,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多,易出现洪涝灾害;夏季风弱时,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易出现旱灾。主要原因:夏季风强弱及进退规律反常。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干旱分布:★气象灾害中,旱灾的分布最为广泛,集中分布在西北、华北及黄土高原等地区影响原因:降水的多少;气温的高低;用水的多少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春季降水少。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寒潮分布:★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外,寒潮大风和冰雪灾害对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威胁大原因: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温。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了北方冷空气侵入,因此受寒潮的影响小。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台风分布:★东南沿海地区原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地质灾害中,地震集中分布在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以及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区原因: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山区,其中西南山区最为集中。原因:西南地区多山,陡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且集中 考查主要自然灾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70分)1.什么是自然灾害?(5分)【探究活动】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0分)(2)结合表2.4,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10分)2.说出我国(气象灾害)雨涝集中分布的地区?(5分)3.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干旱集中分布的地区?(5分)4.分析华北地区易发生春旱的成因?(5分)5.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寒潮集中分布的地区?(5分)6.为什么青藏高原受寒潮的影响小?(5分)7.说出我国(气象灾害)台风集中分布的地区?(5分)8.说出我国(地质灾害)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区?(5分)9.说出我国(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的地区?(10分)
任务二:防灾减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说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成就。2.当发生地震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3.当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4.当你遇到突发洪水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5.在台风天气,怎么保证你的安全? 学生按要求回答:★中国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立法。★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推进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学生按要求回答:★保持冷静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用双手或硬物保护头部,以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学习地震的基本知识与家人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学生按要求回答:★首要原则是要迅速逃离泥石流的危险区域★应该选择尽可能高的地方,避免低洼地带逗留★如果无法逃离,应该尽可能往泥石流方向两侧跑学生按要求回答:★保持冷静,向地势高的地方迅速、有序转移。★如来不及转移,可爬上坚固的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不要在洪水期间游泳逃生,尽量抓住漂浮的木材等物品借力。★提前了解洪水预警信息,和家人规划好逃生路线与集合点。学生按要求回答:★保持冷静,及时、有序撤到坚固的室内场所。★如在室外且无法及时进入室内,要远离广告牌、大树等易被刮倒的物体。★关好门窗,用胶带加固窗户,防止玻璃破碎。★提前关注台风预警,储备好食物、水等生活物资。 考查防灾减灾(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0分)1.说说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成就。(6分)2.当发生地震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6分)3.当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6分)4.当你遇到突发洪水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6分)5.在台风天气,怎么保证你的安全?(6分)
课堂拓展 冻雨冻雨(英文名:freezing rain),又称“下冰凌”“地油子”,是每年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雨滴从空中落下时,因近地面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薄冰。中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冻雨的出现容易造成道路结冰等现象,严重的雨凇也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课堂小结 说出中国的自然灾害 学生口头中国的自然灾害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地震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2.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台风-西北内陆 B.干旱-华北地区 C.洪涝--青藏高原 D.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我国是水旱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寒潮天气多 B.夏季风强弱变化大 C.山区面积广大 D.地势西高东低 参考答案:1.B 2.B 3.A 4.B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为助力初中生理解中国自然灾害,我先从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分析特色资源,明确灾害分布与成因,再结合直观的技术手段,让知识更易掌握。中国地处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多地震;季风气候致旱涝频发,东部洪涝多、西北干旱重。技术上用 GIS 地图标灾害分布,卫星监测台风洪涝,模拟地震逃生,助初中生直观懂灾害特点与应对。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虽用视频和地图直观呈现灾害分布,但存在明显不足。讲解防灾措施时,片面强调植树造林的作用,未厘清其与滑坡、泥石流防治的关系。且小组探究时间分配不均,部分学生未充分表达,课堂反馈仓促。后续需细化案例分析,增加分层任务,预留充足互动时间,深化学生对灾害机理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